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898

  这当然能诱惑走很多家里穷的叮当响的人去东北,历史上不也有很多人闯关东么?但是短时间里要想汇聚到十万户,那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就算一户五口人,五十万人去东北啊?自然移民哪有那么快的。
  而且一些老幼在移民途中生病甚至离世的,结果闹出了不少的事情。
  虽然报纸上给予了控制,但很多消息还是传的沸沸扬扬,那速度也让陈鸣明显的感觉到有人在当中搅事儿。
  粘杆处这个老对手,继李裀遇刺一事之后,再一次在他的脑子里泛起。
  这些事情陈鸣都可以表示理解,就算是给一些处置不当的官员还有国安地方负责人员处分,那也没有一杠子打的永世不得翻身。
  这东西都需要时间磨。
  只是让陈鸣有些吃惊的是,这天底下取‘雇工’而不是佃户的地主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江南的小地主们,据地方汇总来的材料看,这个数据可比之前内阁以及的要高一大截了。
  “陛下,江南地区的耕地,依旧从事水稻粮食种植的田亩数量正在严重下滑。这几年粮食一年比一年的价格低,从南洋和暹罗、安南运回来的稻米,对我朝粮价冲击很大。江南的很多地主都开始舍种粮改为种植棉花、桑梓。后两者所需劳动力比之水稻种植要减少的多,获利又要高出一截。那些小地主的资产本就不大,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汪辉祖边说边摇头,他不是对江南的小地主们感叹,而是自己也不好意思。
  他汪家自从改朝换代,那就一跃成为了绍兴的名门望族。虽然汪辉祖自己没有血亲兄弟,可汪家其他的同宗可不少,接着汪辉祖的光,纵然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多多少少也都发了家。可现在的汪家在绍兴本地的名声却相当不好,因为汪家人一个个都走了农场,一点也不怜惜乡里乡亲。
  汪家人把自己的田地集中了起来,专门种植桑树和棉花,还建立了榨油作坊和酿酒作坊。
  绍兴的花雕酒,也就是女儿红,那可是黄酒当中拔尖的名酒。绍兴本地的酿酒作坊很多吗,但是能给经受得住改朝换代的冲击的却没有几家。绝大多数都在战争中荒废了。其中好多个有名作坊那都有着满清官宦背景,改朝换代之后却成了阎王贴。
  汪家人就趁着机会,拿着汪辉祖的积蓄和汪辉祖凭脸面借的钱财,盘下了多出酒坊,又聘请了多位在家待业的大师傅。这有了名家掌舵,有了几百年的酒窖好泉,汪家的酿酒作坊不发达才叫一个怪呢。
  而且《专利法案》出来以后,汪家人立刻申请了‘女儿红’和‘花雕’这两个商标,可把绍兴酒行当给恶心的不轻。最后汪家人是没把事情做绝,把使用权‘卖’给绍兴的同行们,可他们自己不仅没费钱,还白白的赚了一笔。这些事儿都传的沸沸扬扬了,就差被捅到报纸上了。
  ……
  埃克达尔乘坐的那艘客船在码头外面整整被‘隔离’了一个上午,没办法,这就是中国皇帝的威严。直等到最后一艘御船离开了下关码头,他们乘坐的客船才靠上了岸。
  “中国皇帝太霸道了,真的把所有人都当成了仆从一样。这样的国家即使再强大,它没有一丝自由的空气,我也不会喜欢这里。”
  埃克达尔非常吃惊的发现库比埃竟然还是一位自由斗士!
  格奥尔格却见怪不怪的对埃克达尔说道:“他是孟德斯鸠的信徒!”
  有着经常来南京的格奥尔格带路,三个人非常乘坐着马车,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距离考试点很近的旅店。中等还要偏下一些的档次,价格当然不昂贵!
  “这里的环境有点糟糕。”发现房间中只有一张四方形的八仙桌,放好行李的埃克达尔对着库比埃抱怨道。他们三个人的收入完全可以住进中等档次的旅馆,现在的情况出乎他的预料。
  “没有办法。我们的朋友手里的钞票要花费在另一个地方。所以住的旅馆就只能简陋了。”
  “另一个地方?”埃克达尔有些不解。
  “秦淮河。”库比埃看着猛地张大嘴的埃克达尔,愉快的耸了一下肩。“你要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对于所有的外来人种都有一种……从骨子里诞生出来的歧视。要想与秦淮河上的姑娘愉快的来一晚上交流,格奥尔格至少要付出两倍的价格。”
  库比埃与格奥尔格认识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知道这个一样把家庭带来了中国的慕尼黑人有着一颗风流的心。而且他从来不去港口,而非常喜欢来到南京的秦淮河。这个本来很生僻的词汇,库比埃现在都能熟练地说出来了。他很不理解那种地方能有什么‘文化的气息’!
