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898

  因为他相信劝阻的话,陈惠身边肯定有很多的人都已经说过了,甚至陈惠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健康问题,但他仍然没有什么改变,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俄罗斯人?他们要掺于进中国的战争?”待听明白了陈惠唤他入宫的原因之后,罗东尼惊呆了。
  “上帝,圣彼得堡疯了!俄罗斯疯了!”他实在无法想象俄罗斯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胆量来插手古老中国的战争,难道叶卡捷琳娜二世刚打赢了奥斯曼人,就以为自己举世无敌了吗?
  罗东尼还清楚的记得大都督府递上的那份《军队建设纲要》,未来的中国,光是国家常备军就将达到一百多万人的规模。
  二十个主力师,每个师的兵力将高达两万五千人,这就是五十万人的兵力;二十个地方守备师,每个一万五千人,这又是三十万人;一个禁卫军,也就是三个步兵师加一个骑兵师加一个炮兵旅,还有其他部队,这就是十万人。如此总数就有了九十万人!这只是步兵!
  还有六到八个师的骑兵部队,这又是十万人。
  接着就是海军、海军陆战队,和岸防部队,总数将高达十五万人的。然后剩下的就是宪兵部队,海外驻兵等等,总人数也有四五万人。
  初步规划的总兵力就高达一百二十万!
  罗东尼看到这个庞大到极点的数字后,整个人都给震坏了。这个数字都能囊括了除掉俄罗斯之外整个欧洲国家的常备军总和。
  而陈汉还有另外一个预备役计划,以及一直要坚持下去的童子军计划。
  罗东尼当然知道那‘一百二十万人’军规的计划现在还停留在纸面上,复汉军要在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之后才能着手组建这般庞大无匹的常备军。但最重要的是,罗东尼相信中国有实力组建起这么一支庞大的常备军来,如此俄罗斯以它现在的实力就来挑衅庞大的中国,这真是一种不得不说是‘疯狂’的举动。
  “俄罗斯的经济腹地与中国的富庶之地相隔千万里。其与满清也仅限于恰克图等少量贸易,何以让俄国君臣为满清火中取栗?”这是陈惠最最不解的地方。
  俄罗斯现在还没有征服中亚,更够不到新疆,满清能许给他们什么利益,让俄罗斯跳上了满清这条要沉的船呢?
  “陛下,俄国人在西方世界是贪婪的代名词,他们对于土地的欲望是从无止境的。新疆不是现在的俄罗斯人可以够得到的,但是外东北呢?那里跟俄罗斯人在远东的地盘整好相接。”
  陈惠微微一愣,立刻就摇头,“这不可能。那里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怎么会割给一群洋人?”
  但除了这一点,罗东尼也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肚子里的蛔虫,他也想不出来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了。
  从汉王宫里走出来的罗东尼脸上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受宫里对话的影响,从他微微挑起的眉尖,熟悉他的人反而能发现罗东尼此刻愉快的心情。因为他有一个‘大炸弹’要爆!
  此时罗东尼的头上就差挂着条大写横幅——我要爆料——了!
  “亲爱的罗伯特,不要怀疑我的真诚。我可以对上帝起誓我说的话都是真实的。野蛮的俄国人以令人震撼的胆量插进了中国人的内战,他们站在了北方的鞑靼人背后,派出的军队最多明年就能抵达中国。汉王陛下对此十分的生气!”
