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898

  清朝时期,铁产量有了进一步发展,但这挡不住欧洲人的飞速进步,在上个世纪中叶,不仅英俄法的铁产量超出了中国,就是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国的铁产量也一点点把中国抛在了身后。
  截止到西历的180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吨,这一产量虽然及补上后世一个乡镇小厂的产量,但却远远超过了原时空这一时间的中国,在这个年代却是一个相当辉煌的数字。英国自己的钢铁产量比整个欧洲大陆各国的钢铁产量总和都要高,而整个欧洲的钢铁产量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中国的一半。
  现在距离1800年已经又过去了十余年,英国人的钢铁产量从二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十万吨出头,可中国的钢铁产量却从接近一百万吨增长到了超越一百五十万吨。
  可以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二。
  如此产量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说已经完全能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了,还能大幅度出口给印度和个个属国。甚至于前些年中国的钢铁价格还有了大幅度下滑,要不是战争开启,要不是铁道的修建,中国的钢铁产业现在不可能有一百五十万吨的辉煌。
  可现在铁船一出,钢铁供应的平衡就又被打破了。
  中国航海业是很发达的,尤其是日后整个美洲大陆的开发,那速度直接就在于中美之间的运输联系有多么的紧密性。可想而知今后大铁船会对原来的造船业产生多么巨大的冲击了。
  就算国家一时半会儿的不会放开螺旋桨船,机帆混合动力的大铁船也是可以有的。以现今中国的市场需求,想都不用想,那一艘艘大铁船必然会跟那下饺子一样不停的下水。
  所以,一百五十万吨的钢铁产量看似很巨大,相对于中国自身的需求来讲却是远远不足的。陈鸣心理面觉得,未来十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至少要达到500万吨才勉强够用。
  别以为这是个虚头,要知道铁路的修建不仅仅只是在中国,日本、暹罗、七汗国他们也需要铁路,美洲的那些藩国和属国也需要铁路。
  这一条条铁路就像是人身体里的一根根筋脉,当铁路贯通东西南北了,那也就等于人体内贯通了任督二脉,那会是一个质的进步。可以让各国的经济发展走向高速,也能让各国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但350万吨的钢铁产量差距不是一年时间就能完全弥补的。
  陈鸣他们回到南京之后,在皇帝的建议下,内阁制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从下一任内阁开始,中国的钢铁产量需要步步高升,稳步高层。从现在的150万吨/年,到初步的200万吨/年,从200万吨/年到未来的300万吨/年、500万吨/年。
  而除了钢铁产量外,这个计划还附带了国内的蒸汽机数量,新增公路长度,新增铁路长度,新增煤炭吨位,新增船舶制造吨位等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所有目标的载体就是中国的钢铁产量。
  要完成这个五年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钢铁产业的发展,没有钢铁,船舶、铁路、蒸汽机的建造都无法完成。而五年的时间里将钢铁产量至少翻增一倍,对于内阁来说压力也不算小了。
  中国的钢铁产业不比英国,后者的总体量小,而前者却有高达150万吨的产业值。这要从150翻增到300,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大中小型钢铁厂要被淘汰。
  陈鸣作出这份计划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多么的激进,这个数值可不算离谱,英国人的钢铁产量从1800年的20万吨出头增至到1840的80万吨/年用了四十年时间,可英国人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可还有一个强力的政府呢。而且英国人1840年的80万吨钢铁产量到了1850年,就飙升到了256万吨。十年时间增加三倍多,而到了1870年更进一步增加到600多万吨。
  这是因为什么?
  完全是技术的进步。
  原时空英国钢铁产量增长如此之快全是因为技术。这方面中国的条件要远远好于英国。这么多年专利法案的事实已经维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内阁就趁机对外公布了几项研究所的新发明,其中就包括吹氧和吹碱的转炉技术。
第1098章
看的还是中国!
