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898

  “放近了打,打光他们——”邓云半起着身子吆喝着,他身边紧跟着两个朝鲜小官做翻译。因为伴随着一个队的陆战营出现在前线的还有几百名朝鲜士兵,里头甚至都有王宫禁军。几百条人影在废墟中晃动,穿着陆战营士兵看着就嫌麻烦的军装,中级军官着黑色或者红色背褂,低级军官衣红色长袍,再加上帽子上的红缨,颜色颇是鲜艳,武器是火枪加腰刀,或是三枝枪和铁叉。眼神恶狠狠的盯着冲过来的清兵。
  据说当年日本吊打朝鲜的时候,朝鲜兵还有攒钉绵甲或皮甲,佩铁或皮质头盔。但是现在,呵呵,朝鲜兵真的只剩下布面甲了。
  枪声像炒豆一样密集,冲锋中的清军士兵倒下了一些。
  但剩下的人都没后退,挥舞着刀枪,硬顶着火枪射出的子弹,不要命的冲杀着。八旗新军也适时的组成队列,集中火力,对着一处处有火花闪动的地方,集中射击。
  伴随着枪声,两边的士兵不断的倒下。
  再低烈度的战争也是一头吞噬生命的巨兽,战场上充斥的尽是愤怒和壮烈,两边军队呼啸的冲锋呼喊声响彻江华城。
  “陈贼,该死的陈贼……”福康安两眼中闪过恨恨的目光。朝鲜兵的表现比起之前明显勇敢了很多,这都是复汉军给他们撑腰的结果。
  战场间的厮杀正在归于平静。进攻的清军正在溃败中。“开炮,开炮——”福康安恨恨的下达命令,然后派出部队接应败兵。
  “迅速向月串报信,我们需要援兵。一支陈逆部队赶到了江华城,应该就是随陈逆水师骚扰山东时的那支陆战部队。告诉大人,我军至少还要有一千人才能攻克江华城。”复汉军来的比他们想象的都快,也更决然。“再有就是炮弹,前线继续炮弹、火药。”
  福康安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像下级对上级的请求,而更是一种命令。这就是福康安!
  “啪啪——”雨点一样的枪声在江华城响亮起,奋勇彪悍的陆战营战士,手中实力有限的福康安接下去的两次试探进攻纷纷撞壁。
  “继续炮轰——”
  对于隐藏在一片片废墟中的复汉军,福康安除了炮轰,真的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了。
  清军对朝鲜的攻势已经胜利在望,福康安不想让手下的新军也好,东北征召的旗丁也好,有太大的死伤。
  三次进攻他已经阵亡了二三百人,这个数字都赶得上今为止入朝所有的战斗中,八旗新军的总伤亡数字了。
  不过自从平壤之战结束后,朝鲜人也不再跟清军进行野战了。
  三万朝鲜军队被几十门大炮一轰,被连连的排枪一射,然后就放羊一样被八旗新军追的到处乱跑。
  ……
  夜晚,江华城中依旧没有半点松懈。休息了半日的陆战营士兵开始全面介入城防。负责江华城守卫的扈卫厅督提调洪尚英和龙虎营大将金基大,对于陆战营的介入十分配合。
  这里头金基大乃是李祘的大舅子,年龄比世孙嫔金氏大了整整十八岁。
  “大将大人,世孙嫔娘娘命小人前来询问,江华城能否守住?军队能否将清虏驱除出去?”
  本来就对清朝非常反感的朝鲜人,再次受到满清毫无由来的攻伐后,直接就称呼满清‘清虏’了。
  世孙嫔金氏,不出意外,她就会是日后朝鲜国的王后。九岁【标准的小萝莉】的时候就被李昑选为孙子的正妻,至今已经九年,与李祘感情和睦,虽然至今无子是一大欠缺,但金基大对于这个小妹还是一万个宝贝、细心。
  “你去偷偷回禀世孙嫔娘娘,做好转移的准备。”金基大脸色很不好看。没办法,刚刚复汉军的侦察兵来报,清军又增兵了。而朝鲜兵呢?整个江华岛上才六七千人,已经集中了一半在这里,再从别处抽调部队,那外围的防线还要不要了?
  “大将大人……”奉命前来询问的内侍,也就是太监,吓得脸色都苍白了。
  “告诉娘娘,如果外面乱了,请不要慌张。就在原地不动,等待着。”
  “我会与上国天兵,第一时间赶去接应世孙嫔娘娘的。”
  非常恶搞的一件事,到现在满清派来的使臣也才跟朝鲜的君臣接触到,李昑他们才算知道满清讨伐朝鲜的借口是什么。但局势都发展到这一步了,这还有意义吗?
  乾隆的条件是——七十七岁的李昑和十九岁的王世孙李祘亲自到北京请罪,然后再讹朝鲜二十万两白银,大批的粮食、布匹和耕牛。清军至少要在朝鲜驻扎一年,‘帮助’朝鲜全面剃除前明的一切痕迹。
  而这一切江华岛还根本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金氏也绝不愿意落到清军的手中。
  现在有了复汉军的战船,她完全可以带人登船,转去南朝鲜,找她丈夫李祘去。
  “告诉世孙嫔娘娘,千万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
第413章
那还不快传御医?
