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98

  后者可以作为复汉军水师在这场争斗中的一个有力的补给基地。否则这位置就要一下子推到鸿基港,中间插着好几百里地呢。
  陈鸣现在对荷兰与西班牙在东南亚的实力有着一定的认知,无论海路,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威胁陈汉本土的实力,但是在遥远的东南亚,却很不一般。
  西荷两国在东南亚的白种军队不多,但两国在当地的殖民政府手中都掌握着大批的殖民军。只是两国各自的组织形式有些不太一样。
  在吕宋,整个吕宋都处在西班牙人的统治下,虽然有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领,却没有东印度群岛上的苏丹,所以西属吕宋的陆军总兵力是要控制全岛的,人数有万人上下,包括马尼拉的西班牙陆军;而巴达维亚总督下属的直属兵力就要少的多了,只有4000人,其中的白种荷兰大兵占了大半。这是因为荷属东印度群岛上还有大批的当地封建主,大批得到荷兰人承认的土著绿绿贵族,这些人听从巴达维亚的命令,只要巴达维亚总督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召集起一支一两万人的军队。当然这支军队的土兵都是拿着刀枪的。
  这些数字只是他们的陆军。还有海军!
  不管是西班牙,还是荷兰,这两个国家都在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布置了保卫舰队。
  这两支舰队的力量要是放到欧洲都能让人笑掉大牙,可在偏僻的东南亚,那就是两头逡巡着自家领土的噬人猛虎。
  何况无论马尼拉,还是巴达维亚,都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商船。
  更进一步想,将西荷两国总督的脑瓜想的再‘周到’一些,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既然正式介入了苏禄局势,在复汉军水师还没调动的时候,西荷两国很可能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包括联系好了凶恶的欧洲海盗。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欧洲人的战舰再厉害,南洋水师上下所系,大小战船过百艘,还能平定不了小小的苏禄?”
  “咱们大炮不比洋人弱,还有火箭弹……”
  不同陈鸣的小担心,他身边的一干人都是信心十足。纵使陈鸣强调了多少回,西方战舰的厉害,他们显然也没有真正的放在心里。没有真正的吃到亏,挨到打,又有几个聪明人呢?
  “火箭弹。一定要给他们补足火箭弹!”
  陈鸣没有跟身边的人再掰扯,这个时候国人的大国自尊心还强烈的很。对于西方世界完全是一种蔑视藐视的心态,这种心态根本不是陈鸣三言两语可以说开的,必须让他们亲身经历厉害,他们才会学到睁眼来看人。如此他吩咐刘武道。
  “殿下,是不是……还要给南洋水师点一点?”
  “南洋水师所处位置与洋人的帆船少不了接触的,郑连昌郑连福兄弟想必是知道厉害的。”说黑暗一些,如果这会南洋水师真的损失惨重,陈鸣也正好收收权。对比东南水师,南洋水师的自主性过于大了一些。
  “告诉新加坡,要小心提防可能到来的袭击。”
  陈汉过了年,给几个海外地盘定了‘市’这个级别,鸿基市、新加坡市、苏禄市,还有未来的河仙市。级别等同知府,地盘当然没有内地的一府之地那般巨大,但是有一定的兵权,这却是内陆的文官绝对接触不到的东西。
  ……
  陈继功已经回到了上海。别看他手下的船厂被定名为‘舟山’,但实际上位置却是在上海。
  作为复汉军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造船厂,舟山船厂不仅要建造西式帆船,也要建造中式的帆船,甚至还接单建造大型商船。
  中国的海运在进入清朝以后,比之前明降低了好大一截。到现在时候,民间已经难以看到三桅杆以上的大船了,满清的战船最高也才三桅。
  但是去年的时候,舟山船厂成功的造出了两艘四桅的大沙船,运载量均超过了六百吨,今年他们还要向着五桅大船努力迈进。而广东福建沿海的民营造船厂,也迅速跟进,向着四桅、五桅大船迈进。
  而想要造更大的船,就需要有更大的帆。后世就有人用这一点来‘诠释’中国海船制造业注定的没落,因为在明初之后的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宝船时候那样的巨木作桅杆了。
  最高大、合适的树木已经给砍了,那可不是十几年、几十年就能长成的栋梁。
  而余下的就又被皇帝扒拉了一拨,他要造宫殿、造坟啊。次一点的,也都给人截成一段段的做棺材用。没有合适的材料,那就只能造小船了。
  陈鸣有点小急切的把触角伸到南洋,也是为了尽快的利用上南洋的木材。
  五颗比之国内木材足足超出两个等级的大木被运到船厂,这消息被陈继功都给惊动了。他如今明面上成了船长,暗营的事儿开始的也真的放下了一阵,可很快的陈鸣又给他加上了。
  南方暗营正被拆分当中,里头的人一部分要进入政府、警局工作,比如萧剑、魏长空;另一部分人继续留在暗处,却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继续留在暗营,这些人将成为日后的国安。人数不多!