  “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好吃的东西。这里的餐饮业要比上海更发达。在商馆街甚至还有一家法国人开办的正宗法式大餐。但我觉得无锡菜更好吃,尤其是肉骨头。”出身黑暗料理界的库比埃看得出很喜欢中国菜,就是不知道他筷子用的怎么样。
  “我们需要等一下格奥尔格。”
  “不,我们不用等他。他不喜欢吃中国菜,不管是发着甜味的无锡菜,还是那种超级辣的川菜和湘菜,他都不喜欢吃。中国的食物他只吃香肠和卤肉……”
  “喜欢一个人不一定喜欢她的一切!不是吗?”
  “包容一切,的确很难做到。”埃克达尔耸了耸肩。这并不矛盾,他挺喜欢中国的,但他绝对不喜欢中国的白酒。
第569章
永珹……
  作为一个皇子,人生最大的惊喜是什么?不是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也不是娶了绝色天仙,更不是生了一个好儿子,而是本来毫无继承希望的自己突然间的变成了帝国的皇帝。
  永珹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早早就被过继了出去的他也早早泯灭了希望,身份注定他与皇位是不搭边的,他自己也都已经虚度光阴了。可是万万没想到,风云变幻,时来运转,皇位猛地从天而降。
  这世间再也没有什么事儿比没有继承权的皇子陡然间坐上那把九五之尊宝座更让子高兴的了。虽然当时的大青果风雨飘摇,但永珹内心中仍然荡漾着自信!就像崇祯帝觉得自己能复兴大明一样,永珹当初也觉得自己能够重振大清。
  可是幸运女神在青睐了永珹一眼后迅速的就又移心别恋上了其他人。永珹刚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喜悦,转而就被打入了绝望的深渊。
  就如同他刚刚历经了惊喜一样,这天底下又有什么比让一个帝王眼睁睁的看着他的王朝崩塌更让他绝望的事儿呢?
  一喜一悲,巨大的冲击力能让人疯癫掉。也是永珹之前二十多年里受过太多的冷漠,心灵练就的足够强大,才能承受得住这让人崩溃的打击。不然真的很难想象坐在满清皇位上的那个‘九五之尊’现在还神经正常不正常了。
  哪能还像现在的永珹,跑到东北之后不仅斗志不减,还立刻打起了退往更北面的苦寒之地做长久奋战的准备。而说实在的,永珹的‘准备’真的很有先见之明。现在这复汉军不就要打到盛京了吗?
  虽然他们还没有彻底拿下锦州,但后者已经是汉人碗里的煮熟的鸭子了。
  而锦州一失,盛京奉天府就再无幸理。永珹否决了个别大臣提出的让他们率军留盛京城,死守盛京,为永珹断后的提议。在锦州的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就下达了所有人北撤的命令。
  八旗禁军的官兵们列阵严整的聚集在盛京城内的皇宫门口,士兵们荷枪实弹,身姿笔挺的守候在那里,严禁一切闲杂人等的靠近。雪亮的刺刀和闪着黝黑金属光泽的枪管在阳光下亮闪闪的一片,耀人眼目。这些士兵都是战场上生还的八旗新军战士中选出的精锐,并且一个个身高体健。总数只有一万人!
  现在这些从八旗新军中优中选优而来的禁军士兵,身上穿着俄式的西方军服,站得腰杆笔挺,一个个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可是这片军姿严整的阵列洋溢着的气息却不是必胜的无畏无惧,而是发自骨子里的深深的悲哀。
  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
  在距离满清撤出北京小两年时间后,他们再一次要离开了自己的‘首都’,离开了大青果入关之前景承天命之地。这是盛京啊!是满清的龙兴之地。
  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国家中最最精锐,待遇也最最优厚的军人,不战而丢弃自己的国都……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耻辱的事情呢?
  但是永珹舍不得拿他们上战场。自从退出中原回到东北之后,满清的实力当然有了天大的削弱,但永珹和所有的满清重臣也更加的把八旗新军当做宝贝来看待,把他们当做自家的长城依靠,把他们当成满清东北小朝廷的根本武力。
  过去他们这些八旗禁卫军受到多么优厚的待遇,现在的他们就有多么大的难看。
  和琳挺身站立着一列八旗禁军的前方,脸上红的能煎鸡蛋。
  作为一个跟陈汉有着国恨家仇的汉子,和琳半点不惧怕死亡,现在的他就宁愿在锦州拼死,也好过历经眼前的一幕。
  他哥不仅死在了复汉军手里,连嫂子都被陈鸣这个淫徒给霸占了。和琳真是把每一个汉人都恨到了骨子里。
  但是再多的恨也不能化作箭矢刺穿汉人的心脏。盛京现在还听不到一声的枪响,是这里的战争还没有真正打响,但是八旗上下都知道他们是必败无疑。当山海关被复汉军用强大的武力直接碾碎了之后,消息传到盛京,八旗君臣最后一丝的希望也破灭了。
  他们都知道。汉人的皇帝已经下了灭亡八旗的决心!而迟缓的一年时间,现在的复汉军比当初更加强大。面对强大无比的复汉军,任何正面的抵抗都是徒劳的。唯一可行的恐怕就只有保存实力以待将来了。
  所以永珹决定把整个盛京都让出去,把吉林的南部也让出去,八旗军民尽可能的撤往吉林中北部。而且天无绝人之路,俄罗斯的波将金将军已经传来了俄罗斯女皇陛下的旨意,俄罗斯同意让八旗撤入俄属远东地区,他们开放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西的所有国土,对八旗提供庇护。整个满清朝廷和军队、旗民都可以去进入。并且他们承诺会承认八旗的独立自主权!
