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898

  国安局把一切都调查的清清楚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全都一清二楚。
  陈子铤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再次进入了陈鸣的眼界。但也就是进入了而已。
  他的作为和他的魄力,还不值得陈鸣破格提拔他。
  陈鸣倒是因此而关注起了南洋的土著人口数量了。对比十年前,南洋土著的人口数量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减少又减少了多少?
  印尼、吕宋和马来,后世南洋地区的三大人口资源国,现在也是南洋地区的人口三大密集地。
  吕宋被调教的久了,就连地形复杂多变的棉兰老岛,这些年里被扫荡了这么多次,土著人口要么臣服,要么也就化作了一堆白骨。
  而爪洼和苏门答腊到,除了最初时候的一通狠杀,其他的人都乖乖的做了顺民。这人口数量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呢?
  就国安的报告说,这些地区的土著人的生活水准,跟过去相比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啊。
  包括马来在内,减少人口的主要手段都是战争。
  不过这么些年的努力,还是很有变化的。佛教和道教在南洋扎下了根,天方教主体地位依旧没能撼动,可一神教就快要绝迹了。
  以城市土著来论,很多土著人都会说汉话,倒不见得会写汉字。
  小一辈的土著仇恨汉人的不在少数,倾向汉人也不在少数。在汉人的‘以身作则’下,土著人开垦荒地,和更加勤快的进行农业种植,一些人的生活条件似乎还有增长。
  这不过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倾向中国的。
  南洋的汉化成果似乎已经有点效果,但更任重而道远。
  “人口还是太多。”时间转到了十月里,三边谈判已经临近尾声,南洋土著人口的简略统计送交到了陈鸣的手中,人口相加一下,还是过千万。
  “国安要发挥出作用来。你们不是只派人打入反华派的内部,而是要取得反华派的领导权,引导有着反华倾向的土著们搞暴动,让他们闹起来。”
  陈鸣这是打算‘钓鱼’了。
  只要效果明显,一些手段他也顾不得光明正大了。
  他的命令会让很多土著人死去,但那死去的都是该死的人。老实本分,心向中国的土著人群可不会因此而死于非命。
  这钓鱼执法,也是执法不是?
  陈鸣要尽快的消化南洋土著,那就要用非常手段来尽快的剥离后者的有害部分!
第870章
跟着皇子去欧洲
  广州黄埔码头,这是一座近十几年里才兴建的一座超大型码头,总耗资一千五百万华元。位于珠江口内的北岸,从建成投入使用那一日起,这儿就成为了岭南地区最大的沿海和远洋交通运输枢纽。
  此刻的黄埔码头,满满的都是欢迎的队伍。
  一艘宝船在护航舰队的陪同下正缓缓停靠向码头。
  这并不是陈皇帝的座驾,也不是太上皇的御舟,而是陈鸣的儿子,刚刚被封为揭阳王的第九子陈瞻,在此行英国的途中,路过广州这座南天第一名城。
  虽然仅仅是一个皇子,但这也激发起了广州人无尽的热情。
  广州这座城市,一直以来在陈汉的政治版图上都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没有被裁撤前的岭南守备府就设在这里,在当年时候,这儿不仅是南洋水师的驻地,还常年屯驻着大量的陆军。
  可是随着建国早年的紧张时代走过,尤其是整个南洋被陈汉收入囊中,广州府经济是越来越繁荣了,军政中心的地位也的确确是岭南这一亩三分地的NO.1,但是它在全国政治梯队中的份量却在不停的往下滑。
  之前的广州可是天底下实打实的老二啊,仅次南京。而现在燕京已经明确无误的超过它了。
  经济上,燕京是还要逊色广州一筹,但政治地位、军事地位,那燕京就是北地的绝对核心,而且不仅仅涉及陆路,还针对有海路。
  隶属于北洋水师的渤海舰队,那可是中国水师系统中的二级舰队,跟北美舰队、新加坡舰队、南明州舰队那都是同一个级别的。
  广州心里很委屈,但它没办法说。整个南洋都是中国的内湖了,要说广州的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就很扯淡了不是?
