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1718


这等人才,在青檀书院中都绝对是佼佼者,以前他更倾向于同为北人的范景文,但现在看来,这贺逢圣也当得起和范景文匹敌。
王应熊和许其勋也都在细细揣摩贺逢圣的话,对于他们来说,要理解领悟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是他们也都感觉得到,那就是随着冯紫英在书院里时日越长,影响力似乎也越来越大不说,而且给书院带来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多。
几乎隔三差五就有一些新的路数出来,而且明显都是能对书院未来带来很大改变的。
这个到白石庄的一个时辰路上,就成为这辆车上几个人最有意义的一段路程,以至于在事后回到书院之后,除冯紫英外的几个人都对游历兴致乏乏,反倒是对那段路上的时间记忆尤深。
===乙字卷
第八十节
推心置腹===
白石庄是京师城西郊很有名的景致所在,不过更多的是二三月间京师民众踏青冶游所在,现在正月里来,显然太早了一些。
不过对于一帮书院学子来说,就无所谓了,只要能透透气,寻找个机会宣泄一番,就是很不错的享受了。
白石庄的柳树、虬松和老槐都既有味道,哪怕是现在时节不合适,但是这帮学子文人都总能找到一些合适由头来吟诗作画,自然也就成了一景。
对于冯紫英来说,这就是他的弱项短板了,所以他很知趣的充当起了背景板,指挥着瑞祥和另外一个小厮加上两个车夫充作仆役,帮着同学们安排午间饮食。
准备好的布幔屏风扯起来,这白石庄野地里风不小,哪怕是寻了个避风处,那也一样寒意逼人。
两个专用木质食盒抬下来,搭好桌架,摆上杯盘碗盏,立时就成了一桌相当丰盛的宴席。
郑崇俭、傅宗龙、王应熊、宋师襄和方有度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大户人家的气派,原本以为能够几个炊饼蒸饼填填肚子也就行了,但看看这架势,人家是早就准备好了。
熏鸡酱鸭蒸羊肉,豆腐香干大头菜,笋脯酱瓜丁,还有几只烤好的鹌鹑,再加上管够的蒸饼和笼饼,以及几壶绍兴黄酒,对于这一帮习惯了在书院里清苦生活的学子们来说,简直就是无上的奢侈大宴了。
郑崇俭、方有度连连摇头,傅宗龙和王应熊唏嘘感慨,贺逢圣、宋师襄也是脸色复杂,倒是练国事、范景文和许其勋稍许稳得住。
“紫英,有点而过了。”练国事轻叹了一声,批评道:“太奢靡了。”
冯紫英也没想到家里准备得如此丰盛,他原本也以为就是备点儿笼饼蒸饼之类的,顶多在加点儿就着吃的蒸羊肉和酱瓜丁一类的就算不错了,没想到却搞得如此丰盛。
很显然母亲和姨娘是很看重这一次冶游活动的,所以才会如此安排。
范景文也摇摇头:“紫英,我等学生,还是当以学业为重,这等口舌之欲,还是不宜提倡,这是愚兄由衷之言。”
冯紫英也没想到母亲的一番好意会引来这样的误解,或者说歧义,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恐怕还要有一些副作用,也不利于这样一个团体的凝聚。
他思考了一下,没有立即回应这二人的态度,而是解释道:“君豫兄,梦章兄,此乃家母特意准备的,说实话,小弟没怎么注意。嗯,小弟的情形,可能各位兄长都清楚,这三个月来,小弟在书院的日常表现如何,各位兄长也都看在眼里,小弟不是一个喜好口舌之欲的人,也不是一个刻意追求奢靡享受的人,但是当着诸位兄长的面,小弟还是要表明一个态度,以免日后诸位兄长会觉得小弟是一个心口不一的小人。”
冯紫英一番话让一行人都有些意外。
本来他们也没觉得这是个什么大事儿,毕竟冯紫英家庭摆在那里,这一顿饭好点差点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练国事和范景文也只是好意提醒一下他,免得他分了心思,影响日后的学业,毕竟他还要在书院里呆上一年多时间才参加秋闱。
看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射了过来,冯紫英斟酌了一下言辞,这才缓缓道:“先前诸位兄长也到了小弟家中,嗯,可能会觉得小弟家中楼院宏大,略显奢侈,但小弟要说,日后各位兄长如果中式入仕,在京中多呆两年就能知晓,小弟家中这样的府邸不算什么,尤其是在武家勋贵中更不算什么。”
“家父是个武人出身,不喜好虚礼,本来今日他另有约会,但听说诸位兄长要来,特意留下来要见一见诸位兄长,这些饭菜准备也是家母得知各位兄长要和小弟一起来游白石庄而准备,说实话,日常小弟在家中用饭,虽然要比书院好许多,但是也不会这般,……”
很委婉的解释了一下,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对诸位同学的尊重和礼遇才会如此,并非冯家每日都是如此奢靡。
练国事和范景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人家父母一番好意,弄得自己二人这样一说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冯紫英挥手制止了练国事和范景文想要解释,自顾自的道:“君豫兄,梦章兄,我知道两位兄长是为我好,嗯,小弟先前也说了,小弟不是那种追求享乐之人,但是小弟也要强调一点,虽然小弟不嗜好享乐,但是也并非就喜欢清贫,同时也不反对,不反感别人追求更丰裕富庶的生活,嗯,小弟以为只要是符合情理道德和朝廷律法的前提下去追求更美好幸福的生活,都应当支持。”