  中国的内战什么时候结束,罗东尼和罗伯特都说不准,但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两个人无疑都无比坚信是陈汉。“殿下带领的军队已经拿下了天津,如果不是严寒到来,极大地限制了水师的运输能力,北京现在怕都已经被汉军拿下了。”罗东尼还知道,明年开春,大战来临前夕,陈惠就将正式称帝,然后大军北伐,一统天下。他虽然对于一统天下的概念没有太多的感觉,可他知道陈惠称帝意味着什么。
  “鞑靼人与汉人最终的决战就要来临。从现在的情况看,汉人占据着绝对的上风。你知道吗?我刚从汉王口中知道的消息,归德、开封……”
  罗伯特的房间中挂的有一副中国地图,罗东尼用手指点在河南的位置上,点着开封府和归德府的位置上面,“清军在这里的军队已经完全撤离。现在黄河的下游区域,这条大河以南的地区,只有这里,洛阳,还控制在鞑靼军队的手中。”
  “北京危急。鞑靼人的皇帝在召集这里的军队回援,这一代可是有不少的东方骑兵和鞑靼本族军队。虽然他们要为此放弃了大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现在最先要保证的是北京的安全。”
  “河南的汉军已经开赴鞑靼人放弃的土地上了。只要明年北京城下鞑靼人决战失利,从这里到这里,比整个葡萄牙本土面积还要大的土地就不需要经过任何的战争,便可以轻轻松松的纳入国王陛下的控制之下了。哦,那个时候应该成为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了。”从明朝开始,西方对中国的称谓一直都是‘中华帝国’,简称中国。
  “而即使鞑靼人在明年春天的北京保卫战争中侥幸赢得胜利,那也根本阻止不了大势的倾覆。不管是从金钱和粮食上,还是从工业力量上,鞑靼人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罗东尼干了一杯白兰地,这是罗伯特托人从欧洲带回来的法国干邑白兰地,燃烧的葡萄酒果然比朗姆酒够味多了。“俄国人鲁莽的掺于进来,他们草率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场巨大灾难。作为盟友,葡萄牙与大英帝国,是否需要尽到盟友的义务……去提醒一下那头贪婪的北极熊呢?”
  罗东尼未能从罗伯特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是对于陈惠,还是对于七年战争后形成的某一隐形联盟。
  而且不提南京‘商馆街’突然之间的热闹,也不说陆陆续续抵到的地方部队,更不用提复汉军在四川的进展,或是安南的郑主与‘儒门三杰’的交锋,或是西山军与广南国间的交锋,还有南洋局势的变化,暹罗缅甸的再战,甚至是大小金川等川藏云南土司们的蠢蠢欲动,也不提安徽、河南与西北的战事,只说现在的陈鸣。
  京津之间突然间变得一派寂静,就在陈鸣为海兰察的突然后撤疑惑不解的时候,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染白了整个直隶。
  冰雪覆盖下的京津突然间没有了之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大沽口外,一艘艘复汉军的战船转移向了曹妃甸海域。不久后,他们中的一批还将从曹妃甸转向辽南去。
  陈鸣也收到了暗营紧急传递过来的密报,满清要迁都???这个出人意料又似在情理之中的答案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转念一想,“怪不得海兰察突然要撤走,原来有这么回事。”
  “殿下,这消息如果捅出来了,鞑子的士气怕是会更落三分。”
  “所以啊,这事儿咱们要把它尽快捅出来。最好是搅黄了这件事。”陈鸣立刻就下定了主意。一定要搅黄了这事儿!他么的,一百多万旗人要是去了东北,哪有留在北京城里来的容易收拾?
  而随着满清在河南的逐步撤军,阿桂已经命副将温福带兵两万赶至于邯郸,汇集英廉与舒赫德的败兵,这可立马就成了一支四五万的大军了。你先甭管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光看人数就挺唬人的。
  同时阿桂也抽调出了一支八旗步骑军迅速回援北京,虽然这样一来,清军在中路前线的战斗力以及可靠性都将大大下降一截,阿桂也顾不得了,部队由富察氏的后起之秀明亮带领,现在都行到保定了。阿桂自己也带着一支军队进驻到河北的大名府,一边防着河南复汉军突然的北上,另一边隐隐威胁着山东西北的东昌府,也就是聊城、临清一带。
  “十一月、十二月、正月……”陈鸣算了算时间,要想将渤海的浮冰完全解冻,至少要正月的下旬,水师再逼近大沽口,那就是来年的二月初了。而现在的时间还是十月,中间隔了三个月份。
  “熊炳章,让人把天津城再翻一翻,看哪个地方存的还有火药。”陈鸣不想离开天津,可后勤补给够不上,不管是火箭弹,还是纸弹、炮弹、火药,都是短缺。那余下的份量打上几仗还行,可是再多的话,火枪兵就变成枪兵了。他们现在唯一的补给都是即将离开的水师主力船队。船上储备的弹药会全部搬下!
