数风流人物第1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6/1718


宝琴的心思他也明白,这丫头的确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宝钗去了荣国府看望史湘云,她就不想成为宝钗的附带去,而更愿意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去看望史湘云。
这从她平素里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论理她是媵,一般说来媵这个身份比较特殊,也比较尴尬,府里下人们喊姨娘是正理,喊奶奶也可以,但宝琴却是最听不得人喊她姨娘,喊琴二奶奶是最让她高兴地,琴姑娘多是原来带过来的下人喊,若是谁喊她琴姨娘,那绝对脸色就不好看。
这一点宝钗也心知肚明,所以也都专门叮嘱云川伯府里的下人们统称琴二奶奶或者琴姑娘。
迎春比宝琴要大好几岁,但是过门之后,依然依照规矩当众喊了她一声姐姐,这让宝琴顿时对迎春观感大改,现在宝琴喊迎春依然是二姐姐,迎春喊宝琴也是姐姐,这种乱喊也是冯家一道风景线了。
“张家湾那边粮价变动比较大,妾身前两日去让人打探,粟米价格已经涨到了一两四钱每石,几乎比三个月前涨了一成半,小麦涨势更厉害,已经到了一两七钱每石价格,而且这还不含脚费,加上脚费,根据远近,还得要加五分到一钱银子,……”
薛宝琴对这等商业物价尤为上心,这一点也是冯紫英最看重也是最放心的,只要把这桩事儿交代给了她,保证能拿出一个周密的计划出来,不用让你太操心。
“不知道扬州和金陵那边粮价如何?”冯紫英坐下之后,龄官去沏了茶过来,宝琴紧挨着坐了下来,“这哥哥却还没有来得及和我说,他只说是相公交待给他的事儿,他基本上做好了,但他也说,山东那边地界情况也不是很好,只有江南情况尚可。”
冯紫英交待给薛蝌的任务只有一桩,那就是竭尽全力从江南和湖广购粮往榆关囤积,现在大沽这边也在开始修建粮仓,在南北局面没有彻底撕破,漕运和海运都还没有中断之前,那就要不惜一切代价购粮,填满榆关和大沽这边的每一处可以储粮的粮仓。
为此他也专门和贾芸打了招呼,海通银庄京师号这边将会不受限制地位薛蝌提供银子贷款,而且时间也放得很宽松,这已经成为贾芸这几个月最重要的一笔贷款,而且有冯紫英作保,尽调风险几乎不存在,所以也让贾芸十分放心。
“北塘那边宝琴你觉得怎么样?”冯紫英又问。
宝琴颇为振奋,滔滔不绝。
“北塘基本上没有开发过,只能有一些渔船停靠,我让人去看过,而且绘了图。从北塘沿着潮河而上,在芦台是一个大拐弯处,地势平坦略高,很适合建成粮库,梁城所距离芦台也就是六七十里地,而且这一段河道地势低缓,形成许多河湾水凼,恰巧在梁城所和芦台地势略高,所以如果北运粮食要走京师,可以从大沽过天津卫走丁字沽经运河到通州,……”
“如果要到京东这一片的宝坻、三河、平谷、蓟州、遵化、玉田、丰润这边,就可以走北塘进潮河一路上溯,几乎整个京东地区都能抵达。不过到了冬季情况就要差一些,要么水浅,要么冰封,春季里只能走到三河、蓟州、丰润一线,再往上,就需要等到初夏之后水量大起来之后,不过考虑到运粮季节多安排在秋后,便是平谷、遵化亦能满足。”
冯紫英忍不住感慨,这女人一旦有了事业心,整个精气神都变了。
宝琴自小就喜欢经商,跟随其父走南闯北,现在自己给薛蝌指了海运这条路子,薛蝌做得很不错,已经逐渐上路,宝琴也开始慢慢渗入进去。
两兄妹现在是齐心协力,薛蝌负责在外奔走,宝琴负责在内部策划,从最初的的榆关——登莱——松江、宁波这一线,逐渐将大沽、北塘这京东地区也开辟出来日后京畿一带,漕运之外,很多就可以走海运了,尤其是京东和永平府乃至东蒙古和辽东,都将是海运的天下,可以说利益极大。
“宝琴,就目前来说,肯定粮食是最重要的,但是一旦这一关过去,可能就不仅仅是粮食,包括布匹、丝绸、药材、瓷器这些对于辽东、京东和永平府以及东蒙古地区,需求都会很大,你着眼要更长远一些,在选建码头泊位上,仓储选址上,都要跟上,不要拘泥于现在这一城一地,……”
冯紫英见宝琴对这方面十分感兴趣,也就多指点一番。
毕竟是自家女人,冯紫英其实并不愿意完全将她们约束在闺阁之中,像黛玉、迎春这种不喜外边经济的,自不必说,像宝钗这种愿意管家的,就让她去管家,像宝琴这种热衷于外边经营的,就放手让其去做。
特别是现在自己本来也需要这样一帮人手来帮自己,作为山陕商人这个群体之外的一个辅助,一旦有什么,也可以用上查缺补漏。
像现在山陕商人全力以赴在帮京通二仓补仓,也还在替老爹从湖广运粮补充西北所需,就没有太多精力来兼顾榆关、大沽这边的后手,就只能是薛蝌来填补,要说当初就还是有些保守了,但是也是考虑到薛蝌初上手,怕拔苗助长反为不美,现在看起来还是略微保守了一些。