  现在的八旗君臣已经相当了解俄罗斯的国力和地位了,这是一个欧洲的强国,军事上的绝对强国,拥有二十多万人装备了枪炮的正规军队和不少于十万的哥萨克及游牧骑兵。在整个欧洲都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更是欧洲北部和东部的霸主。
  他们的土地辽阔,简直比整个中原都要大。虽然那很多土地在八旗君臣眼中都是鸟不拉屎的苦寒荒芜之地,总体价值连盛京一隅都不必上,一年时间里有半年都是冰雪狂风的严冬天气。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好歹有一块容身之地了。
  注定要成为满清末代君王的永珹现在还没有彻底的失去希望和斗志,他依旧盼望着辽阔的盛京和吉林南部能成为复汉军不能逾越的障碍,至少再拖过去两年的时间。
  但此时他就要离开自己居住了一年多的盛京清皇宫了。
  这座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清皇宫是后世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建成于黄太吉时期。开始时的面积可没有现在宏大,是经过了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这才形成了现在这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百余亩的格局面貌。而且这里建筑当中,蕴含了浓郁的八旗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宫殿位置在盛京城的中心,中心是大政殿和十王亭。
  大政殿在中,十王亭分列左右,这样的建筑布局很有当初八旗股份制有限公司的气派的,尤其是所谓的大政殿,竟然是个八角,在传统的中国皇室建筑当中,这完全就是个笑话。
  迄黄太吉逝世,八旗入关为止,盛京在那二十年中乃是满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在满清的政治体系当中,盛京的份量也是很重很重的。满清的王爷就分作两拨,一拨在北京,另一拨就在盛京。很像前明南北两京的勋贵们!
  现在永珹就站在呈八角模样的大政殿前,跟北京的紫禁城相比,这里真的是弱爆了,然而这一刻这根本不是重点。永珹的脸色很不好看,绷着嘴,握紧拳头,身边的侍从大臣们也不知道他们的主子爷究竟在想着什么。但是后者这撮人的内心中也是很痛苦的,他们是八旗的核心权力者,眼前这二度仓惶出逃的场面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痛苦得说不出话来了。
  在五千被八旗上上下下都寄予厚望,但却连跟复汉军一战的机会都没有的八旗禁卫军的警卫之下,满清的权力中心再次走上了迁移的道路。
  无数太监宫女在八旗兵的监视下赶着装满财物的车马,抬着大大小小的轿子,鱼贯走出皇宫的大门,然后将这处他们居住了一年多的皇宫逐渐的抛在了身后,也在不久之后将整个盛京城逐渐的抛在了身后……
  此时的锦州城。
  “城破了,城破啦!”
  伴随着两声震天动地的爆炸,锦州战场上突然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喊声。不管是进攻的复汉军,还是防御的八旗兵,全都在喊着同样的话。区别只在于,前者士气膨胀,后者仓惶恐恐。
  “冲啊……”复汉军的冲锋声响起了。
  “滴滴滴哒滴滴哒滴……”伴随着冲锋号的声音。喧嚣到了极点。
  吉田正一紧紧地握住手里的武士刀,他身上穿着胸甲,头上戴着铁盔,只是铁盔上不同于复汉军的红缨,挺身队士兵的盔缨是白色的。而除了手中的武士刀外,吉田正一却只有胸前的两颗拉环式手榴弹,没有火枪,也没有短铳。
  他们在复汉军中的任务就是肉搏,不需要他们去打枪,肉搏才是最适合这些武士干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他们自己最最喜欢做的事情。
  穿着钢铁的甲衣,拿着质地优良的武士刀劈人,这是日本武士们从小就接受的训练。对于吉田正一这些只穿着一身衣服从日本本来到琉球集训,然后在勿里洞岛、西婆罗洲等地,破山伐寨,将一伙伙原住民赶出大山密林,或是永远的留在大山密林中,滋润着大自然。
  其中表现最最好的一拨人,在今年三月里被抽调到台湾进行集训,他们的身份也从治安队员转变成了挺身队士兵。
  进入到锦州战场的挺身队人数很少。之前的多次战斗根本就没有挺身队的份儿,吉田正一他们来到锦州战场都十天了,可他们感觉着自己更像是一件稀罕物,或是给中国士兵做刺杀训练的陪练,他们是被保护的。
  这让吉田正一非常苦恼。他们挺身队每一个人都渴望的是战争啊。因为战争他们可以有战利品,作为肉搏人员他们可以拥有战利品中的一半收益,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积分,给家人更多地钱财,让家人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甚至吉田正一还怀着一个从没有对人说的愿望,他希望获得在中国的永久居住权,中国的社会比日本陈旧的社会更具有鲜活力。用教习的话说,在中国的平民可以有比日本更多的途径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吉田正一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因为中国还在进行着战争,只要敢上战场,就能获得日本平民所无法想象的收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