  “江老弟,俩月不见,别来无恙啊。”罗芳柏站在码头上,一边朝老朋友挥手,一边大笑着说道。短短三两个月,他们俩人的生活已经大大的变了一个样。当初“耕辛凭舌,苦砚为生”的罗芳柏现在已经成了嘉应政府的六品官员,虽然品阶不高,而江戊伯也从一打嘉应胡混到潮州码头的烂仔,变成了岭南守备府下属的募兵处的上士文职军官。
  人生际遇,难以预料啊。
  “老弟啊,看你神采飞扬,气度俨然。这俩月在守备府为官,是颇有所得啊。”罗芳柏穿着一件时下流行的明士汉服,头戴唐巾,正月底的广东一点都不冷,那衣服看着就单薄,光洁的面料一看就不是凡品。其实不光是他,就连他身后的长随都穿着一件很上好的棉布汉衣。江戊伯知道,罗芳柏不像自己只光杆一个,他除了自己在知府衙门效力,他的两个弟弟——罗葵柏、罗台柏,一个办起了一个榨油作坊,嘉应的油茶是很出名的;另一个做起了来钱更快的酒楼生意。短短俩三月,家庭生活已经翻天覆地了,些许服饰上的花费还不放在罗芳柏眼里。
  “比不了罗大哥你在这里自在啊。兄弟在募兵处就是一个芝麻粒大的小官。上头管事的婆婆太多,日子不好过,气也不知受了多少。早知如此,当初地方上有职缺的时候,我就该早下决断的。”江戊伯见到罗芳柏后连连叹气,颇有悔不当初之感。
  他们俩人都是广东暗营收拢的外围人手,江戊伯入伙的时间比罗芳柏还要长,结果现在混得却是远不如罗芳柏的。至少在江戊伯自个看来他现在是不如罗芳柏的。
  “少在大哥面前装模作样。”罗芳柏笑着把住了江戊伯的臂膀,说道:“你那老上司是萧大人【萧剑】跟前都挂上号的人物,你在募兵处真做的不如意了,求求你那老上司,还不是眨眨眼就跳出来了?”进了官场罗芳柏才知道,有些位置虽然坐着难受,级别也不高,但前途远大,或是说以后必定有奔头。江戊伯现在的位置就是这么个‘好地方’。
  他在募兵处做事,说不准什么时候人就调到了新兵营了呢,再从新兵营转到守备部队,或是未来进入警察厅,那根本没什么困难,而且级别完全不会下调。再说是,啥时候被募兵处派到地方上走一圈,那油水也必然是塞得腰包鼓囊囊的。眼下时候能当上兵可是绝好的‘前途’的!
  复汉军部队的待遇优厚,而且陈汉大势已成,军属也不用再有鸡飞蛋打的顾虑,奔着军功田,奔着军饷,各地的招兵点已经排满了人了。尤其是人多地少的江西、福建,还有广东。
  复汉军拿下南国,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各地方的募兵就从‘淋淋沥沥’变成了‘汹涌如潮’。一些地方的百姓想当兵,甚至都到了要托关系塞钱的境地了。
  ——都想早点进入新兵营。
  “你跟对了人,还怕日后没有好处么?”不像罗芳柏头上的上司,嘉应这个地方在整个广东大局中比重本就不高,他自己也不出色,最后论功行赏,大头头连一个嘉应府警局局长的位置都没有混到,可想而知罗芳柏背后靠山的无力了。
  “走走走,先去家中歇歇。”罗芳柏知道江戊伯此次回嘉应,那是给不久后的工作检查工作打前站的,甚至他今天来接人,上面的知府大人晓得他与江戊伯是同乡好友的关系,都特意吩咐他要探听一二消息。
  到了罗芳柏住处,江戊伯一点也不瞒罗芳柏,直接说道:“兄弟此行可不是来游玩的,乃是有重任在身。最多再有五天,检查组就会到嘉应来。嘉应这里的募兵情况,和新老军属的安置【军属村】、优待、抚恤金、田地分配情况,伤残军人的安置、优待情况,还有童子营和聋哑人,那是要全部过一遍的。我现在来这儿,那是要给你们地方上提个醒。趁着检查组还没到,该办未办的,该做未做的那些事儿,早早处置妥善。此外粮食局的人也被守备府一齐差遣出来,查访地方民情及府县钱粮物质储备,并登记造册。重要物资运至府库统一储放,以便将来守备府统筹调度。顺便,清查一下地方上的钱粮数据。”
  “这是一个联合检查组,先东后西。嘉应、潮州、惠州和广州,这都在第一批。”
  江戊伯穿的是上士军装,他的军衔属于文职,要是直接进入作战部队是要降一级来使用的。军装的颜色也不是大红色,而是藏青色。
  新式军服干净整洁,穿在他身上与对面一身明式汉服的罗芳柏能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就像是从两个不同的时代走出来的人一样。
  “原来如此。”罗芳柏若有所思,随后感叹道:“看来广西之战后,立刻就要进攻云贵了。难怪要安定军心,检查钱粮。”广西还好打,难的是云贵,地形地势比之广西还要复杂、崎岖。复汉军战斗力再强大,短期内也是难以结束了。如此情况下,安定军心就是必须的了。筹备钱粮军需物资也是必须的。
  相对于整个广东,嘉应是个穷地方,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嘉应人流落南洋了。
  所以越是穷困的地方,越是人多地少的地方,当地民众在复汉军大势已成的情况下,就越有参军的欲望和激情。
