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898

  这还能不繁荣吗?
  但是对比北头的残清军,或是一样安稳了战线的南阮,北郑却是这半年里动作最小的一个。
  残清军都要完成整个控制区内的地盘国有化了,南阮也大张旗鼓的全面改革了军队,同时建造新式的军工厂,同时还在政权中央玩起了内阁制。只有北郑的动作最小。
  但是北郑却玩起了纸币。
  或许在郑森的眼中,这种发行纸币的法子是短期内最能扩充自我实力的法子吧?北郑成立了中央银行,还成立了外贸银行,只是两座银行的领导班子还没有正式成立,纸币也没有正式被发行,只是说了一个大致的预期,那就是明年三月。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清化府是一片安定祥和。郑森的太平日子过的舒舒坦坦。
  而同样的过完了太皇太后喜寿的陈鸣,因为整个节日期间的平平握握,也内心大是畅快。
  最让他乐呵的是今年都进入冬天了,也没有出什么旱灾洪水,同样北疆也来报,气温如常。这天下太平,可以说是风调雨顺,那是对帝王来说最好不过的消息了。
  当然最最让陈鸣乐呵的是日本的樱岛火山爆发了。按照他的记忆,位于萨摩藩大本营鹿儿岛边上的樱岛,那本该在去年就爆发了的。
  当初他查找萨摩藩的资料,无意中看过樱岛火山的资料。这座漂亮的山峰屹立在海上,距离鹿儿岛市只有咫尺之遥,是一座十分活跃的活火山。小型的喷发几乎每天都有!
  可是让陈鸣非常奇怪的是,去年这樱岛火山并没有爆发。陈鸣可不觉得自己打了萨摩藩一顿能影响的到一座活火山的爆发。但事实就是这么奇特。
  然后在不久前,陈鸣得来消息,樱岛火山终于爆发了。据报,离鹿儿岛几千里外的江户都有不少的火山灰降落,大量的火山岩浆陆续流出,岩浆扩展到大海中,待冷却之后,便与九州陆地的大隅半岛相连,原本只能搭船前往的樱岛,现在走路就可以直接抵达了。
  萨摩藩本就是日本的穷乡僻壤,现在丢掉了琉球,又被陈汉重重的摧残了一番,这两年局势平沃些,刚刚有了点好转,就又遭遇了火山爆发。岩浆吞噬了二百多个没能及时逃跑的日本农人,还有大批在樱岛上开辟出的良田。对萨摩藩实际上造成的影响并不大,大是大在对萨摩人信心的摧残。
  陈鸣听到樱岛火山爆发的消息时,脑子里就有个想法,如果这个时候小鬼子的地盘上发生一起关东大地震那样的超级灾难,陈鸣觉得小鬼子可能会连最后一点的不服气都吐掉,乖乖的对中国磕头喊爹。
  小鬼子这是还没走到绝路啊。
  承天六年剩余的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布匹的价格已经不再下降,国内粮食的价格还在继续降低,不管是细粮粗粮,不管是米面还是红薯土豆。
  已经不止一家报纸在吆喝着谷贱伤农了。
  就农业方面的统计调查,以中原省为例,种植大豆、花生和棉花的土地正在迅速增多。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中原省的夏粮秋粮产量对于整个北方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现在谁也挽不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持续缩减的势头。
  即使陈鸣设定的有粮食最低价格,可市面上很多地区的粮价也无限的逼近了最低保护价。
  这是中国古典经济中一个很典型的专业词汇了。陈鸣现在就很烦恼,是管还是不管呢?