  “殿下何不差一员大将留守天津。”然后自己先去曹妃甸坐船走人呢?既然陈鸣舍不得天津,而天津的物资储备又真的有点危险。熊炳章提议道。
  “天津是满清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军需补给欠缺,如此情况下本督乘船而走,那不是弃军而逃,留下将士们顶雷……”陈鸣很觉得面子过不去,还觉得有些难堪。临阵脱逃啊这是。
  “殿下此言差矣。殿下非一军之将也,乃太子之尊,万乘之躯。天下大势皆操于殿下之手,岂能以军将自比?”熊炳章不以为然,多稀罕的事儿啊,翻翻中国的历史书去,成大事有几个要脸的?就眼下的天下大局,那绝对要回南京啊。陈惠来年就要称帝了啊,怎么能缺了陈鸣这个太子呢?“何况来年大军北伐,二十余万大军,如无殿下居中主持,号令三军,南京何人能胜任此职?”冠冕堂皇的理由找起来轻松的很。
  这说到底就是陈鸣自个心里能不能迈过一道坎儿。虽然就熊炳章本人而言,有陈鸣这样一个比较将颜面,有节操的君主,那是幸运的事儿。
  陈鸣一时间没有声音,挥手让熊炳章下去办事。
  而回到自己地盘的熊炳章立刻挥笔写了两封信,分别派人送去杨柳青和曹庄的高靖辉与卢龙手中。
  这事儿,太子就是没个台阶下。君有难,臣服其劳么。只要高靖辉和卢龙一嚷嚷,那事儿也就成了。只是熊炳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两封书信在教给高靖辉与卢龙之前,先送到了刘武的手中。
  陈鸣又一次摆了摆手。刘武知机的退下了,“这家伙儿,倒是有点意思。”熊炳章谏言陈鸣离开天津这不稀奇,让刘武想不到的是熊炳章还会给高靖辉与卢龙写信,这些文人的尿性真的不能高估了。
  ……
  京津下了大雪,西北也一样冷的刺骨。陈启在汉中复汉军控制区最北端的凤县,召开了一次教导师主要军官汇集的作战会议。
  “弟兄们,这天下的局势发展的很快,太子殿下已经把天津都给打下来了。来年咱们大军就能铲平了北京城。这守备一师、二师的成绩是很喜人的,你们也都看了上一版的内刊了,这两支队伍排名是没有再增长了,但是分数可越来越高。
  还有那第一师,拿下了重庆,全取了川东。这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离咱们可不远了,大家伙都所说我们怎么办?
  咱们教导师可是复汉军的第一精锐,是全军的老底子啊!在座的都该知道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那些当官是什么来历啊,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咱们教导师走出去的人啊。他娘的,难道要咱们教导师落到徒弟的屁股后面吗?
  这绝对不行!”陈启啪嗒一巴掌拍在了会议室的长桌上。在座的教导师众军官也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必须的不行,坚决不行,要不然他们教导旅的脸面要怎么搁啊?
  “所以。咱们要打下宝鸡,也在这陕西放个大红烟花。”随着阿桂抽调部队北撤,再加上之前一部分甘肃清军返回了甘肃,汉中承受的压力就更小了,他们一边应付着甘肃的局面,另一边也要攥紧拳头很砸一下陕西。
  到如今整个天下都已经被分片划定了。
  第一师打大西南,教导师打大西北,其余部队攻拔北京,扫荡直隶和陕西,然后还有东北蒙古。
  说起来也很重要,但都比不上第一师和教导师,如果第一师和教导师都能早早的把各自锅里的饭菜吃干抹净,他们就再也不需担忧被人爆了菊花了。这其中教导师功勋的含金量比第一师更强。
  而挣个头游,比个第一,这就是军人的尿性!