  惠州、潮州和广州都是富庶之地。嘉应能跟它们三地并列第一批次,那就是因为嘉应参军的人数多,军属多。
  第一批新兵马上就要补充进部队了,这个时候军属的待遇和军功田等等政策,必须处理好。
  而同时的,嘉应府的地势相应闭塞,这地方四周全是山。它与潮州、惠州的分界线就是一溜儿的大山组成。西北是赣南,北面与福建的上杭连同,也只是一条不算宽阔的土路。所以《嘉应日报》在这里发展的非常迅速,越是闭塞的地方对于‘新闻’就越感兴趣么。
  随后的两天里罗芳柏陪同着江戊伯走访了多个军属村,还全部是经过了住房改造的军属村。这个住房改造,就是军部推出的新一项军属福利政策,就是标准住房。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所有的房屋都是左中右三间正屋,外带两拐角的厨房和杂物间,再加上院子和围墙。
  江戊伯跟着罗芳柏吃吃喝喝,也不管别的地方,嘉应官府是不是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打补丁。反正过几天后检查组就到了,嘉应能通过检查,那是嘉应知府要头疼的问题了。
  ……
  出了正月,鲁山朝堂上一片呻吟,一个问题被陈鸣正儿八经的提到了众人眼前——迁都。
  这事儿,陈鸣已经跟他老爹有过沟通——毫无疑问,必须是南京。眼下这个时间段里,再没有比南京更适合作为陈汉都城的地方了。
  这个地方对于眼下的陈汉太有象征意义和政治意义了。绝大的政治财富是陈汉无法割舍的。
  但是迁都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首先南京明皇城的修缮要提上日程,再有各处政府机构迁移到南京后的办公地点,以及大小官员的住址。
  现在可不是太平盛世,满清的粘杆处就猖獗的活动在南中国各处地方。南京那里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肯定是满清的重点布置之处。
  之前的时候两边就多次交手。
  所以陈汉官员的住址必须要集中,安全起见。而如此一来争论就大的多了。
  倒是迁都南京的议题,并没什么人表示反对。南京那里的局势是有点小危险,可再危险能比得上当初的鲁山么?
  对比那点小危险,陈汉迁都南京赢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财富。
  何况把都城定格在南京,这本身也表露着一股‘北伐’、‘进取中原’、‘大一统’的决心。否则的话就该学南宋了,定都杭州。
  虽然历史上定都南京的朝代,多命不长久。可不还有朱元璋这个高大上的例子么?而且朱元璋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寓意和政治财富是太巨大了。
  然后再接着就是四月里就要举行的第二次科考了。早在年关前后,就开始有报考士子陆陆续续的汇聚到鲁山县城。年节过后,鲁山的物价还有住宿费,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持续走高,就是因为大批士子汇聚于此的原因。据统计,现今的鲁山城池内外已经有超过千人的士子抵到,最终汇聚的报告人数会达到四千人!
  贡院已经搬离了小县城,在昭平湖边上修了一座全新的考场,是一个足可容纳六千人考试的大考场。
  陈汉才开国么,科考举行的频繁一些,除了今年,明年也要举行。而且明年的这个时候,陈汉朝廷也不见得就能完成迁都。
  关于这一科新科进士的官职级别问题,陈鸣也没坚定的跟科举支持方硬顶到底,但他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态度。就是反对给新科进士过高的官职,认为这些进士应该从八品、七品小官做起【陈汉官职——知县是五品】。还拿出了确凿的真凭实据——上一科的进士,到现在也一年多的时间了,这陈汉第一批被取中的新贵们,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判刑革职的有五十七人,因能力低下,碌碌无为而影响工作被贬职或罢免职务的有六十四人,主动辞官的有二十九人,病退等等以‘身体原因’请辞的有十六人……
  算算有多少吧?
  那一科总共取中的又有多少人?
  而余下的百多人里,考绩能得到中等评分的只有三十五人,中上评分的十四人,上等评分的五个人,上上评分的人更是才两个。这成材率也太低了是不是?
  杭州城里,彭忠瑞叹息着放下了手中的《中原日报》。这上面有刘文撰写的一篇文稿,就是以第一科进士的‘成材’比率也宣扬‘进士’高官低能论的,要求降低新科进士的品阶,从唐时旧例,让进士打佐官小官做起。步步高升,如此方能‘宰相起于州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