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谍影第19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3857


“不,我们不偷鸡和狗。”克雷特非常严肃地说道:“我们要顶着很大的光明离开重庆。米拉,你的成语很有进步。”
“那是你教的好,克雷特老师。”米拉同样严肃地说道:“你总是和我说上海,白天死了晚上还想,我也很想知道上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所以,这次你去上海,也得带上我一起去,克雷特老师,这是屋子里的庸俗的人是不会穿衣服的!”
索菲亚要疯了,他们到底在那说什么啊?
克雷特的中文老师大约要气到吐血了。
成语解释:偷一只鸡和狗,等于偷鸡摸狗。
顶着很大的光明,等于正大光明。
白天死了晚上还想,等于日思夜想。
当然,屋子里的庸俗的人是不会穿衣服的这句翻译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最有可能的翻译,大概是“毋庸置疑”吧?
克雷特学习中文是很有特色的,他只向自己的老师请教中文的字和口语。
至于成语?克雷特一直认为自己掌握的很好。
然后,他还耐心的把这些成语教给了自己的学生米拉。
而,这对师生,应该是让很多中国人自愧不如的成语大师了!
在米拉的一再坚持下,克雷特答应了她的请求。
索菲亚也同意了。
只是她有一些恐惧,这一路上要遭到克雷特和米拉多少的成语轰炸啊。
中国的成语为什么那么的奇怪呢?
……
克雷特准备了很多他的新式发明。
其中,有一样东西比较特别。
这叫“角膜接触镜”。
“这是眼镜。”
“眼镜?”
索菲亚只觉得不可思议。
眼镜有这么小?
面前的所谓的“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全塑料小镜片,直径仅覆盖角膜。
而且在克雷特的介绍里,这种“角膜接触镜”可以让人舒适的佩戴一整天。
嗯,如果孟绍原在这里,完全可以说出它的另外一个名字:
隐形眼镜!
这没什么稀奇的,人类研究隐形眼镜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最早提出隐形眼镜设想的,是那位不可思议的天才:
达芬奇!
1508年,达芬奇发现将玻璃罐盛满水放在眼前看外面的景物,可以改变眼睛的视觉功能。
他还将此设想画出草图,并阐述了相关理论。
这是人们可以追溯到的最久远的关于隐形眼镜的历史渊源,达芬奇也因此被后世誉为“隐形眼镜之父”。
1632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提出类似建议。可是此后几百年,人类在隐形眼镜上仍无所作为。
一直到1801年,托马斯·杨进一步推进这个设想,制作了一个和微型透镜相连的注水玻璃管,并将它装在自己的眼睛上。
1845年,英国人赫尔奇又发现在玻璃和眼睛中间注入透明的动物胶质置于角膜表面,可以短暂矫正患者的视力。
19世纪后期,终于出现了可以佩戴的隐形眼镜。
德国医生菲克制作了第一副可以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隐形眼镜。
他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结果证明他的隐形眼镜是有效的,但由于镜片覆盖了整个眼球并且太重,佩戴者只能忍受几个小时,从而无法推广。
米拉是个近视眼,她不喜欢佩戴眼镜,觉得那有碍美观。
所以,克雷特在工作的闲暇,改良了之前隐形眼镜的研究成果,发明了这种全塑料的小镜片。
米拉试着佩戴了一整天,结果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舒适感。
她很感谢克雷特为自己专门发明出来这种便捷的东西。
此时的克雷特都没有想到,自己顺手发明的一样他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玩意,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让人类历史上,真正能够佩戴的隐形眼镜的诞生,足足提前了七年!
===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少校表弟===
“绍原,重庆方面电报。”
“怎么是你送来的?”
孟绍原一抬头,看了一眼吴静怡。
一问出来,倒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巴掌。
齐雪贞不是已经离开可吗?
这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找一个新的助理呢。
“什么事?”
“有个叫孙应伟的,在上海被情报总部抓了,重庆方面让我们设法营救。”
情报总部抓了?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和田七那里打个招呼也就是了。
“这人谁啊?”
孟绍原顺口问了一声。
估计又是什么政府要员,吃饱了撑的跑到上海来了吧?
“空军后勤处的一个采购,少尉。”
“什么?”
孟绍原一听就叫了出来:“他妈的,我当时什么重要人物,一个小小的少尉,跑到上海来被抓了,这还要我去负责营救?
他妈的,下次一条狗跑到上海丢了,要不要我去帮他们找回来啊?”
吴静怡笑了一下:“这个人是苑金函的表弟。”
“这又是哪根葱啊?”
“空军中队长,少校。”
“好,好。”
孟绍原不断冷笑:“一个少校的表弟丢了,我得负责。上尉他妈丢了,我要去找回来。哪个上等兵的老婆不见了,他妈的要不要我贴寻人启事啊?”
吴静怡知道他的脾气,只是说了一句:“这人是个空军战斗英雄,和日本空军血战过。”
“哦,这样啊。”孟绍原点了点头:“既然是空军英雄,这个表弟被绑架了,是得帮忙,派个人想办法弄出来吧。”
吴静怡慢悠悠地说道:“不仅如此,他还是委员长和蒋夫人的救命恩人!”
“什么?岂有此理!”孟绍原眼睛一瞪:“吴静怡,那么重要人物的表弟丢了,你怎么到现在才向我汇报?快,电报,电报呢?拿给我看,我亲自负责营救!”
“孟绍原,人不要脸到你这种地步,你也是咱们国民政府头一份了。”
吴静怡连连摇头,把电报递给了他。
孟绍原哪里会管他的冷嘲热讽,接过电报仔细看着:“这个苑金函,怎么就救了委座和夫人啊?”
吴静怡接口说道:“委座和夫人乘坐飞机从成都返回重庆,途中突遭三架敌机攻击,急命重庆空军营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3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