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倾听和理解冯紫英话语里的意思,有点儿绕,但是却寓意深刻。
或者说,这应该是冯紫英就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当然这是冯紫英用前世的话语来定义。
对于练国事他们这一群人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冯紫英在叙述一个他认为大家作为未来可能要中式入仕的同学们应当遵循的一个人生目标和准则吧。
“每个人应当都有自己的一些喜好和追求,包括在我们可能考中之后入仕为官,我们会拿朝廷俸禄,或许姻亲那边家境富裕,有的同学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或者写字作画作为爱好,有的同学则喜欢更通俗一些的爱好,比如饮宴听戏,有的同学或许老家就是独门小户,没什么亲眷,但是有的同学可能还要承担起一个大家族未来生存的重担,……”
练国事等人都隐约明白了一些意思,冯紫英很含蓄的提醒大家,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这不应该成为大家和睦相处的隔阂和矛盾。
这样一番说辞,练国事听懂了,范景文和贺逢圣则是若有所悟,而其他几人则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好像觉得有道理,到那时又总觉得与日常在书院里所受到的教育有些不一样。
冯紫英没指望这一席话就能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认同自己的观点,但他需要这些人先有这样一个印象,自己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不太可能和他们在很多认知和态度上都一样,这就需要大家求同存异,要有包容的心态。
他冯紫英有,但是这些人有么?
现在他们还年轻,还有可塑性,所以可以尽早灌输,帮助他们确立这样一个印象,否则等到他们的观念定型,再要来扭转就难了,那么以后大家可能就会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这就是青檀书院学子们的短板或者说劣势所在,与通惠、崇正书院的学子们比,他们大多来自贫寒家庭,那种与生俱来的蔑视权贵和仇富心态或多或少的存在,这就需要合理适度的引导和纠正。
一个合格的官僚,就需要学会用坦然宽容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过于清正孤高,并非是一个好官员的特质,甚至可能会成为工作中的弱手缺陷。
这一点练国事是清楚的,所以当冯紫英说完这番话之后,他也很适时的予以了解释:“紫英,看来愚兄有些误会了,首先向你道歉,另外,愚兄也认同你的意见,我们中的每个人未来可能都要踏上各自追求的路,或许我们在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忠君爱民,教化天下,但每个人在日常中却不尽一致,愚兄喜欢读书写字下棋,简与喜欢听戏唱戏,子逊喜欢饮宴纵歌,诗剑风流,方叔喜欢美服豪车,虎臣喜欢美食,非熊好宝刀宝剑,……”
很随意的点出各自的不同,练国事显得很轻松自然。
“这没什么,愚兄很欣赏紫英那句话,只要是在朝廷法度之下,不违良心道德所为,皆是各人自由,愚兄其实家中条件也不差,有良田千亩,在家中亦是奴仆美婢相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愚兄一样在书院里生活得甘之若饴,这不矛盾,……”
韩敬喜欢唱戏听戏,许獬喜欢饮宴,方有度喜欢华丽衣衫,虽然他现在没那个经济实力,但也早就在同学间说过,一旦他日后中式发达了,首先就要买几身美服,然后定做一辆华车。
而许其勋则对饮食很讲究,喜欢精美食物,王应熊则喜好名剑宝刀,这都不是秘密。
只不过练国事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还是让冯紫英对练国事刮目相看,一个宿舍里知晓不难,但是练国事是西园中人,居然对东园这些小学弟的爱好都了如指掌。
更难得的是,练国事还主动坦承自家家境,这显然是有意为冯紫英分担一些压力,让冯紫英的家境条件在同学中不至于太过突兀和不合群,能考虑到这个份上,真的很难得。
不能不说此人能成为书院领袖绝非偶然,至少冯紫英自己都觉得自己都没想到这些细节,可人家想到了。
===乙字卷
第八十一节
成长之路(第一更求月票)===
练国事的这一番言语让其他几个人都是颇为吃惊。
他们没想到这位西园大师兄素以简朴踏实著称,远不及韩敬的文才过人和许獬的诗剑风流闻名,只知道他是河南归德人,其他皆无所知。
其人日常完全和普通书院学子一样,吃住行皆是普通随意,甚至比有些家庭略好的同学更不如,但却未想到这位练师兄家中居然有良田千亩,大院美婢,这可真的有点儿颠覆了他们的观感。
