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898

  如此,这样的战争打起来可就不是滋味了。
  整个俄罗斯,整个欧洲,数以万计的人都已经被他们的宣传煽动起来了。
  虽然察里津本身的很多权贵早在去年,甚至是前年时候,就已经逃离了察里津,甚至是很多察里津以西区域的俄罗斯贵族也早早的收拾了财务,转移了财产、财富,这样的举动又能瞒得过谁呢。任何一个权贵都瞒不过去,被瞒的只有平民和士兵。
  只要不是有‘同党’泄露消息,平民和士兵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顶多是知道个别事例,或者传播着一些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
  所以,事实证明,下位者最好愚弄。他们永远都是上位者的棋子,只要舆论掌控的好,就能放在手掌心里任意额把玩。而无数平民阶层就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从很多时候和实质意义上,这句话说的都是这些下位者。
  即使是中国这边,战争伤害更多的也还是平民,得利最多的则是权贵与皇室。即使陈鸣自己都不能违背这个规格,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战争的最终目的甭管有多么的高大上,陈汉皇室在战争当中,他个人,他的家族所撷取的权益、财富都太多太多了,而分给每一个士兵和平民的则太少太少。
  区别只是陈鸣把蛋糕扩大了无数倍,这很小的一块也很不小了。
  就像俄罗斯的上下各阶层齐心协力的抵抗陈汉一样,陈汉方面,现如今也是上下同心的。
  帝国之所以发起战争,这是在给子孙后代争夺更多的土地,帝国也是在消弱北方的大敌。
  报纸的引导下,所有人都清楚对俄战争的好处,所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正确’的。
  但不管怎么说,国防军与陈汉皇朝也都能说的上是上下同欲的。就这点上来讲,两边将士厮杀的惨烈也就不足惜了。
  因为下位者的贪欲从来是不能跟上位者比美的,他们的眼光也看不到太远的地方。陈鸣即使分出的只是小小的一点利益,就已经令他们满足了。
  这种‘满足’在战场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英勇的作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不管是在里海岸畔,还是在伏尔加河边,不管是国防军还是俄军,那表现的都很突出。
  俄军在后勤混乱,在粮食、药品、子弹、手榴弹、炮弹等等都要精打细算的时候,用自己的坚韧和刚强,赢得了防御战的胜利。甭管兵力损失上他们是不是占优,却始终是顶住了陈汉猛踹来的一脚。
  而国防军呢?还是七汗国的军队?他们的后勤补给要比俄军好出不少,但他们在战场上拼死奋战的斗志却从来不是跟后勤密切相关的。
  对俄战争持续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那背后付出的是国防军、七汗国军队数以万计的伤亡,几次攻防战两边都打的不用‘尸山血海’不足以形容战斗的激烈。
  一个队、连上去,一俩小时里就直接打空,一个营上午拉上去,到中午就打不动了。
  面对着彼此坚固的堡垒和防御,火箭弹几乎不起作用,攻城拔寨靠的全都是六角炮持久轰击,再一个就是突击队贴近了,用一个个炸药包开道的。
  去年寒冬来临之前,战争打到最后,各项储备物资消耗一空,不管是火药还是炮弹,都严重短缺。甚至于连纸弹都不再是制式的了,而变成了一寸五的纸张、火药和大块的铅锭,后勤上的运力太过紧张了,同样大的空间装载纸张、火药和铅锭,明显比制式的纸弹量更多。
  那时候,两军之间的阵地上,一具具残破的尸体,血色的肌肉,发白的脂肪,惨白的断骨茬,甚至是淡黄色的脑浆,伏尸遍野。
  不管是国防军还是俄军,都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了。
  幸好紧接着就是漫长的寒冬,两边在大雪遍地的战场上虽然也有交手,却次数有限,规模有限。除了在北高加索地区的骑兵战外。
  两边都在利用严寒的天气,尽可能的在前线储备物资。
  陈鸣才不会小觑了俄罗斯。老毛子的韧性,他是知道的。想想希特勒在苏德战场上的悲剧,就令陈鸣万分惊惧。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必须一棒打死。绝对不能给它喘气的机会!
