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谍影第10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4/3857


“士群人虽然在香港,但是对上海还是颇有了解的。”李士群神色肃穆:“目前上海局势不容乐观,之前,在上海有军统三巨头,而现在周伟龙和程义明相继离开,大权落到了孟绍原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不容小觑,他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们的主要对手。”
“李先生。”羽原光一接口说道:“孟绍原大权独揽,是他个人来说是好事,但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有利。过去,所谓三巨头同在上海,声气互通,现在只有孟绍原一个人了,他的个人能力再强,也是独木难支,是人总会犯错的。”
“中佐阁下说的极是,但士群有点不同看法。”李士群彬彬有礼说道:“当初的所谓三巨头,无非同床异梦,互相争权夺利,极大的消耗了他们的精力。现在,孟绍原已经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了,他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安心对付我们。
大权独揽好不好?又好,又不好,但就乱世来说,与其民主集智,不如实行独裁。诸位,在中国古代,凡是开国之君,大多都是独裁。你也有意见,我也有想法,到底听谁的为好?一言堂,错就是错了,对了,则开创大好河山。
再看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太平盛世,能臣辈出,但最终做出决定的,还是君王。君王圣明,则国家强大。君王昏庸,就算有再多的魏征也都无用。在我看来,就目前的上海而言,孟绍原就是一代明君,他只要有一批辅佐他的干吏,他就是上海王!”
众人面面相觑。
这未免对孟绍原的评价也太高了吧?
宫道宏史冷哼一声:“孟绍原算什么?李先生居然把他称为一代明君,未免太言过其实了吧。”
“不,我以为士群先生说的很对。”土肥原贤二却如此说道:“板内君称孟绍原为‘地表最强特工’,是在赞美我们的敌人,但也是给我们提出了警醒。试问,孟绍原纵横上海滩,嚣张跋扈,但我们对其为无可奈何,我们到了现在还要妄自尊大吗?”
“我也赞成李先生的意见。”柳川康纯淡淡问道:“但是,请问李先生有什么良策可以教导我们呢?”
“不敢,不敢。”李士群连声说道:“大日本帝国横扫战场,士群一介布衣,哪里谈得上指导二字?要说有什么想法,士群倒是有些的。”
土肥原贤二急忙说道:“还请士群先生教之!”
李士群略一沉吟接着说道:“中国古代有个大人物,叫禹,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他的父亲也是治水的,叫鲧,鲧治水,用的是堵,但堵住了这头,那头又泛水了,因此被天帝砍了脑袋。禹负责治水后,改堵为疏,于是洪水乃治。
我观上海,采用的办法和鲧一样,一个字,堵。哪里出现问题,就堵住哪里。处处出现问题,哪有那么多的人手可用?于是这里堵完了,哪里又出状况了,堵来堵去,毫无用处,反而让军统势力越来越大,这就是堵,而非疏!”
土肥原贤二立刻追问:“那么该如何疏?”
“疏者,要让水找到一个去处。”李士群胸有成竹:“上海分为两块,一块是日控区,一块是公共租界。日本目前的战略,是既要确保日控区,又要想方设法控制住公共租界,这就是在那堵了。两头堵,两头都不占优。
而军统这股洪水,则在两处进退自如,忽而日控区,忽而公共租界,洪水到哪,我们被迫赶往哪里,这里才堵完,那里又出状况。所以按照士群的看法,不如集中兵力,主攻一处,让那处的洪水流到公共租界去!”
土肥原贤二随即会意:“士群先生的意思,是集中重兵于日控区?”
“不错,这就是我的看法。”李士群微微点头:“把囤积在公共租界的力量拉出来,集中于日控区,配合宪兵队、海军陆战队,在日控区大规模抓捕军统,迅速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让他们不得不向公共租界撤退,甚至在必要时,可以放出一条路,故意让他们逃往租界!”
宫道宏史脸露不悦:“李先生,你让我们放弃公共租界?你知道我们在租界投放了多少心血?死难了多少帝国勇士?现在放弃,不就等于告诉军统我们认输了?”
“暂时的认输,又有何妨?”李士群却一点都不在意:“请注意,军统频繁的活跃在上海,为的是什么?锄奸,以及情报。假如我们把日控区全部牢牢的控制在手里,把军统的绝大部分力量赶了出去,请问,他们困守在租界又有何意义呢?”
土肥原贤二大感兴趣:“士群先生,请继续说下去!”
有了土肥原贤二的鼓励,李士群信心大增:“何况,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放弃租界,而是战略上的退让。先把日控区整顿好了,彻底铲除军统生存土壤,然后我们后方太平了,就可以腾出手来重新争夺租界了。我们有后方,可是军统在上海的后方又在哪里?
他们是汪洋上的一叶孤舟,随时都会沉没。我们以日控区为大后方,步步紧逼,全面包围,他们就好像一个人被扼住了喉咙,不停的挣扎,最后只能是窒息而死。此外,全面封锁进入租界道路,进去可以,出来必须进行最严密的检查!”
这个人是自己平生遇到过的最危险的敌人!
苗成方和田七心里同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李士群抓住了军统最大的问题,他们没有后方,他们留在上海,也只能在上海和日特死磕到底。
一旦被困在了公共租界,他们能够做的事,能够对日本人造成的威胁便会严重降低。
田七越来越后悔在南京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干掉这个人了!