  暗营已经完成了大瘦身,诸多外围人手全给扔到了部队和政府里头,还有一部分人趁机洗白做起了平头百姓。真正算得上暗营的并没有多少人,现在他们当中还被分出了不少人进到了政府里做起了中层官员,就像兔子见过后,地下组织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官了。
  而被抽选出来的一小部分精英,将在日后组成情报局,专职海外情报的探知、探查。
  随着陈汉与欧洲人的交流开展,不仅欧洲人要走进来,中国人也要走出去。他们就要混在这个中间,或成为万众瞩目的弄潮儿;或成为默默无名的小海商。
  陈继功现在负责的就是前者,他手下握着的人将在不久后成为上海国安局。到那时候陈继功继续潜伏在水下,然后他的职责就会逐渐变成一个沟通内外两大情报机构的平台之一。
  “东家,这是从安南运过来的。好大的杉木啊。”
  陈继功现在已经进化为半个造船‘砖家’了,一眼就看出这五根大木里面,最大的两根乃是杉木,余下的三根是柚木。后者是优良的造船材料,可做桅杆、龙骨、船壳和肋材。但现在大个头的柚木太难找了。
  “仔细看看,仔细检查。”李老汉高声吆喝着。
  陈继功已经站起身洗了洗手,站在高处俯视着这五根在水中起伏的大木。
  “东家,要用最大的那两根作桅杆吗?”
  “你用这两颗柚木来做桅杆,军队能给咱们加钱吗?”陈继功斜瞟了一眼朱渥。
  “可是……”可是你不就是公家的人吗?朱渥心里吼道。
  陈继功挑了挑眉毛,“这船厂我可是有一成的红利。”我当然还要为船厂的前途着想了。
  “你告诉下面的人,这两颗大柚木妥善储藏起来,其他的都用上。”杉木么,不值钱,来源也广泛,跟柚木不一样。
  这两根柚木,陈继功会等到西式帆船技术成熟以后,再考虑用不用上。
  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当制造桅杆的木材不够长的时候,当自我活的木材的途径受到限制的时候,拼接就是唯一的选择。大型帆船在桅杆材供应上有很高的要求,即要求桅杆笔直,又必须有一定的圆径。最好是单独的直材。在欧洲,造船的材料主要来自东欧的森林里,特别是波兰和俄罗斯的森林来提供。而在南中国沿海,要找到这样的合适木材非常难——宝船最终成为绝响,中国的传统式帆船很少有这样高大挺直的桅杆,就是一些双桅的小船,有的也用起了拼接。
  就跟欧洲人在木材受到阻断时的选择一样。
  拼接而成的桅杆,虽然在整体强度上无法和天然的整根直材桅杆相提并论,但这样的桅杆不受木材本身的大小限制,基本上什么尺寸的帆船桅杆都可以制造,这就太经济了。
  舟山船厂的桅杆拼接是中西合璧的,既有西方的痕迹,也有中式的传统榫接工艺,以确保木材拼接处咬合更为紧密。按照技术资料上的要求,船工们还要在咬合部分上钉入铆钉等紧固件,以确保咬合的连接强度。
  然后还有铁箍,每个铁箍都是按照部位的尺寸定制的,铁箍的直径略小于桅杆的直径,以确保一旦套上后能够紧紧的箍住。至于如何套上去,热胀冷缩总知道的吧。再加上陈鸣之前发明的‘螺丝起子’、防松螺帽等等,反正制造出来的复合桅杆还是达的到标准的。
  就在鲁山很多人忽视的角落里,舟山船厂在陈鸣的扶持下,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全中国第一的程度了。而且沿着陈鸣给它制定的路线,还会坚定不移的继续往前。
  看了木料后的陈继功没有立刻转回去,而是到了不远处最大规模的一处船坞里。过百名船工正在蚂蚁一样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艘五桅大船,就静静地躺在船台上。
  “你们都给我用心了,太子殿下马上就要到江南了。咱们厂造的船,太子殿下一定是要过目的。”
  “四月份的时候,主体要彻底完成;五月份的时候,装饰要结束,然后就是下水试航。”六月份之前,这艘五桅大船要彻底经受检验,因为这五桅大船是要在武昌接陈惠的。这是献礼!不容有误。
  “这要这艘船顺利交工了,你们每人嘉奖三个月的工钱。”
第441章
不学而有术
  就在陈鸣沿着汉江到武汉,沿着长江到九江的时候,南国的广袤大地上,亿万农人已经开始辛勤的忙碌起了春种。这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不比在武汉的走马观花,陈鸣对于武汉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对九江却相当的生疏。
  鄱阳湖湖滨平原上,广袤的水田已经蓄上了水,刚刚被农民插种在水田中的禾苗像一株株挺直的士兵,接受着陈鸣的检阅。
  这个时代还没有抛秧这个技术,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很累人的,一排禾栽下来,再强健的人也会顾不了泥水,直接坐在田垄上歇息。“殿下,禾苗要栽得正才能更容易活,还长得快。而禾要正,就需要有一定的深度。”九江知府萧楼是亲自试过插秧的辛苦的,所以他现在对于农院在鄱阳湖边的试验田是关注的很。
