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898

  现在的法国就有三千万人口了,而普鲁士的人口还不到千万,但是在原时空的1870年,统一后的德国人口达到4000万,已经追赶上了法国;再到1914年,德国的人口增至6500万。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20至34岁的青年男性比例只是稍稍超出法国,然而到1910年,德国人已经把这优势增大到了1.6:1;到了1939年,德国在年龄上适于从军的人数已相当于法国的两倍多。那可时候就连约翰牛的人口都超过了高卢公鸡,他们怎么还不弱鸡?
  法国人自己毁掉了自己的欧陆霸业。要知道现在的英国本土人口只是才一千万出头,算上爱尔兰的人口也不过一千五百万。在原时空的19世纪里,法国人的人口增长率太低了。
  法国人现在三千万的人口,到了一百年后也只是才四千来万。法国凭什么还保持着他们原先欧陆霸主的地位?高卢公鸡又凭什么跟德国比?
  而欧洲在原时空的世界近代史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凭什么这么牛逼?那可不仅仅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成果,还有他们的人口增长率。
  欧洲近代历史上,他们的人口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各大洲的速度是他们之所以强大的最重要的根基之一。这可不是在否认工业革命的成果。推行工业革命,让欧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商业社会,进行了物质文明转型,这是让欧洲人口在数量上的劣势快速减小——跟整个人类总人口相比,加上他们在物质文明上的优势被不断的扩大,才是这一时期内欧洲相对世界其他地区优势地位的由来。就连20世纪的灯塔国和红俄的强势地位,同样与其人口增长与人口转型有关。
  对比后世21世纪的人口问题,19世纪初期的地球,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繁衍,繁衍,再繁衍!人多力量大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真理。
  那么相同的道理,蔡国也是真迫不得已而为之——要求军队不打攻坚战。立国这些年来,蔡国现在拥有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那四十万蔡国人能招出来多少兵呢?正当年的青壮他们有多少呢?
  李煦的要求是朝着二万人努力,而整个蔡国社会少了二万正当年的男丁后,整个社会的年龄阶层真就断层了。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十个里面没了五六个,那还能不出事儿吗?
  蔡王还能不宝贝那两万军队吗?虽然蔡国新近又征召了一批军队,国内的军队数量达到了三万。但这只会让蔡国境内的男性劳动力更加紧缺。虽然后者的作用是驻防蔡国本土。蔡国出动的还是之前的那两万军队,而这二万军队足以抽取蔡国整个民族青壮数量的三分之一。也所以,东京、汉津这些被陈汉直接掌控的土地上,大幅度的动员青年参军入伍,那是半点都没虚假。
  美洲的华人,那是真的在‘拼命’!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好爆出后方社会的治安混乱ing了,那可是在动摇军心啊。
  想想看,男人都出来打仗了。后方如果治安稳定,那一切都好说。但要是后方治安混乱,谁敢保证没有士兵会胡思乱想——嗯,我家要遭强盗了咋办?嗯,我婆娘要是被那啥了咋办?还有我爹娘我儿子被打被杀了咋办?那对军心士气肯定有影响。
  所以《环球时讯》放了一个大卫星,搞了个大新闻。那么结果就是——黄定友引咎辞职了。
  动摇了军心,影响了士气。大都督府都要把黄定友送上法庭!
  虽然黄定友最后逃脱了一截,但是屁股却还要政府来擦。
  美洲各藩国可不是历史上一战中的高卢公鸡,法国人在原时空的一战里是被迫无奈的打光了一代人,可现在美洲的战局发展显然给了各藩国‘偷奸耍滑’的机会。没有国王愿意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来一场血淋淋的对美攻坚战就‘抽’空了他们的青年一代人,当伤亡刷新了他们的心理底线之后,各藩国的统治者露出避战情绪,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他们谁也不愿意拼掉自己的未来!