李士群浑然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在场的两个人盯上了:“至于公共租界,我们也不是真的放弃,我们可以利用别的力量,来有效的拖住军统。比如苗主任和田副主任的情报总部,它的存在,对于军统来说就是一个威胁。情报总部可以在租界招募人手,从而在不影响到我们主要力量的情况下,有效的发挥作用。
还有一类人,同样也可以为大日本帝国效力,青帮势力。我知道,军统已经控制住了张镜湖,可租界不是只有一个张镜湖,还有一个季云卿。季云卿的门生弟子,以及江湖地位,虽然不如张镜湖,可依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充分的支持他们在上海全面展开行动。
季云卿我很了解,他是我拜的老头子,对大日本帝国也是忠心耿耿的,如果机关长阁下能够亲自给他一些勉励,相信他一定会感恩戴德。当然,我随后也会去拜访他,鼓励他继续为大日本帝国效力的决心,里外联手,大事可以期待。”
说到这里,他略略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对待军统特工怎么办?一个字,杀!愿意开口的,愿意投效我们的,一律得到重用,那些死硬分子,我看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非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杀一个,少一个!
当然,军统也会杀我们的人,怎么办?看谁的忍受力更加坚决,我们大部分的力量都在日控区了,军统想杀,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同时,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他杀我们一个,我们杀其十个。他想要看到上海流血,我们就满足他的心愿!”
“李先生。”一直没有开口的田七说道:“你的意思是,就让情报总部的人在上海流血吗?”
“不,不,田副主任,我想你是误解我的意思了。”李士群急忙说道:“但总要有牺牲的,为了表示我的决心,我愿意留在公共租界和你并肩作战!”
“好,我以为士群先生的意见很好!”土肥原贤二阻止了他们的对话:“我会在上海新成立一个组织,具体将由士群先生来负责。”
“我的能力还不足以达到,机关长阁下。”李士群却出人意料地说道:“我认为另选贤明为好,比如,丁默邨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他来指挥工作是最合适不过的!”
迷踪谍影
===第八百六十一章
银行枪案===
李士群果然开始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了。
当接到田七的报告,孟绍原终于完全了解到这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军统在抗战时期最大的敌人之一。
他对土肥原贤二提出的策略,有的是孟绍原已经知道的,有的闻所未闻。
一个字:
毒!
全面压迫军统在日控区的生存空间,将其困在公共租界,仅仅是这一条,已经很好的打击到了军统。
必须要尽快找到应对方式了。
其实在李士群来到上海之前,孟绍原已经在考虑应当如何应对了,但却一直没有想到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当危机真正出现在眼前,才能够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命令,我日控区各联络点全部升级成武装联络点。”孟绍原在沉吟再三后,下达了自己的安排:
“所有联络点必须加强警戒工作,必须留至少两条撤退路线。遇到暴露,不许抵抗,立刻寻找机会撤离。能够不退回公共租界的,尽量不要退回公共租界,分散开来,继续在日控区进行潜伏,短期内,不必和上级联系。”
在日控区设立各个联络点,是“重点潜伏”。
而将那些联络点遭到破坏后的特工,分散开来,采用缄默状态,是为“分散潜伏”。
这意味着军统在上海的工作思路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会一成不变。
局势总在发生变化,计划也会不断进行调整。
既然李士群为日本人制定的策略是,把军统特工全部赶回公共租界,那么,孟绍原就把他们打散开来。
一个联络点,从现在开始不必是固定的有组织的方式,将特工们分散到民间,混迹到普通人中,或者教师、或者工人、或者“汉奸”。
这样,扩大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利于长期潜伏。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能够应对日本人即将到来的第一次攻击。
“从现在开始,日本人会开始史无前例的重用汉奸。”孟绍原沉着脸说道:“会有人冒头出来充当急先锋的。我们过去对待汉奸的思路,是一网撒下去,捞到多少汉奸对付多少汉奸,现在思路要转变一下了,改全面打击,为重点打击!”
老实说,李士群提出的建议非常有效。
日本人暂时不管公共租界,不是放弃公共租界,而是改由亲力亲为,变成主要由汉奸来对付军统,牵制军统力量。
蛇无头不行。
日本人的计划,是以情报总部,以及即将成立的,由丁默邨、李士群负责的新的组织为领袖,配上日本顾问,指挥全上海的汉奸。
然后,下面再配合上一批在上海有“声望”的人。
比如季云卿就是最好的人选。
情报总部不用过分担心,那里有苗成方和田七镇守,虽然他们也会配合日本人上演几出戏码,但他们会很好的控制住尺度的。
而丁默邨、李士群、季云卿这样的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麻烦所在。
未来自己一段时间内内主要对付对手将会是这批汉奸。
“报告。”小忠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江苏农民银行副总经理,上海分行经理吴任沧求见。”
吴任沧?
坏了。
孟绍原心里一惊,自己必须不是超人,脑袋里不可能会时时刻刻想起来所有的事情,总会有疏忽的。
一提到吴任沧的名字,他立刻知道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分行出事了。
淞沪抗战爆发,我国军民血战数月,上海沦陷,吴任沧奉命留沪,主持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分行业务,致力于农行资金内移,以利西南大后方建设。由于留沪工作人员共同努力,银行业务得以继续。
“快请。”孟绍原急忙说道。
片刻功夫,吴任沧便走了进来:“你,你就是孟绍原孟区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4/38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