  那新加坡的战略地位才是真正的重要呢。
  再说了,燕京那从政治地位上讲,本身就是陪都,那是天生的第二号。
  可现在上海也追到了屁股后头了,而且武汉也虎视眈眈,这就让广州人分外的不舒服了。
  每年春天,内阁都会发布去年全国重要城市的经济量汇总,广州的全国领先地位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挑战。而且当今皇上几次出巡从没专门到过广州,太上也几乎没来过广州,反倒是广州的大商人越来越多的将产业转移到了南京。
  即使不是全部,也不可能是全部,只是一个总部,那也能为南京的经济繁荣添砖加瓦的啊。同时这也是在挖广州府自身的墙角。
  然而这又是不可能阻挡的事儿。
  广州本地的企业商团需要走向全国,需要走出去。广州再厉害也比不了南京的天然优势。
  所以啊,广州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欢迎很欢迎皇室宗室成员能来到这里的,揭阳王固然不是长久在广州定居,而只是路过。陈瞻的任务是去英国留学,同时也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欧洲的氛围和法兰西的变化。
  虽然陈瞻自己对于西方哲学和经济一点兴趣都没有。
  当然了,广州人也是念着陈汉的好的。陈鸣虽然没专门的跑来过广州一趟,对广州的影响和控制力,却不亚于南京、上海,甚至还更胜一筹。
  因为这座城市太依赖于外贸了。
  广州自身的手工业、制造业,对比这里繁荣至极的商贸交易,那真的是差了很多。以造船业为例,天南造船厂一经投入使用,就立刻占据了当地造船第一的位置。
  广州自身的造船厂,因为不缺乏生意——广东、广西可是外贸成风,还有越来越多的远洋捕鱼船帮,他们有大把的利润可赚,那就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存粮,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发愤图强’之后,立刻就变的有些不思进取了。
  承天十五年的造船技艺,比起承天五年的造船技艺没有大的区别。
  这也是以民营为主的造船厂的公病,目光短浅,没有上头的鞭策,就很容易落到不思进取的地步。
  而且这里虽然不再是南洋水师的母港,但也是一处重要军港,海军在承天七年在此建立了广州水师学院,陆军也相继建立了炮兵学院和陆军指挥学院,再加上警察、税务和师范、综合类大学,广州也可以说是岭南地区的教育重地了。
  各大银行也不会忘掉这个宝地,就算本土的银行也开张了许多年,广州商团也不可能抗拒的了其他商团的入驻。这由银行而扶持起来的公司、商帮,那带来的不仅仅是滚滚财源的转入,更是对广州本地商人阶级的渗透和政府统治的牢固。
  而眼下,陈鸣所控制的皇室财团——九州商会,就已在小范围中牢牢控制着了广州不少的商贾公司。九州商会下属的教育集团,在广州设立了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的私立学校,收去了大量的广州上层社会子弟,等待这些二代们成长起来,那就会发展出无尽的人脉关系。如今,这就好比一张在缓慢编织、发展的大网。
  陈鸣正一点点将广州彻底的把握在手中。
  陈鸣也在给自己的子孙后辈铺路。他当然希望把手下的九州商会发展的越发越大,也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城市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就像那新加坡,超过七成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依靠九州商会下属的产业生活。新加坡市政府五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也和九州商会的商业运作有关。大片值得开发的土地都落入了九州商会下属某一公司的手中。将来新加坡兴盛发展后,哪能给九州商会带来多少的利益啊?