  陈鸣为什么始终对德国人另眼相看,为什么始终对俄罗斯耿耿于怀?那就是因为德国人有那种拼光拼净打下去的勇气。虽然那样的德国是在他们遭受了一战失败后的屈辱之后才出现的。同样的道理,不顾一切拼死奋战的俄罗斯也是在钢铁同志钢铁一样的神经支配下才有的。
  现在的德意志和俄罗斯还不能让陈鸣看到他们这样的勇气,现在只能说他们有这样的基础。
  ……
  苏圣玛丽。
  这儿是灯塔国与英属加拿大的分界点。其所在的北部地区——也就是后世灯塔国密歇根州的上半岛,密歇根州是由两个半岛所组成的,被灯塔国现在就控制在手中的下半岛也就是后世密歇根州的主体部分,底特律就在那儿。而上半岛始终控制在英军的手中,包括德拉蒙德岛。
  陈汉现在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密歇根下半岛,底特律的美军背靠着英国人,军火辎重供应充足,两次抵挡下了陈汉的进攻。美军的五大湖舰队实力也从最初的五艘军舰,现在暴增到了十四艘。呵呵,鬼都知道那突然多出来的九艘军舰是从那里来的。
  现在那突然多出来的九艘军舰,由美国的海军中校佩里带领,在底特律以东水域,组成的伊利湖海军分舰队。
  虽然这些战舰都是小吨位的单桅战船、双桅战船,甚至是内河战船,一支舰队的吨位加在一起也可能比不上两艘三级主力舰,但他们的威胁也不能小觑。
  至少这些水面力量就是陈汉所缺乏的。
  所以陈汉一次次筹谋着进攻底特律,因为这儿一拿下来,奥利弗·哈泽德·佩里带领的那九艘军舰所组成的伊利湖舰队,就会成为瓮中之鳖。当然,美五大湖区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指挥的另外五艘美舰也只能永远的停留在休伦湖了。
  底特律是连同休伦湖与伊利湖的中点,而伊利湖往东的安大略湖之间有着一道宏伟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拿下底特律,陈汉将成功的切断休伦湖和伊利湖之间的联系,将拥有14艘大小战舰的美五大湖舰队,一分为二,斩做两截。
第1012章
中国人的自信!
  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半岛现在有一半土地控制在美军手中,这个半岛就像一道大闸一样把密歇根湖和休伦湖分割开来,两湖泊通过狭窄的麦基诺水道相连,而麦基诺水道距离苏圣玛丽的距离很近。地理位置更加靠北的休伦湖就通过苏圣玛丽与五大湖最西边的苏必利尔湖相通,而苏必利尔湖又能同贯穿老美南北的密西西比河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休伦湖再往东去就是伊利湖。伊利湖虽然向东同安大略湖相通,可连接两湖的是尼亚加拉河,这当中可是有一个宏伟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存在。法国人当年修建的尼亚加拉要塞现在正成为英国沟通美国的一个要点。
  而从伊利湖向西就是底特律河,然后是圣克莱尔湖——圣克莱尔河连同休伦湖的水域。所以,陈汉只要控制了底特律,那就不仅能切断一条英国对美国的输养血管——底特律北面就是加拿大在五大湖区域里的南凸部分,后世的多伦多、哈密尔顿等城市都在那里。英国人从这里向美国输送物资,不要太方便了。此外还能砍掉美国海军的一条胳膊。
  后世老美的密歇根州,上下半岛各有一个地方与加拿大近在咫尺。
  底特律地区是其中之一,位于下半岛。而苏圣玛丽就是位于上半岛的那一个。你说苏圣玛丽的位置重要不重要?
  这个地方在几年前还是英国人控制的地盘。虽然人口不多,可这儿是白人在密歇根州最早建立起来的定居点,那是在1668年。
  但现在苏圣玛丽一分为二,以苏圣玛丽河为分界线,北面的属于英国,南面的受陈汉控制。那被陈汉控制的南苏圣玛丽,本来是英国人让给美国的。好在陆地上再建立起一条边界的物资运输线。
  结果,美国人不争气。这片从1670年开始就被法国人开垦的地方,后世老美的威斯康星州所在地,在开战初期就被蒋魁带着部队给扫清了。英国人大把大把囤积在北苏圣玛丽的物质被他们用船只不得不转运到了萨尼亚【圣克莱尔河口】。
  所有的地盘【威斯康星州】都被中国人给占据了,美国人在这儿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英国还把这么多的军需物资囤积在北苏圣玛丽干嘛?难道英国人要亲自下场了吗?这显然不可能。
  陈汉在之后的战斗中又攻下了半个密歇根下半岛,于是,整个密歇根湖都成为了陈汉的内湖——密歇根湖就包裹在后世老美的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之间。后世密歇根州的土地就是密歇根州半岛【下半岛】和威斯康星州半岛【上半岛】的北部,这也就是密歇根上下半岛。其上下半岛之间的宽度只有十二华里左右,而且水道的上口处还有三个相隔很近的岛屿:麦基诺岛、德朗捣和博伊布朗克岛作掩护。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麦基诺水道,陈汉在这一点布置了大量的火炮,还设置了水排和暗桩,很成功的‘保护’的密歇根湖。而这里距离苏圣玛丽的直线距离还不到250华里。
  美国五大湖区舰队司令麦克多诺·汤玛士上校指挥的14艘美国战舰,现在的活动区域就只能在休伦湖和伊利湖之间了。底特律就是联系这两个湖泊的重中之重。
  现在的五大湖是不通航大西洋的。历史上,耗时八年有余的伊利运河【有美英第二次战争的影响】,这个时候可连张图纸设计都还没有规划。而威兰运河【绕开瀑布沟通伊利湖与安大略湖】在历史上的修建时间比伊利运河更晚。所以,现在的五大湖还不能同大西洋实现直航,哪怕是最小的单桅战船。
  这么说吧,英国人把自家的九艘小型战船交给了美国之后,他们自己手里都没再有了正儿八经的水面武装。因为外头的船只是运不进来的,英国人除了抓紧时间自己再行建造之外,就是把自己手里的运输船给该装作炮艇。
  于是,苏圣玛丽这个距离底特律有二百多华里,又被中英分别控制了南北城的城市就变成了战争的大后方。并且随着中英之间交流的不间断,这座城市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各路酒鬼蛇神汇聚于此!
