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7/3406


齐磊,“换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发展起来用了多长时间吗?“
众人依旧不知。
只见齐磊伸出一个巴掌,
众人,“五十年?“
齐磊,“错!五年!”
"????"
齐磊,“我们抓住了一个机会,一个借战求援的良机!“
”从1950年,5的工业人口,一盒火柴都不能说造就造。”
“五年间,全国上马了177个大型工业项目!”(不是177就是176,记不太清了。)
“到1955年之后,我们可以生产5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生产双座飞机。而且不但能造,还出口了。
出口的还是米国,有200多架。“
“可以生产解放c10汽车!“
“仅仅只用了五年时间。”
"怎么来的?”齐磊笑了,反问大伙儿,“神奇吗?”
“其实不神奇,都是抄作业抄来的。“
“拖拉机是t50坦克改的。”
“飞机也是军机转民用。”
"解放c10,其实就是大毛的吉斯卡车。”
“全部来自于军工向民用工业的转换。”
“至于军工是哪儿来的?不用解释了吧?“
“没有那场战争,大毛会把这些军工技术给我们吗?甚至生产线整套的送过来吗?”
“所以,从工业的角度来说,那场战争奠定了中国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没有那五年的火箭式发展,新中国就没有底气挺过最艰难的那十几年。
“其影响,不亚于国际地位的提升,已经打出了国威、赢得了战略缓冲这些看得见的收益。“
此时,齐磊在讲台前踱步,“这就是视角的好处!你们有谁从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待那场战争了?“
众人摇头,确实很新奇!
听小齐导讲课,最有意思的就在于,他是纯粹的野路子,不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点照搬,而是更倾向于培养一种思维方式。
齐磊:“从不同视角,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影像。”
“对一件已经有结论的事件,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
留给同学们消化一会儿,齐磊终于回到正题。
“现在我们回到当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央视和学校为什么不替我说话?“
“原因很简单,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我个人为什么要和米国人低头,这是我的问题。大家如果过分纠结于这个方向,那么即便你站的再高,视野也不会有多大。“
“如果能换一个视角,也许,你们的很多疑问也就不是问题了。“
齐磊继续道,“我给你们提个醒吧!“
“这次合作,对中国的it产业有什么影响呢?”
有同学抢答,“中国it企业出海?”
齐磊摇头,“狭隘了。“
又有人道,“从政治角度来说,展现了中国姿态,以及积极配合国际化的决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7/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