  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的时候,肯定也在后悔当年的战略失误。但陈鸣觉得,德军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是啥‘战争战略’上的,而是精神层面上的错估。钢铁大叔钛钢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失败的前兆。但这两场战役说到底儿,那都是红俄军民钢铁一样坚韧精神赢得了胜利。不如没有那坚强不拔的韧劲,就像花生米政权那样,红俄早就崩塌成一堆废墟了。二战的走向也会是另一个结果了。
  就在陈鸣漫步在玄武湖畔的时候,罗斯托夫的城头上,俄罗斯的旗帜已经凋落。
  四万余军队在夺取了米列罗沃之后,继续向着罗斯托夫攻去。
  那是一场很艰苦的战斗,现在的俄军已经有了足够的兵力开拓北高加索地区,俄军是不愿意放弃罗斯托夫这座被他们收回的重要城市的。所以战斗很激烈。
  国防军打仗是没有二话的,波斯系得天方军队打到半途的时候倒是吆喝过要撤退,只是国防军坚决不允许,最后在罗斯托夫一战上两方足足付出了万人的伤亡代价,才彻底消灭了城内的俄国守军。
  在夺取罗斯托夫一战里,因为伤亡过于巨大,陈汉与波斯方面一度产生了分歧,有了一定的隔阂,可是战斗打完,后者这些天方军队却是更加佩服国防军了。后者在罗斯托夫的攻城战中的表现,震动了他们所有人。
  军队的本质还是人,中国的军队有着波斯系军队所没有的后勤补给和相对优渥的待遇,国防军的武器装备让波斯系的天方军看的垂涎三尺,但是在撇开了这全部的外在因素外在条件之后,陈汉军队所拥有的那种坚韧到极点的作战精神,那是让所有军人都要敬服的。
  所以,罗斯托夫之战不是俄罗斯的‘莫斯科战役’,更不会是沙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陈汉国防军的‘神话’继续闪亮耀眼。沙俄军队没能获得胜利,没能去鼓舞俄罗斯人民和全西方人民反、华战争的胜利信心。
  大批的军队开进了罗斯托夫,士兵们昂首挺胸,带着胜利的骄傲。
  城内最后幸存的千把俄军残兵在一名叫格奥尔基叶夫的上校带领下,丢掉了手中的步枪。他们已经被先一步押送到了城外的战俘营。而至于罗斯托夫这座俄罗斯城市里那些来不及逃离的平民,他们全都以胆怯又仇恨的目光,望着长相跟他们完全不同的国防军和天方军战士。
  在罗斯托夫第一次陷落的时候,大批量的俄罗斯人被驱赶到了北方的土地上。只是随着俄军的重新打回来,很多在北方过着难民生活的俄罗斯人纷纷回到了罗斯托夫。
  是的,这里也没有无穷无尽的粮食,可这儿好歹有一栋栋可供容身之地的房屋。俄罗斯的寒冷冬季,没有一所温暖的房子,那是要出人命的。
  而至于吃的,在俄罗斯军队重新取得黑海地区的优势之后,作为俄罗斯粮仓的乌克兰地区就开始重新恢复了黑海航线,大量的船只在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的保护下,向罗斯托夫运输了大量的粮食。这也是俄罗斯人要恢复罗斯托夫的重要原因之一,北高加索地区和伏尔加河地区数百万被驱除的俄罗斯平民的过冬口粮,相当一部分就依靠着罗斯托夫来供给。知道寒冬彻底来临。
  而有了这么重大的‘意义’之后,罗斯托夫也难怪能‘收容’数万俄罗斯难民了,俄罗斯政府也难怪允许他们南去罗斯托夫了。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超过三万俄罗斯平民被限制在了居民区,并且被陈汉给通知,十天之内离开罗斯托夫。大批的士兵开始合拢清剿还有零星枪声响起的罗斯托夫街区。
  尽管军服褴褛,精神疲惫,不少入城部队人员锐减至原有数字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但陈汉与波斯的练军士兵仍以整齐的队列进入圣彼得堡。特别是走在最前面的国防军,这是一支在艰难的条件下依旧能够艰苦作战,无惧牺牲的威武之师。
  陈鸣用五十年的时间组织和淬炼出来的一支铁军。
  在眼下这个时代,除去所有的外在因素,那也是一支世界第一流的军队。罗斯托夫之战里,他们用生命和血肉击败了俄军密集如雨的火力和一个又一个碉堡群,顺带鼓舞了友军的斗志,也打击了俄军的意志和斗志。
  陆续走进罗斯托夫的国防军和波斯军队并不知道,就在罗斯托夫现今的三万余平民当中,不止一个欧洲记者正用自己的笔记述着他们的一切。
  这些记者并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之前三年里的中俄战争里,陈汉已经用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比较尊重记者的。
  “这不是拿破仑的军队,沙皇永远也回不来了。”
  一个来自奥地利的记者看着自己所住的旅馆外,一队队趾高气昂,却又严守纪律,没有半点抢劫掳掠,更没有杀人强奸的中国国防军,内心失望又无比的复杂。
  他是有着斯拉夫血统的奥地利人,如果可以,他希望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可是他现在看到的一幕告诉他,俄罗斯实在没有胜利的可能。
第1114章
欧盟建立
  记者是一个热爱俄罗斯的人,就像他热爱奥地利一样,虽然他对俄罗斯的落后政策有着诸多的不满和批判。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俄罗斯的热爱。