冯紫英倒是略微知晓练国事家中情形不差,接触多了,从对方言谈举止里就能观察出一二来。
后来他在和崇正书院侯氏兄弟接触中就了解到练家在归德府可是相当著名的望族,其祖练子宁在前明时就是声名在外的大儒官宦,誓保建文帝,甚至敢以死以抗明成祖朱棣之威迫。
能是望族,好歹家境都不会差,而且累积多代,肯定更是有相当底蕴。
练国事既然如此相助,冯紫英内心也是相当感激,见其他几位同学都有些诧异,毕竟他们对自己家庭条件是有所了解的,但对练国事就真的是很吃惊了。
“诸位兄长不必多心,练师兄为人如何这么久大家肯定都知晓一二了,练师兄和小弟的意思都很明白,那就是未来我们可能都要中式入仕,嗯,我相信我们在座的诸位兄长,甚至也包括小弟,日后都能如此,甭管是这一科还是下一科,甚至更下一科。”
冯紫英目光澄澈坦然,面色温润,语气里也充满了感触。
“但无论未来我们如何,我们只希望我们初心不变,喜好豪宅美婢也好,喜欢唱戏听曲饮宴也好,愿意收藏骨董名剑也好,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如练师兄所说,只需要我们所行所为遵守朝廷法度,不负自我理想,不悖道德良心,不逾为人底线,便当甘之若饴,理所当然。”
这一番话说出来坦荡率然,毫无阻滞,显然是冯紫英内心所想,也听得练国事微微颔首,其他几位同学则是面带思索之色。
好一阵后许其勋才率先拱手一礼:“多谢练师兄和紫英提醒点拨,虎臣受教了,以前虎臣喜好口舌之欲,尚有诸般顾虑,但今日听得练师兄和紫英这般一说,虎臣豁然开朗,遵守朝廷法度,不负自我理想,不悖道德良心,不逾为人底线,能做到这四点,其他又有何不可为?”
许其勋的话也说穿了大家的心思,若是我姻亲是个豪商巨贾,妻子娘家陪嫁来很多钱财庄园,难道我入仕之后也须得每日咸菜稀饭方能显得我清正廉洁?像练国事和冯紫英本身家境甚好,人家在书院里边和其他同学一样甘于清贫,安贫乐道,并无违逆,至于说人家归家之后享受一番,那又有何不可?
再说了,日后中式入仕,有了俸禄,难道也必须要像在书院里这样杜绝一切喜好应酬?这明显不可能,是要自绝于官场同僚嘛。
在书院学习,那是学子生涯,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砥砺心志,为日后能够经受得起诸般外物诱惑考验打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如此。
解开了这个心结,大家心情顿时放开了许多,笑语欢声,顿时弥漫开来。
白石庄风景委实不错,柳林徐徐,虬松苍劲,还有那老槐在那里屹立,似乎在回忆着这数百年来的沧桑往事,提醒着人们莫负少年行。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这些豪门望族出行端的是一份享受,一切有人安排妥协,只管由着性子嬉玩。
即便是像冯紫英他们这一行,有瑞祥、宝祥两名小厮负责干活儿,老孙头老夏头两个车夫帮着打下手,两个硕大的食盒中菜肴一一摆上,笼饼蒸饼送上,甚至还有能有专门带来的木炭炉负责热上一锅羊汤,黄酒斟上,那简直就是美好的不能再提。
难怪这些京师中的世家子弟们都这般热衷于冶游,一切有人负责办好,然后就是吟诗作赋,呼朋引伴,各种装逼,再有美酒佳肴,若是在有些歌姬舞伎相伴,那如何能拒绝?
饭桌上自然就又要提起从辽东边事引起的那个话题,先前另外一辆马车里的人并不知晓此事,这时候一提之后,顿时都被吸引了过来,特别是范景文和宋师襄,都是兴致盎然。
范景文更是因为自己坐了另外一辆车错过了这样一个“提议发起人”而颇为懊悔,所以这后边也是格外积极主动,希望能够回书院之后就立即向山长、掌院汇报,等到春假一过,便立即启动这项事宜。
这个话题一点扯开来,弄得饭后去紫竹禅院的游兴都是大减,一路上大家都在探讨这项事宜该如何来办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如何能让朝中重臣们感受到来自青檀书院的声音和见解,进而认可并形成习惯,这委实需要细细斟酌。
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事儿一旦办成对书院,对未来自己可能执笔写成的某一篇文章或许能发挥出的影响力充满了希望。
这种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定制,各类文章源源不断的向朝廷递送,那么朝中内阁六部和督察院以及五军都督府,都能看到书院对各类事务的各种见解意见,久而久之,书院的学子们几乎就可以成为半个观政的庶吉士了。
感觉到所有同学都对紫竹禅院一游兴趣乏乏,冯紫英也是无可奈何。
本来是想带着同学们好好休憩一番的,但还是小看了这些同学们对学业和未来事业的热情,相比之下,这等冶游之事对他们来说就要放在后边去了。
一干同学们回去,冯紫英自然是要安排车送回去的,虽然是步行进城,但是既然有马车相送,同学们也不至于矫情的拒绝。
更何况今日练国事和冯紫英的一番话还是对他们触动颇大,论心不论迹,起码在这等事情上如果要矫情,反而说明这个人的虚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17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