  内阁的意见当然是管。
  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中国历来都重视本国粮食生产,饥荒产生的危害对于每个中国大臣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
  陈鸣上辈子,一些国家对此现象就采用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
  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有作用于市场经济,干涉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行业。
  陈鸣只是搞出了粮食的最低保护价,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扫荡粮食市场,或者是搞什么农业补贴,原因就在于此。
  而陈汉的这些朝廷重臣们也没有这般超前的想法,谁种小麦水稻,国家还给地主补贴,他们想破脑壳都想不到这一点。现在这些人怂恿着内阁提出的建议是征税。
  征收那些外来粮食的税。
  在中国往日的海关进出口贸易中,粮食是不交关税的。
第737章
利益交换
  粮食进口不交关税,这是陈汉施行了多年的一项制度;因为最初的时候国内缺粮,无论南北,粮价都高的让人呲牙咧嘴。所以在大力恢复国内因战乱而凋零的农业生产的同时,陈鸣也给予了粮食进口最好的优惠。于此可以比肩的只有棉花和铜矿两类同属于国内紧缺的产物了。
  这项政策的实施,让暹罗、安南,每年都大批量的运输粮食来到中国,那是数以千万石的粮食,甚至包括日本的大名也在倒腾粮食运到中国换钱。
  暹罗国因此而大发横财,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与中国全面展开通商之后,依旧处于出超水准的国家,小日子过的不要太舒服了。其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高。而中国国内的粮价经过外来粮食的猛烈冲击后,不仅全国范围内恢复了正常,在恢复到了往年的正常价格之后,依然还在继续的往下掉。
  这就很大程度上触犯了陈汉权贵们的利益。
  不要忘了,身居高位的他们每一个都拥有大量的军功田,这些田亩现如今纵然变成了一个个不同省份军民合作公司的股份,那他们就成为了这个时代实力、影响力最大的一批农业公司的股东。
  如今的军民股份制公司,很多依旧在埋头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顶多是自己搞一个粮店、榨油作坊啥的,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真正转向金融投资业,将自己每年赚到的利润投入到股票和风投行业,或者是零售、房地产业等方面的军民股份制公司,那些不敢说现在已经完全完成了产业转变,至少已经摆脱了纯农业的束缚的军民股份制公司,只占全国军民股份制公司数量的很少一部分。这当中还包括了在股市沉沦,楼盘破产的苦逼们。
  所以陈汉的高层勋贵重臣们,几乎全部都跟农业有着极大的利益牵扯的。
  看着国内的粮食价格因为外来的粮食而不断下挫,他们想出的法子是什么?那就是打着保护本土农贸利益的旗号,让朝廷取消对外来粮食进口的优惠政策。
  说起来也好笑,日本作为向中国出口大米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一边向中国出口大米,另一边却从中国大肆的进口土豆、红薯等粗粮,陈鸣看过这几年的中日贸易统计表单,他是真担心未来日本人会不会变得更‘小日本’了。
  “陛下。近年来外海流入中土的粮食日益增高,去年已经超过两千五百万石,今年份额则极有可能达到三千万石。”陈聪如此地说道。
  此议他固然是存着私心,但也不乏公利。粮食这东西他感觉是真的不能再优惠了。
  “受海外粮食的冲击,国内粮价不断下挫,举国亿万农人,虽得丰收,却不能收得实利。”
  “陛下,谷贱伤农啊。”
  任何人都知道,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
  农民所能得到的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社会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对立关系。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必然也会从西方落下。
  粮食的价格高,粮食所需就会变少。而当粮价下跌时,民众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这主要还在于产量。
  丰收了,粮价才会真的降低;而欠收了,粮价就会大幅度上扬。
  很多农民对这条需求线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这也就使得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增加了谷贱伤农的风险。就是到21世纪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普通的小老百姓哪里有那么敏感的嗅觉啊?