  因为这块土地它联系着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和密歇根湖,是三个胡泊航道的交点,而休伦湖和密歇根湖对于现在的中美战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点。
  密歇根湖环湖地区都被陈汉占领了,对于美国人来说那是敌占区;而休伦湖是战区,美国人的五艘战船始终漂浮在这片水面上。苏圣玛丽同时又是陈汉与英国人交流情报和贸易往来的必经通道,这就好比是原时空抗战时期的大上海,虽然已经沦入敌手,可三教九流汇集,敌我谍战不休,对英美两国来说这也是一座意义重大无比的城市。
  苏圣玛丽本来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完全是因为战争,才让它‘闪耀’在北美大陆。
  在陈汉人力物力的投资下,占领初期萧条冷静南苏圣玛丽吹气球样儿迅速从变大。这里没有要塞式的防御堡垒群,可这里是中国与英属加拿大贸易的中心。
  皮货、木材、粮食、布匹是中英贸易的重点,金属、火药和药品之类的属于禁运物品。
  而且中英之间的贸易很少用金钱交易,多是以货易货。
  英国人出口皮货、木材和西洋参,从中国商人手中交易粮食、布匹和一些手工产品。前者的定价比之原来的市场价格有所降低,而后者的定价比之原来的市场价格却大大的提高了一截。
  因为前者是商业用品,而后者却是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粮食。
  陈汉在这里的驻军始终保持着一个整编营的标准,不管英国人怎么在美洲搅合,这里的军队始终就是这么多。同时也没有大张旗鼓的修建要塞和防御工事,就连营地都是土木结构的。
  作为一个因“进出口”贸易而陡然兴旺起来的城市,苏圣玛丽城去内同样没有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房屋还都是西式的,这是原先的居民遗留下来的。而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房屋和建筑——比如那个教堂,则已经全部被清理干净。还能用的东西留着,不能用的东西彻底丢掉,战争留下的伤痕已经消褪的近乎看不见了。这个小城里的居民现在拢共还不到千人,而且这当中不仅有华人,还有一些的白人、黑人以及混血人种,来源万分复杂——各藩国的移民,印第安人、英国人,少量顶着英国人名头的美国人和同样是少量的黑人逃奴,至于混血儿来源更是复杂。有英印混血,有法印混血,有英黑混血,还有法黑混血和印黑混血。
  拢共就只有千人的城市,流动人口却恨不得要比常住人口还要多。但再多,人口也超不过2000,一个整编营镇压苏圣玛丽,绰绰有余。
  就算英国人在北苏圣玛丽那儿整整布置下了一个团的正规军,阿瑟·韦尔斯利几乎把自己手头还剩的正规龙虾兵三分之一的数量布置在了北苏圣玛丽,南苏圣玛丽也表现的丝毫压力也无。这也是一股有底气的表现!事实上,南苏圣玛丽压力最大的,也是最繁忙的根本不是驻军,而是警局。
  英国人再暗中支持老美、大板鸭和葡萄牙,伦敦也不可能同陈汉产生正面冲突,公开插手战争。
  商业的兴旺让南苏圣玛丽城的华人移民很快就开启了一家家酒馆、商店和旅社,这里的人口比起当初鼎盛时的3000人已经少了很多,尤其是常住居民,可流动人口的消费能力却比过去的居民要大了很多。但是这小千人的常驻居民里至少有三分之二在全心全意的做着生意,战争的阴影并不能让他们恐惧,相反很多人还认为这会让他们的利益更大化。
  南苏圣玛丽警局的人更坚定地认定,这城里面多出来的上千流动居民中,肯定有着不止少数的间谍。甚至可以说是有着大把大把的情报人员。
  南苏圣玛丽是专门往英国人那边去的贸易点么,多方便消息传递啊。警局每天都能敲定一批有间谍嫌疑的嫌疑人,隔三岔五的更是能把人请进警局里免费招待。