  作为一个穿越者,陈鸣再北方人,也知道水稻种植是抛秧而不是插秧的。
  前者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现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最早的时候陈鸣还特意在网上搜过一些资料,因为他不敢相信,抛出去的禾苗颠三倒四的,怎么就慢慢的直立起来了呢?当时的陈鸣还不知道抛秧的禾苗下面是带着土块的,就像鸡毛毽子一样,他还以为是纯粹的禾苗,想着那样轻的禾苗撒出去还不给全漂水上啊?
  很不理解的陈鸣特意去网上查了查,也幸亏有这么一着故事,他现在才能记忆清晰。按图施工的捣腾出了农业以及试验田这回事。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苗暂且不说,陈鸣也不清楚那具体的是什么玩意儿,可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这也大大节省了农民的劳动量啊,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
  陈汉去年组建起来的农院,在湖广、江西、岭南、江南多地设立了多处分院,圈起来一个个的小庄子,分别实验抛秧技术。萧楼就是亲眼见到了抛秧的快捷省劲儿,才对农院虎视眈眈的。
  经过去年的实验,抛秧技术农院有了一定积累,但还不够。
  水稻种植方式的改进不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完全囊括的,那还需要经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如此才能得出预防的方法和手段。
  去年长沙农院试验田刚刚抛秧完,天降大雨,而大雨后的田野,是水的世界,那抛在田里的秧苗,伏在水面上的多,还依旧挺立的少。而且从大部分田里抛了秧的情况来看,春插的时间要比原先提前一些日子……
  反正没个三五年时间的积累,陈鸣是不会放手这项技术正式流传的。
  因为这关系到粮食生产,影响力极端巨大,他宁愿缓而平,不要快而疾。任何一种新的种植方式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实验才能让人信服的。
  抛秧是不会有深度的,但禾苗长得也不错。老话说禾苗栽得正就长得好,看似有理,但事实上又不是这样。抛秧,禾苗既没有深度,也谈不上正,但产量却不会低。
  萧楼还是第一个明确向陈鸣提议,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大规模的进行抛秧种植实验的官员,被陈鸣一口否决后,萧楼也不觉得丢脸、难堪,而是继续带着陈鸣走了基础军功田庄,最后又向陈鸣提出九江想自己搞几个罐头厂、五金厂、农机厂等等,然后这些厂子生产的产品可以加入百货商店的供货体系当中。
  “为什么这么想?”
  “殿下。百货商店这块牌子虽然刚立起来两年,但它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任何一家百货商店每日的销售额都是一个大大的数字。而且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下官这也是急民人之所求。”一句很直白的大实话,萧楼还有那些前来联系他的九江富户们,就是看着眼红,想插进去一脚。
  “货品质量方面,价格方面,绝对不会有问题。只要殿下允上一声,不出两个月……”
  萧楼接下的话被陈鸣一个挥手停住了,要不是陈鸣脸上还挂着笑,萧楼的心还真要一紧。可就算陈鸣脸上挂着笑,被陈鸣目光打量着的萧楼,也感觉头皮一阵阵发紧。
  “办厂子可以。但本督是不会发那样的话的。”百货商店牌子立了起来,销售额持续增高,只后勤部纳入供需体系里的那些商家产量是逐渐供应不上的,所以今年又加入了工商署负责的一部分商户,但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今年下半年后勤部联合工商署,会召开一次百商大会。其中之一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扩大百货公司的货源问题。一些供需渠道会下放到地方,在货品质量与价格双双达标的情况下,一些货物会就近取源。”
  “你们九江要真有信心,那就把厂子办起来吧。等到时候了,靠自己的质量和价格去夺食。不能总想着走后门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