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3406


心中吐槽,你们知道我要说什么啊?就这么早下结论?
这时,徐文良解释道:“超市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卖我们的产品,更不靠谱。”
“咱们的东西,一来,没有市场;二来,也比不过那些大的超市集团的采购渠道。”
“价格上就没优势,老百姓凭什么进你的超市,买你的产品?”
“三来,超市不是什么新鲜点子,尚北虽然没有,可是哈市的大超市已经有不少了,咱们竞争不过人家的!”
“要是单单只是农副产品还好说,可再加上轻工,呵呵,想都别想了!”
东北的轻重工业都是几十年代的国家调配产物,重工业还好说,可是轻工业,也就是日用百货的制造,那简直是一言难尽。
只占一点,质量好!至于其它的,那就别提了。
无论创新,还是款式潮流,基本还都保持着六七十年代的风格,谁买啊?
却不想,齐磊看着三人,“这事儿就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回事儿!”
“嗯?”
三人皱眉,“那是怎么回事?”
齐磊,“第一,谁说这个超市要开在本地了?超市要开在京城、津城这种一线大城市的。”
“第二,谁说超市一定要比价格了?”
三人更不明白了,“不比价格,那你怎么有竞争力?”
却是齐磊沉吟了起来,良久,抬头看向徐文良。
“徐叔,我北哥说,如果你们真的有心想做,那不妨去一趟河南许昌。”
徐文良皱眉,“许昌?为什么?”
齐磊,“许昌有一家名叫‘胖东来’的烟酒小超市,您可以亲自去考察一下,看过之后就全明白了。“
“有的时候,真的不一定就是价格取胜!”
……

【月票投币口】
【推荐票投币口】
===第179章
独一无二===
九十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末期。
不单单是互联网产业开始萌芽,快递业的四通一达加顺丰渐渐崛起,超市卖场也在这个时期慢慢的积蓄着力量。
像是大润发、易初莲花、华联、物美、苏宁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立。
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异类——胖东来。
这家从来没走出过河南的超市品牌,和那些一上来就高起点、高标准的大型连锁超市不同,是从一个40多平米的小烟酒超市起家的。
可即便没出过河南,规模更是无法和其它大型连锁超市相比,但是在许昌人眼中,这却是个完全无法替代的品牌。
有人说,在许昌,没有一家超市可以打败胖东来。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真理。
而胖东来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在九十年代,如果说一定要给这个年代找几个关键词,那么排在首位的,一定不是“变化”,而是…“假货”!!
只要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没有人能逃脱假货的轰炸。
什么“康帅傅”“雷碧”“白事可乐”“周住牌洗衣粉”“力土洗发水”,这些都算有良心的,起码明着告诉你,这是假的,也就忽悠眼神儿不好使的。
那些一模一样的假货,才真的是防不胜防。
那个年代,新闻报纸经常报道因为喝假酒中毒进医院的。到不认识的地方买烟,必备的口头禅就是,“拿真的哈,不然来找你来!”
都用过假的海飞丝、飘柔吧?
肯定敢也有人穿过老妈从夜市买回来的“NKIE”
总而言之,那年头儿连2B铅笔都有假的。
而胖东来最初的营销模式就是:“用真品,换真心。”
想想也挺闹心的,不卖假货这本来应该是商家的本分,可是在那个年代,却能成为最高明的营销手段。
当然,胖东来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不卖假货。但他们做到的那些事儿,靠说是没用的,在这年头儿都不一定有人信,得让徐文良自己去看。
看过之后,你才明白什么叫做到极致,什么叫一家超市做出了人性。
“徐叔,我建议您亲自去许昌看一看。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只见徐文良有点迷糊,“胖东来…这家超市有什么特别的吗?”
齐磊想了想,“我就这么和您说吧,去年这家超市经历了一场大火,一把火把家底都烧没了。”
“是许昌的各界人士和老百姓共同帮忙,才让他重新开起来。您就想想,这得做到什么地步吧?”
徐文良:“……”
郭昌存、郑显成:“……”
好吧,你要说老板人脉广,关系硬。有各界人士帮助还说得过去。
可普通老百姓都帮忙,这就有点过了吧?这得做到什么地步?
齐磊继续道:“这家超市的渠道不是最好的,货品的价格也不是最便宜的,但是他们把服务做到了极致。”
“极致?”郭昌存更不明白,“有多极致?”
齐磊,“极致到…极致到人家把进货价和挣多少钱,都写在了价牌上。就这样儿,依旧有人肯买单。”
说心里话,胖东来的模式和顾客信任度,也就是在现实里,你不信也得信。
但凡有个网络小说敢这么写,都能让人喷死。
因为,太假了!
只一句,只有胖东来休息的时候,许昌其它的超市才有生意,就让人无语。
可是,人家就实打实的做出来了,你敢信?
同样的道理,如果尚北的发展集团也做超市,那么渠道上没有人家的大超市连锁有优势,价格上更不用说,规模和财力更是没法比。
那么,胖东来的模式也不失一条出路。
做服务,做真诚,做信誉。
胖东来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了,这条路是可行的!
只闻齐磊笃定道:“只要这条路走通了,那尚北的大米、尚北的农副产品、黑土地上长出来的优质作物,自然也就有了一条销售通道。”
“借着这块金字招牌打响名头。再慢慢向其它销售终端渗透,我们还用得着董战林那个二道贩子吗?”
“郭大爷、郑大爷、徐叔,我北哥说,咱们东北其实是有家底子的,缺少的其实是思维。”
“东北老大哥、共和国长子,这些名头成就了东北,让咱们成了祖国开始那几十年里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可是,如今开放了,咱们依旧以老大哥自居,摆着老大哥的架子,放不下脸面去学,去变,最后真的就像董战林说的,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就啥也不是了,咱们的那些家底儿也就都烂透了,借不上力了。”
“现在思变还不晚,家底还能用,干啥不放低身段儿,和南方学,和国外学!?”
“咱不需要外面的资金,咱只需要换个脑子想问题就行了。”
这些话,对郭厅,郑厅来说,好听,但是用处不大。
心说,这小子是有点飘了吧?说你们尚北的事儿呢,扯这么大干什么?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思考的问题比齐磊要深刻得多,即便你是重生的,也远不比他们强。
事情哪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嗤然一笑,郑显成道:“小子,这是你那个北哥说出来的?算了,不提了,管好你们尚北的事儿就行了,省里的事儿你们不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