  陈鸣对冶金技术的了解很少,只知道冶金技术大发展的过程里,有吹氧和吹碱技术,他甚至都不知道那是为了炼钢而不是炼铁。但他的侧面指点好歹让研究组的人有了那么一点头绪。
  所以陈汉的冶金技术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虽然不可能如原时空19世纪后半叶那样高超。这也是陈鸣把目标高高的钉在500万吨这个档上的原因。
  若是冶金技术没有大的进展,陈鸣是不敢定那么高的目标的。但就算如此,内阁也向全国上下发布悬赏令,若有人能将现在的钢铁冶炼技术提升,使产量大幅度提升,除了专利发明等合法权益外,政府还将拿出1000万华元的资金作为发明奖励。
  这不是说一下子就全给一个人,技术发明都是寻寻渐进的,这一千万资金会有一个监管会,里面的人多是冶金行业的专家,由他们来评比发明的实用性和作用,然后视情况发放资金。
  内阁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陈汉的几大钢铁企业可都在场的,然后这1000万的专用资金就飞快的被累积到了23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换成黄金能有5.75公吨,换成英镑能有六七十万,这是一笔放到东西任何一个地方这都很值钱的巨款。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初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汇入其中,甚至各家钢铁企业自己都会悬赏发明,后者最终能发展到哪一步,那是谁也说不准的。
  但为了防止这个大计划被西方各国商人看到,吓坏欧洲人,陈汉政府并没有彻底公布,可2300万华元的悬赏一出,还是在整个地球上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钱财动人心,无数人眼红心热,这都是免不了的。许多根本没有接触过钢铁冶炼之人也都对此关心起来,梦想着能获得悬赏,不少欧洲人也蠢蠢欲动,六七十万英镑,哪怕只能从中分得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呢,十来万英镑在欧洲也是一流的富豪了,可以让整个家庭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
  可惜这些奖励不是那么好拿,欧洲人想得到根本不可能,此时欧洲在各种基础理论说虽然不比中国差劲,甚至还继续走在中国的前头,可是实际应用上却落后中国许多,他们不少国家的钢铁冶炼用的还是很传统的技术。
  所以,这将近最有可能得到的还是那些中国的研究人员和一线的技术人员。
  而目前陈汉政府推广开的冶金技术,来自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他改进的高炉,采用从炉子下部沿炉周风口吹入预热空气的办法,使原本日产数吨的高炉可以日产十数吨,产能大幅激增。
  如果中国的高炉能够完全更改为新式高炉,那么都不需要再有心的工厂建设,心的高炉投产,500万铁产量也不是太过困难的事儿。可未来的市场会是一个买方市场,到时候绝对有人,有大批的人不愿意改革生产技术,因为他们用老方法也能赚到大笔的钱。
  这就像后世的小高炉,国家明令禁止要关停的,但到陈鸣从21世纪穿越的时候,他相信中国大地上也依旧有小高炉的存在。虽然那个时代的小高炉放到眼下,绝对是一等一的大炉。
  因为这项专利,研究所是发大财了。据说研究所里向那个拢共只有十几个人的研究小组发放了至少500万华元的奖励。但谁都知道,这项专利的真正价值根本就不是这么点小钱。据悉,今后中国的钢铁生产业但凡是采用了新式的生产方式,就要每吨铁提给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5块钱。
  从第一年的五块/吨,到第二年的四块/吨,一直递减到第五年的一块/吨,之后就一直是这个价钱,直到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的专利权过期。这可是老大的一笔钱啊。而这里头有两成是永远属于研究组的。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登出来,全国不知多少人失眠,他们盘算着研究所以后能拿多少银子,怪不得甩手就是好几百万,原来这点钱真的是小钱啊,后面大头不知有多少。没有人能知道研究组的组员具体能拿多少钱,但那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十几个人分两成的专利费,那就算每人只有一个百分点,二十年下来每人所得也轻轻松松上百万啊。
  这可只是一个人啊。
  固然这些年里因为专利而发财的人已经不止一次两次,可看到如此金额,让很多人也忍不住垂涎。
  ……
  时间来到了八月。北方又是一年的冬天。这一年里中俄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斯特拉罕的战事似乎要归于平静了。
  巴格拉季昂当初的确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可现在包围已经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巴格拉季昂当初的准备再是充分,现在也必须要重视弹尽援绝这一困境了。
  大批国防军后续部队的抵到,让中俄之间的战事已经从新阿斯特拉罕附近,推回了图林斯克。即使俄军也再次过来了大批的增援。
  亚历山大一世已经返回到了莫斯科,他甚至都在酝酿着把俄罗斯的首都重新迁回莫斯科。因为今后俄罗斯的主要敌人就不在西方,而在东方了。莫斯科显然比圣彼得堡更有优势。
  南方的战事进行的很顺利,至少俄罗斯收服了克里木半岛之外所丢失的黑海西海岸线的土地,但是他们联手奥地利,还有诸多的志愿军,一同对摩尔多瓦的进攻也遭受到了挫折。
  奥斯曼内部的政变虽然在关键时刻帮了俄罗斯一把,但奥斯曼人在俄罗斯境内作战和在奥斯曼本国势力范围内作战的斗志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欧洲联军曾经一度攻进了基希讷乌【摩尔多瓦首都】,但最终他们还是在拼杀中败退了下来。
  奥斯曼人也是有自己的骄傲的,在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他们的士兵也涌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再加上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很快就回到了战场上,而不是留在伊斯坦布尔去争权夺利,陈汉清楚无比的表明了对新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支持,后者虽然是在一片乱局中登上的苏丹宝座,可有了中国的承诺之后,却迅速坐稳了交易。然后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就被再度赶回战场去了。
  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很明显对于大维齐尔有觊觎之心,可只要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脑子不进水,他就不会把大维齐尔的位置教给阿朗达尔·穆斯塔法。哪怕‘大维齐尔’属于穆罕穆德·阿里呢。
  后者在克里木半岛上打的很不错,虽然没有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但其他的地方他是全拿下来了。而且在新卡霍夫卡被俄军攻克之后,牢牢地守住了卡尔基尼特湾和占科伊,把俄军堵在了半岛以北地区。
  中国国防军从波斯进入了奥斯曼境内,这大大激励了奥斯曼人的抵抗精神。并且来自中国的援助也在夏秋时节大量的运抵到了奥斯曼,让后者不管是财政还是军需物资都得到了大幅度缓解。
  说真的,历经了一场动乱后的奥斯曼是不是真的缺钱,还真不好说。
  保守派上位的那一阵可是把伊斯坦布尔的改革派好一阵猛杀,反过来,阿郎达尔·穆斯塔法带领着军队进入伊斯坦布尔之后,也把保守派血洗了一场。伊斯坦布尔被杀的血流成河,人头滚滚。阿郎达尔·穆斯塔法这样的臣子,固然有大功,但那个君主敢把大权真正的放在他手中呢?
