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898

  越往南走,气候越温暖。
  当俄罗斯使团抵到长江边上的扬州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羡慕起了中国人的土地。对比一年中一半以上的日子飘着风雪的俄罗斯来,这儿就是天堂。
  中国的军队正在进行武备更换的消息并没有太过保密,也不可能做到保密。武备这玩儿要是能保密,那只能寄托在自己的对手‘眼瞎’。
  就比如原时空位面里的1866普奥战争,老旧的米涅步枪在战场上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步兵火力对抗上,普军的后膛德莱赛步枪轻松地击败了已经老朽不堪的奥军前装米涅步枪,从而让欧洲军界正式的进入了后膛枪时代。
  那个万分敌视后膛枪的普鲁士将军,如果真的上了天堂,看到这一幕后一定会觉得自己的遗言很可笑——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不瞑目。
  无数的普鲁士士兵会万分庆幸的对他说,幸亏你死得早,不然死不瞑目的就是他们了。
  而瑞士的那个把后膛枪比作前膛枪的将军,会永远的成为笑柄。
  欧洲人已经知道中国有了一种新式火枪,这种火枪可以在雨天里发射,而且点火率更高。
  他们甚至还知道了‘火帽’这个名词,但他们就是搞不明白火帽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种‘火帽’不仅俄罗斯人想要搞到手,英国人、法国人、瑞典人都想搞到手。但他们还都没得手。
  根据策伯克多尔济和叶普根尼的观察,沿途护送他们的那队骑兵手里的火枪就是火帽枪,但对于这种新式武器中国人防备的很严。
  到了年底,高彦明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国。
  一去八、九年,当年二十来岁的小伙儿,现在已经是一个稳重的中年人了。
  高彦明为陈鸣带回了两份协约书,中西《马德里条约》达成,中荷《巴黎和约》达成……
第799章
位面之子,气运之子
  承天十一年二月一日。
  大都督府的大礼堂里,一群人军姿肃立,在等待一个他们人生历程中难得的高光时刻的到来。
  这是从各战场上随军返回南京的一批将校军官,和在京的功臣们——主要是后勤部军官。
  他们有的还是加号校尉,有的是将军,有的是上将军,也有的是大将军。
  但在今天过后,他们的军旅生涯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了。
  他们会变成将军、上将军、大将军,以至于元帅。
  这一拨的军官最低也会是将军军衔,再低的人已经不够资格入内了。而另外一批人,有士兵、士官和中低级军官,他们确实要等授衔仪式结束之后再接着登台的立功授勋官兵。
  是的,国防军中又多了一个元帅。
  在继陈鸣、陈二宝之后的第三个元帅。被授予的人却不是功劳卓著的北美远征军总指挥,而是一直待在南京的后勤部的一把手陈权。
  不少人下意识的要反对。可是,所有人都细思一下,却又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北美远征军的功劳是很大的,但人家后勤部总理多个战场的军需物资筹备工作,功劳就小了吗?
  在眼下这个后勤补给越来越重要的年代里,后勤方面的一把手得授元帅军衔,有什么不对?
  两千年前的刘老三都知道自己手下功臣首推萧何第一呢。
  除此之外,这却是一场刚刚下了战场的军校们的狂欢盛宴。
  当天的晚报上,授勋一系列人等的名字、先后职衔就被刊登在了头版。这些人得到的不仅仅是军职军衔的提升,还有勋章的奖励。
  陈鸣还是第一次一口气颁发了那么多的金质勋章呢。
  从军官到士兵,总数三十九人在北美、南洋和缅甸的战争中获得了金质勋章。陈鸣不嫌劳苦,不嫌麻烦的,亲自为他们一一授勋。
  金质勋章在国防军中的地位很崇高,这份‘崇高’的原由不仅有金质勋章本身蕴含的意义,也有国防军中至今流传的一个不是规定的规定——金质勋章的颁发必须由皇帝亲自授予。
  这位本身就金光璀璨的勋章再度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芒。
  二月二日,是陈汉成立的十一周年纪念日,也是大阅兵的日子。
  这一天天公作美,春光普照,清风柔柔。
  金鼓做鸣,伴随着雄壮的军乐声,一个个整齐威武的方阵从万千百姓眼中走过。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阅兵从来都是一个激昂亢奋的日子,那威武雄壮的方阵迈着正步从他们眼前走过的时候,一股热血奔涌,那股子振奋和激昂是工作、金钱都无法给予的。
  二月二日的南京城中,市井一片萧条。
  因为整整二十万人涌到了朝阳门,光是工作和警卫人员就有近万人。在凌晨1点钟的时候,观赏百姓们就开始陆续进场,所有人都要搜身,而且不止是经过一次抽身。
  当红彤彤的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来,温暖的阳光照撒在每一个人身上,让人浑身舒坦的时候。整整二十万观众已经悉数到场,这是迄今为止,陈汉几次阅兵中观赏观众规模最大的一次。