第474章
太子代祭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清早的,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就在南京城响起,此起彼伏。也把陈鸣从睡梦里拉出来。
  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经白亮。再看了一下自己趴在自己怀里的李小妹,陈鸣小心的抽出胳膊来。李小妹没有醒,昨夜的战况太激烈了。卧房旁边早准备好的有热水,跳进大木桶中泡上一刻钟,然后麻溜儿的就跳出来了。
  早上洗澡一般来说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是早上洗澡确实有助于促使血液循环更加旺盛,并且清洁的感觉本身就可以调整心情,使精神更加饱满。陈鸣上辈子没这个条件,也没这个时间,现在他有了。一切都是底下人准备的么,如果陈鸣愿意,他甚至只需要躺在水利,揉背搓肩擦身子,就会有排着队的美女来代劳。
  陈鸣是五天前回到南京的,他带着近卫旅从天津进到了曹妃甸,然后近卫旅留下两个团防守曹妃甸,也算是制衡北塘清军的一个点,可以从侧面进攻北塘,从侧后威胁军粮城么,而其他的人就跟着陈鸣回到了南京。
  现在五天过去了,南京城里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简单的早餐摆在陈鸣跟前,一同送到的还有厚厚的一摞报纸,放在最上面的是《中原日报》。
  陈汉迁都了,《中原日报》也搬家了。陈汉没有从头再搞出一份新的国家报刊来,在南京这个谈不上中原的地方,《中原日报》继续着自己官方第一喉舌的生涯。
  开篇头条不是别的,而正是最近吵闹的天下皆知的军人合作社分家事宜,‘大分裂’终于来到了。
  陈鸣眼睛在方正字上一扫而过,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因为现在的这一幕在军人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已经预料到了。只是想到国安传来的消息,那大会议上的一次次争吵,却也真的让人伤感。
  当然,这不能说军人间的战友情谊在切身的经济利益面前也一样的薄纸样儿脆弱。而只能说连续几年的吃亏下,军人们的忍耐心已经达到了极点。所以当秋季收获的季节结束之后,一股潮流掀起,然后就无可阻挡的冲垮了那道名为‘战友情’的堤坝。
  亲兄弟,明算账么。
  事情闹得很大,也幸亏赶到了陈鸣战京津的时候,还有乾隆的翘辫,连续的重磅消息抢占头条,这才一直没上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不然的话,军人的形象问题多少要受到一些打击的。
  从一开始的争吵,到最后的撕逼大战。各个省的分部讲事实摆证据,当所有的矛盾都彻底爆发出来后,等待军人合作社的结果就只能是分家。从一个覆盖了半个中国的庞然大物变成了一个个以省为限制的独立经济体,普通的老百姓可能自从报纸上的爆料里只看到金光闪闪的金钱,但在另外的一群大商人眼中,那就是挠头了。这个范围还包括那些洋人们!
  对于报纸上的爆料,后者比中国本土商人更加重视,因为这是一个估摸中国经济和收入水准的重要资料。
  除了《中原日报》,一块抵到陈鸣手中的还有其他的十几份报纸,各种类型的都有,甚至有两份还是与足球和跑马赌盘相关的小报。后者纸质粗糙,印刷质量差,价格更便宜到一铜分一份。铜分是复汉军新增加的一种小额金属货币,复汉军取消了银分,改为铜角,一铜角就是一银分,十铜角顶一银角,十铜分合一铜角。
  虽然陈鸣很欣喜的看到足球和赛马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在南京生根发芽了,也很高兴的看到报业的发展,但对于小报的危害他是很清楚的,已经敦促政府方面出台一个《新闻法》,对于报社和报纸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个时代可不需要啥子的‘新闻自由’!
  早上吃饭的时候顺着看报纸,陈鸣似乎也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他真的没时间在饭后再悠闲悠哉的纵览报纸。乘着马车,两边数十名侍卫,从太子府抵到大都督府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
  “殿下,英法、普鲁士、奥地利都转来了要正式建立领事馆的请求。”
  “父王怎么说?”
  “大王说为时尚早,不如再缓一年。”
  陈鸣刚在大都督府里坐下,汪辉祖就捧着一摞厚厚的文件进了来,明着是要有无数的事情汇报。而实际上作为陈鸣出征后留守大都督府的长史,汪辉祖眼睛中最最重要的环节是陈惠的健康。他今天出现的这么早,是因为半个小时前他刚收到了密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