  当然,九州商会大把大把资金的注入,也加速了新加坡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新建成的城市来,任何一笔资金的注入那都是一记营养针,如今新加坡的市面更是一片欣欣向荣。不管是港区,还是市区,洋行林立,高楼成群,已经很有一些现代城市的味道了。
  陈瞻是近年来第一个来到广州的皇室中人,而且封号‘揭阳’,这可是广东的城市,让广州人更多出了一股亲近感。
  当宝船挂着彩旗出现在广州黄埔码头的时候,珠江口内的所有军舰民船的甲板上面,都站满了欢呼的水手旅客。包括外国的商船,都鸣响了礼炮向中国的亲王殿下致敬。所以在陈瞻和王妃并排站在前甲板上的时候,他就感觉着自己的肾上腺在不停地提升。码头上人山人海的欢呼,给让人有感觉了。
  在码头上,还有不少从南洋各地往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华人华商。以及侨居暹罗、金边等地的华侨。甚至还有不少的欧洲人。
  特别是英国人,表现的非常热烈。因为这位中国的亲王殿下的最终目的地是剑桥,剑桥郡的剑桥大学。据说在选择剑桥还是牛津这两所英国仅有的大学的问题上,亲王殿下很直接的选择了剑桥,而嫌弃牛津大学那丑陋的名字。
  【亨利三世及其继承人的法令确保了这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一直到19世纪初,整整六百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欧洲其它地方没有哪里有这种垄断的。】
  作为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比陈汉内地的人民更能够深切感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提高,这种变化和提高催动了这些华侨华人在那些国家当中,行为做派的飞快改变。
  虽然陈汉帝国并没有在这些‘友邦’面前露出自己的獠牙和利爪,但是谁都知道,陈汉帝国是个无可抗拒的庞然大物。
  如果他们的国民和当地的华人华侨发生了冲突,当地政府百分之百会袒护中国人,根本不看谁有理谁没理,拳头就是最大的道理!
  就比如在暹罗,华人在当地有‘皇族’之称。本来这个称呼是影射的郑信身上的华人血统,但现在曼谷的华人在暹罗,那真真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特殊权力阶层。
  只不过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彻底扭转的,外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纯正的华式建筑越来越多了。连带起的,把不少土著人的建筑物都带动了。
  很多去过暹罗、金边的欧洲人都很惊奇。在他们的眼中,暹罗、金边,还有东边的日本,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或许不能说是殖民地,但中国人在当地享受的却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地位。
  欧洲人自己在经营殖民地的时候,欧裔移民和当地土著的身份差异,那是巨大的不可跨越的。
  可是中国人这里不一样。
  一些海港新兴城市里,华人的地位和财富都不需要去说了,他们甚至能占据着城市七八成的商业份额,绝对是当地商业繁荣的主导力量。
  但是华人与土著之间却并没有那种相看两厌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敌对情绪。
  后者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留下的地盘中,还不时的能够察觉到,可是中国人自己打的地盘里,却很难感觉到民族间的对立和尖锐矛盾。
  华人的性格使得他们不会一朝得势就两眼朝天,对待土著哪怕是表面化的,也多是温和有礼,至少不会向白种人那样摆明的歧视。
  儒家的中庸之道,还有‘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传统理念,出门在外的华人都是要有一定觉悟的。
  在过去,他们会把自己往土著或者是统治阶级的‘外相’上靠,比如把自己的窝改得富有当地特色,这是一种保护和更好的融合。或许他们心底里还有着自傲,发自骨子里看不起土著,但不远千里的下南洋的华人全都是赤贫阶级,贫穷已经消磨了他们太多的骄傲。
  能置下一分产业,能生存下去,对于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
  把自己的房子、窝搞得那么具有中国特色有什么用吗?那样只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土著,你是个外来者而已。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逐渐的孤立、冷漠,最后……
  在当初的时代背景下,华人的力量是转变不了南洋的社会情况的,那么他们就只能取主动地适应这种社会情况。但现在不一样了。
  中国人的影响力已经传入了每个土著的心底,华人的力量已经可改变整个南洋的社会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