  而且作为一个战地记者,他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他没有真正的服过军役,但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目睹过维也纳的陷落,目睹过柏林的陷落,还目睹过莫斯科的陷落,他没有亲自参加过战斗,却很清楚战争中的军人是什么德性。
  作战勇猛只是一个方面,军纪败坏则也是许多强大的军队都无法克服的缺陷。
  而作为一个专职的战地记者,他是很清楚纪律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的。
  所以,对比拿破仑的法国大军进入莫斯科后的德性和眼下的中国国防军与波斯军队进入罗斯托夫后的表现,那真的是天壤之别啊。
  当初在莫斯科,德贝伦亲眼看到拿下了莫斯科后的法军的样子,各团队的人马一旦解散,住进那空荡荡的贵族富家宅第,部队便永远毁灭了。从一支威武精锐之师迅速堕落成既非平民又非士兵,介乎二者之间的兵匪。
  虽然俄国人一把大火烧掉了半个俄罗斯,但法国人和他们的盟友已经从莫斯科这座城市里获取到了巨量的财物。
  贵族富豪逃离莫斯科,他们可以带走全部的金银,但他们不可能带走全部的器物,比如家庭房间里的摆设和饰品,比如一些精美的油画、毛毯,比如那些各种材质的雕饰。
  拿破仑在撤离莫斯科的时候,同样是那些士兵,但已不能再称其为军队了。他们是成群结队的兵匪,每一个人都或车马运载,或随身携带一大捆他们认为值钱的有用的东西。在撤离莫斯科时,每人的目的已不像从前那样,是为了征服俄罗斯,而变成为了保住掠夺来的东西。就像一只猴子,把手伸进窄口罐子里去抓了一把坚果,不松开拳头,以免失掉抓住的坚果,因此而毁掉了自己。法国人在走出莫斯科厚,显然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在最后一段路程上,那些被他们抢来的东西,最后不也如弃敝履的被扔掉了吗?一辆辆装满了财货的马车随意的被丢弃在路旁,就像一门门被丢掉的六角炮一样,人毕竟不是猴子。
  法军每个团队驻守莫斯科某条街道,只要超过一个小时,便不再有一个像士兵和军官的人了。
  莫斯科的居民区里,房屋的窗户里,闪现着穿军大衣和短靴的人们,他们嘻笑着出入于各个房间,寻找着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在地窖和地下室里热情的款待自己,大口大口吞噬着莫斯科所剩余的一切。
  拿破仑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军队彻底的脱落,他当天就向各部长官接连发出命令,禁止军队在城内闲逛,严禁骚扰莫斯科的剩余居民和抢劫行为,宣布当晚要总点名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从前组成一支威武之师的法国士兵们,仍然分散到拥有大量财富而又空无人迹的莫斯科各处。
  正如饥饿的畜群在踏上一片肥美的牧场后,便会无法遏制地分散开来一样,那时的法军就这样无法遏制地分散到了莫斯科的各处。根本不是一道命令就能够遏制的。
  可是现在中国人的国防军呢?不需要上面对着他们发布命令,国防军将士就自觉的严格遵守起了战斗条例。没有人开小差去抢劫平民,去搜索一处处废墟或是完整一些的房屋。
  财富加上苦战得胜后的喜悦都不能让他们的精神放松,这是一支远比法国人更强大的军队。
  而与这些中国士兵有着鲜明对比的就是一同进入罗斯托夫的波斯系军队。这些人完全就是当初法军的翻版,甚至他们都敢动手杀人和侮辱妇女。
  ……
  莫斯科,三月的俄罗斯还没有彻底迎来混暖,零下是这儿的日常温暖,在夜间时候,最低温度甚至能够突破零下十度。
  罗斯托夫失陷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时,一场大雪刚刚停歇。
  雪白的天地让每一个身在莫斯科的人都异常清楚,寒冷的冬季还没有从俄罗斯彻底消褪。
  天气冷的刺骨,融化的积雪将湿漉漉的地面弄得更加斑驳不堪。
  随着时钟的敲响,上午10点钟,街道上的行人和车马是越来越多了!
  中俄战争开打已然有三年的时间,莫斯科的重要性在这三年时间里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已经有不少声音在亚历山大一世耳边响起:回迁莫斯科。
  在当前整个欧洲战火平息的情况下,不管是从军事,还是在政治上,俄罗斯把自己的首都迁回莫斯科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首先这是在向整个欧洲世界表明,俄罗斯已经没有向西扩展的欲望了。
  俄罗斯今后的战争中心会是东线,莫斯科作为首都要比圣彼得堡距离更近,自然也就更容易应对将来的句式变幻了。
  其次,这样的表态可以让俄罗斯大大缓和与法国、瑞典、丹麦等国的矛盾。虽然拿破仑残血了,但法国的势力范围依旧笼罩着半个欧陆,尤其是华沙大公国的遗留问题,俄罗斯也需要作出让步。而瑞典国内有大量的仇视俄罗斯分子,即便瑞典的王储一心与俄罗斯交好,另一边还在不时的勾搭英国,但俄罗斯在西线的退让还是能大大缓和它与瑞典的矛盾的。丹麦一样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