  也就是奥斯曼政治松散,苏丹的权利早已经不如当年那般巨大。不然,阿郎达尔·穆斯塔法绝对是有死无生。
  这家伙可不像朱祁镇夺门之变里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这是一个手里操着刀子的屠夫。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怎么可能不防着他呢。这要是在中国,阿郎达尔·穆斯塔法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了。
  现在战争的局势是,奥斯曼转攻为守,西面的奥地利,北面的俄罗斯,南面还有英国人挑事,奥斯曼帝国的压力可不小。英国人还派出密使接触过埃及的伊拉姆家族。
  老伊拉姆已经死好几年了,他的大儿子萨达姆·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伊拉姆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萨达姆始终紧紧抱着中国的大腿。
  这是一个很本分的人,没有太大的勃勃野心,据他身边的中方顾问回报,萨达姆没有独立的意思,他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伊拉姆家族是埃及的实权贵族,掌控着伊拉姆军团为核心的数万大军,背靠着中国人,还有奥斯曼引以为援,他很满足现在的权势。
  用中国的话说,这是一个守家之犬。前些年,中方受伊斯坦布尔之托,解决天方半岛上的瓦哈比派的反叛的时候,就‘借用’了上万伊拉姆家族的军队,用的十分顺手。
  所以,老伊拉姆人是死了,可新的伊拉姆的立场一点没变。
  奥斯曼人现在的压力很大,守有余而攻不足,能否结束这场战争,最终看的还是中俄战场,看的还是中国。
第1099章
复仇,复仇……
  察里津,这里已经成为俄军前线的‘大本营’了。
  虽然现在的‘俄军’早已经不是纯粹的斯拉夫人,而是混合了瑞典人、芬兰人、波兰人、德意志人和英国人的‘志愿者’的一个大集体。
  察里津现在汇集了近二十万军队,但里面只有十万人属于俄国人,具体到斯拉夫人,更是只七八万。
  没办法,亚历山大一世在有选择的时候也不愿意拿俄罗斯的新兵入伍上阵。
  这是一支欧洲联军,他们的总司令是巴克莱,总参谋长是再升一级的威灵顿子爵阿瑟·韦尔斯利。麾下聚集了俄罗斯、普鲁士、英国、瑞典等多国战将,比如普鲁士的布吕歇尔、比如瑞典的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比如英国的罗兰德·希尔。
  但这样的配置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整个欧洲都在祈求卡尔大公能够重新出山,只是卡尔已经被他的兄长弗朗茨一世伤透了心,最终卡尔大公还是拒绝了请求。
  在察里津城外的伏尔加河畔,上万哥萨克骑兵静静的立在马上,看着普拉托夫这名在屡次战败之后依旧能够得到沙皇陛下信任的哥萨克——俄军——骑兵上将,一刀刀的将十个被绑缚在木桩上的中方战俘砍掉头颅,上万哥萨克骑兵如打了鸡血一样,一起向天空挥舞着长刀,齐声大呼起来:“乌拉,乌拉……”
  普拉托夫把高高抬起的军刀放下,欢呼声顿时停止,整个草原刹那间变得极为安静,他的眼睛从无数哥萨克士兵的脸上扫过,用低沉的声音问道:“哥萨克的勇士们,是谁夺去了我们的荣耀?”
  从远东到奥伦堡,里海到乌拉尔河,从伏尔加河到北高加索,一次次的惨败而回让哥萨克在联军内部受到了不少奚落,就连俄军内部都有大批的人对普拉托夫感到不满。
  “中国人,是中国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