不过宝琴加入进去,一下子就让薛氏兄妹在这一块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都是一家人,更是亲密无间,自然更加顺手。
===壬字卷
第四十八节
唯此而已===
等待薛蝌回来的这段时间里,冯紫英也和宝琴谈及了薛家船队的经营方略。
按照冯紫英的建议,南方港口码头早已经开发成熟,要想介入开发不那么容易,而相比之下,如榆关、北塘、大沽这些口岸,以及在辽西走廊和辽南乃至于东番这些生僻地方就要容易许多,无论是买地修建,还是开拓航运,都大有可为。
冯紫英给薛氏航运计划提供的一个新契机是东番。
随着东番的开发力度越发加大,尤其是西海岸盐场的开始进入了收益阶段,在南北两端安福商会的拓垦方略在吸纳拓垦迁民的推进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安福商人代表在和冯紫英谈话中提及的数据,仅仅去年一年,就从福建、江西迁移了一千九百四十八户,共计七千六百余人进入东番,今年上半年迁民数量更是暴增,而且迁民范围更是扩展到了山东和南直,截止到七月就迁民一千四百八十八户,共计六千三百余人。
而且伴随着北地大旱局面愈发明显,安福商人组织的迁民方略在山东、北直和山西、陕西都大受欢迎,各地官府为了防止流民形成啸聚民变,都对安福商人十分支持,甚至鼓励他们直接对那些因为旱情绝收的地区采取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迁移。
他们预计下半年针对北地的迁民可能要突破三千户,一万四千人,如果加上既定的在福建和江西的迁民,下半年就可能要实现之前无法想象的四千五百户,二万人,加上上半年的成绩,可能会逼近三万人,比起去年会增加两倍。
迁民拓垦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物资消耗和船队运力需求大增,水泥、铁器、布匹、粮食、药材都成为东番急需紧缺的物资,薛蝌眼下因为考虑到运粮一时间还难以抽出精力来,但他已经在考虑从明年开始要和安福商人好生合作,形成一个十分完美的运输三角路线。
从山东、北直迁民运人或者水泥、铁料到东番,然后从东番运盐、大木到闽浙或者南直甚至广东,再从南直、闽浙、广东运粮食到北地,这样可以完美地实现整个运输路线的满载。
冯紫英不太清楚当下大周的人口确切数字究竟有多少,但是根据大周户部的计算,人口约摸在1.2亿左右,其中北地人口只占到三成不到,也就是说大概就是在三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人口之间,而江南人口应该在占到了接近一半左右,也就是六千万不到,而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这西南和岭南人口加起来大概在三千万左右。
当然这只是纸面数据,大周的基层管治水平和前明差不多,隐户流民数量巨大,冯紫英在担任永平府同知的时候就粗略估算过,隐户或者脱籍人口应该相当于官府掌握人口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起码还有三千万人口以上是没有被官府计算在内的,这个数量堪称巨大。
也就是说整个大周到了永隆年间人口实际上应该是1.5亿到1.6亿间,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数量所以让动辄啸聚起数十万流民看起来也就微不足道了,像设立郧阳巡抚以应对陕西、湖广和四川之间的山区流民,那也是迫不得已,当一个山区可以聚集起上百万流民,甚至可能演变成为数百万人口的叛乱时,拿任何一个王朝都不敢懈怠。
这也是为什么杨鹤在兼任郧阳巡抚之后就要迅速组建荆襄军,而且也能轻而易举地就组建起一支数万人青壮的荆襄军,实在是人口太多了,能够郧阳山中抽调数万青壮,起码也能减轻郧阳山区的流民叛乱压力。
“蝌哥儿,你也难得回来,本来该陪你好好喝一盅,可你妹妹不许,所以我今日也就只能以茶代酒了,不过心意要到,这席间也有许多话要说,所以尽管尽兴。”冯紫英端起茶杯,和薛蝌的酒杯碰了一下。
“哦?”薛蝌狐疑地瞅了自己妹妹一眼,却见妹妹脸颊红晕浮动,眉目柔情缠绵,顿时明白过来,“呵呵,那敢情好,这是大事儿,我也希望能早一日当舅舅。”
“嗯,放心吧,我这动作肯定要赶在你前面,你和方氏那边时间可曾选好?”和方有度妹妹的亲事早就敲定,只是具体时间一直未定,但基本上是选在了明年。
“此事正要和大哥商量,这一年恐怕一直要忙碌到明年,这婚事怕是要有些拖累,就怕方家那边会怨言,……”薛蝌沉吟着道:“我打算明日去见有度大哥,也好和他在商量商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6/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