  远处的月牙湖岸畔垂柳轻拂,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在各属国和外交国家的观礼嘉宾们,分成两个部分,登上观礼台。阅兵仪式在九点钟的时候就正式开始了。
  随着命令下达,七十二名士兵排成四列队形,穿着水陆两军整齐的军装,握着上好刺刀的步枪,伴随着军乐声一步一步走进阅兵场。士兵每前进一段距离,就分出两名列兵,如通路灯一样笔直的伫立在路两边。等到队伍走到最后百米距离的时候,七十二人的队伍已经只剩下了一半人。
  当先一人肩扛着红旗,左右是两名护卫,分别穿着陆军和水师的军装。再拖后三步手持仪仗刀,然后是八队四列士兵。
  除了着装和一开始的人数有些不同,礼仪制度上,陈鸣完全抄袭了兔子的国旗护卫班。
  因为他在朝阳门外建立了一座汉白玉的国旗杆基座,模式完全抄袭了兔子的。
  只是现在这个时代还必须人工配乐,他也组织了一个军乐队,现在已经到位了。
  从今天以后,每天七点,朝阳门外也会有高标准的国旗升旗仪式了。
  这支训练有素的国旗护卫队已经被大都督府小心筹备了两年,里头的小伙子一个个不仅长得帅气,个头也都在一米八。
  站到一块,迈起正步来,那叫一个帅气。
  看着眼前别开生面的阅兵式开场场面,不仅来自国内的观礼嘉宾被狠狠震撼了一番。那些来自欧洲,阅兵仪式玩的熟的不能再熟的英法、瑞典、俄罗斯的大使们,也不得不赞叹一声漂亮。
  中国人再度把阅兵玩出了新花样。
  当被定义为陈汉国歌的《红巾军战歌》奏响的时候,整个朝阳门瞬间都变得安静了下来。
  《红巾军战歌》的词调很粗俗,不雅观。当初把这首歌定为国歌的时候,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就连军队里的一些高层将领都觉得不好。
  对比起这首歌来,他们更支持《九歌·国殇》、《满江红》、《明·凯歌》等,哪怕是无头无尾的《大汉军歌》也比《红巾军战歌》受支持率高。
  但陈鸣还是拍板定下了这首《红巾军战歌》。
  这首歌有什么不好?
  粗鄙粗俗?当年提着脑袋造反的时候谁还能高雅的去吗?
  寓意不详,有损国体?
  那就是让举国上下所有人都铭记着,中国历史上的耻辱。这份耻辱要永远的铭刻在所有国人的心中,勿忘亡国之恨,亡天下之耻。
  当一切前奏结束,朝阳门前已是呐喊声如雷,乐声阵阵。夹在人群中的学生方阵,还时不时的举起鲜花和旗帜,组成‘陛下万岁’、‘汉军威武’、‘国泰民安’等等吉祥字眼。
  看的城墙上的罗伯特等人眼睛都直了。
  无数观礼嘉宾,不分东西,这个时候心里头都同样回荡着六个大字:又学到了一招!
  在西历18世纪晚期的阅兵仪式上玩出这样的花活,那真的是超前吔。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告诉我们,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安邦,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从来就是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可靠屏障。”
  “宋末、明末,汉人的悲惨遭遇铭记在历史上,史书雄辩地证明,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二十多年砥砺奋进,军队为我华夏复兴,为我民族独立、为我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功勋,为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安全和发展,维护国际区域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防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水陆多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保家卫国,保障百姓的安定和利益,是全军将士的共同心声,也是政府和百姓的殷殷重托。”
  “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
  “现在我们的军队不再是二十多年前缩在山沟沟里的陈家军,他们有知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一支比过去更加强大的军队。”
  “我希望我们的军队能够沿着这条路继续的走下去,坚定地走下去,一代军队更比一代军队强……”
  “最后,朕在这里,代表全军,代表百万威武之师昭告天下:罪行不容掩盖,历史不容诋毁。伪清当年欠下的累累血债,我们的军队一定会与他们清算、了解,会让他们偿还回来。华夏百姓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绝容不下沙子……”
  陈鸣的致辞当然不可能传遍整个朝阳门,可是没关系,过去皇帝是怎么朝外头传话的,现在他就是怎么传话的。
  陈鸣一身说,城墙下有几百人在传。
  当话音落下,整个朝阳门都是一片的沸腾。
  “咚——咚——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