  而那些即将落入网中的猎物真的就毫无察觉么?怎么可能。但他们还是前赴后继的一头扎到南苏圣玛丽。反正南苏圣玛丽的商贸依旧在继续的运转着,并且丝毫看不到颓势。
  中午时分了,城区里的饭店都忙活了起来。尤其是镇子中央的那家洛阳老店,主人梁兆兴是豫东陈州府城人,小时候跟着同乡梁广亮去当兵,但是新兵训练评分是倒数的,之后几年时间里就一直在灶火上帮杂打转,也不知道跟随学了一手烧汤的手艺,吊的好一手牛肉汤。浓香醇郁、无芡自粘。
  梁兆兴本来在老家陈州搬口镇开店卖汤,他是退伍兵,还有在老家的关系照料,生意做得不错。他这样的人家根本是用不着移民的,但是什么都挡不住霉运到了。
  梁兆兴生意做得兴旺,店铺开大了,结果招来了祸事。有人在他家店里喝醉了酒,打架斗殴死人了。虽然这主要责任不在于梁兆兴,但死掉的那个人是个官二代。人家稍微的用了点手段就让梁兆兴的生意做不要下去了,后来更是被报上了移民名单,那是不移民都不行。
  或许那人公报私仇以后要遭报应,但这遭报应的时间没那么及时,梁兆兴一家是不得不移民。但靠着一手烧汤的手艺,还有之前的积蓄,梁兆兴在南苏圣玛丽城已然站稳了脚跟。
  他虽然在部队的时候始终是个伙夫,可胆量也比一般人强得多。自信英国根本不敢同陈汉爆发冲突,南苏圣玛丽看似危险,实则固若金汤。
  现在梁家在南苏圣玛丽这个小城里安定了下来,就靠着味道独特的牛肉汤,名声响彻全城。
  来这里喝汤的人不仅仅只是华人,就是很多从北面那来的白人,梁家这个店里是人头汹涌。
  这人啊,就是在随世而移的,就像那无根的浮萍,随风倒。
  原时空,西方气运鼎盛,西方文明昌盛,成为了全球的普世价值观。西方人不屑于为东方饮食而改变自己的口味。很多中国人吃起来味道顶好的皮蛋被他们说成恶魔之卵,燕窝那叫燕子的口水,至于臭豆腐、毛豆腐和鸡爪、内脏什么的,西方人都一概排斥。反而把受他们推崇的鹅肝、鱼子酱啥的说成是世界三大美食,而很多脑缺还一百个深信不疑。
  但是现在这个时空里,东方的气运才是鼎盛。中国那强大的国力让整个欧洲震惊,中国灿烂的文明文化让西方人去主动学习,人类对于强者的崇拜是不分东西的。背靠着中国强大的国力,陈汉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在欧洲搞什么孔老二学院,中国的文化、食物、风俗、礼仪等等事物,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向西方输入,不断地被西方人主动来了解。东盛而西衰,西方人的转变就原时空的很多的香蕉人、小资儿去崇洋媚外,去无限推崇西餐的美味和礼仪,去推崇咖啡推崇西方的一样,西方人也开始主动的向着鸡蛋人转变可。现在不少的西方人一样觉得‘清茶’更有品味,一样觉得中国的八大菜系美味无比。而西方的松茸、鱼子酱、鹅肝,就都是呵呵。
  梁家的牛肉汤店只是一个微不起眼的小例子。那些喝着洛阳风味的牛肉汤的老外们,在赞叹之余,可能他们自己都没发现内心的转变。
  或许百年之后的西方人里头,也有一个个‘大家’、‘大师’叫嚣着废除拉丁文,施行方块字;废除一夫一妻加情人的婚姻制度,而转向一夫一妻多妾制;不信天主上帝而信三清佛祖,玉皇大帝。
  中国人的学校里不会专门考试外文了,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中文会变得无比重要。
  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国家强弱的问题。
  民族文化在世界上有没有竞争力,那是要先看他们背后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有没有竞争力。
第1013章
谍影重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