  陈鸣他的一个表姑父,当初在新疆包地,最初几年形势好。他表姑父承包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做的越来越大。可是好年景没几年,那就种啥啥不值钱,坚持了两三年就不干了。
  在信息时代的农民都是如此,眼下这个时代就更是如此了。
  “耕地获益日薄,如成惯例,今后再组织百姓外迁,恐怕难矣。”
  陈聪唯恐单纯的‘谷贱伤农’打动不了陈鸣,就又把‘移民’生硬的挂了上。
  这几年国内组织移民真的是越来越难了。本就故土难离的中国人,现在在国内的日子好了,至少能活的下去了,很多人就不愿意再迁移。地方上现在都画起了红线,人均土地在三亩以下者,都属于贫民,都在‘移民’范畴之中。
  但不少这一范畴中的贫民虽然日子过的苦一点,但比起原先已经好多了,他们甚至还看到了盼头,他们都不愿意离开故土,远去万里之外。
  乾清宫内气氛一边沉凝,一双双眼睛都在盯着陈鸣。在场的内阁重臣身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利益链,这一提议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只是陈鸣明显的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太皇太后的喜寿刚结束,内阁就给他爆了个大炸弹。
  整体提议不是轻言片语就能做决定的,光是不同的地方之间的利益交换就忙活了好一阵。
  很大程度上把持着安南海外粮食进口利益的闽粤商人之所以能同意,可是费了两湖、黄淮不少劲的。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之前这个消息也报到了陈鸣这里,可是陈鸣的精力都花在了寿庆上面,没有留神。
  现在搞得他对这整个过程都不了解。
  不过提高粮食关税这事儿,陈鸣个人遇见是赞同的。就像上辈子的兔子,用保护价和对进口粮食收重税的方法保护国内的农业生产,这事儿现阶段发生在中国也不错。
  老美搞得法子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国家出钱补贴农场主,使得粮食价格维持在低位,保持了美国的物价稳定。这是建立在美国稀少的农业人口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机械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这可不适合眼下的社会。
  倒是上辈子兔子的做法,设立农产品保护价,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余粮,使得粮食价格维持在高位水准。这倒不错。
  至少能保持农业从事人口的基本收入,虽然这看起来没有老美的高大上,但兔子的农业人口实在太多了,必须全民买单才能养的起。这一情况也适合眼下的中国。
  陈鸣之前对粮食免关税那是为了弥补国内。现在的粮价虽然低廉,陈鸣依旧没有改变那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中国很多人依旧在吃杂粮、粗粮,对于不少农民来说,细粮依然是珍贵的。很多人依旧在做着跟满清时候一样的举动——将细粮换成粗粮,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存。
  这让陈鸣心里很不好受。
  他也不求自己手下的子民,天天都能吃上荤腥。他只要求大家都能吃上白面馒头、白米饭,这要求在一个穿越者感知中实在不高啊。但民间许多人家,包括城市居民,依旧在吃粗粮杂粮,这让他心里有种轻微的不安和负罪感。
  那么就继续扩大海外粮食的进口。
  暹罗、安南、马来、金边、万象等等……让这些亚热带地区都成为中国的农田。
  但是他的这一理想化的想法似乎太过理想了,眼下内阁这项提议,那是很多股力量达成共识了啊。
  “内阁以为这粮食关税要取多少?”
  陈鸣当然不会立刻就答应这一提议,而是问向内阁加征税的额度。
  “陛下。国内粮价虽低,但从境外进口粮食还是必须的。臣以为不当加之以重税,一层足矣。”
  柳德昭抢先站了出来。可他的话显然没有得到内阁内部的统一。
  “外粮加税一成也高不过保护价。臣以为要提高国内粮价,保障农人利益,当加税三成方可。”
  滚滚大潮中,汪辉祖也不能置身事外。
  他不仅在江浙影响力巨大,在两湖也有很大的利益,因为他自从投了复汉军后,就一直在陈鸣身边。不过汪辉祖还不是最狠的,而柳德昭也不是最善净的,内阁中还有人提出50%和5%税率的呢。
  陈鸣看着吵作一团的内阁群臣,眼睛眯了眯,内阁还是有纷争的,但是他们在粮食进口税的征收问题上却已经达成了一致。
  “此事且容朕细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