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3/3406


从上帝视角,以及齐磊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就是一场拙劣的表演,只要多个心眼儿,就不难看破骗局,加以防范。
可问题就在于“多个心眼儿”上面了。
最不可能办到的,就是多这么个心眼儿。
在一场战略对决中,轻视对手无疑是愚直的。可是高估对手,有时候比轻视更愚蠢。
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站在鲍尔森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注意!不仅仅是规避风险,识破计谋的角度,也包括鲍尔森的立场、处境和优势心态。
如果你能摒弃从齐磊这边得到的信息,你就会发现,鲍尔森,包括华盛顿,无论是从当下的实力对比、技术落差、商业目的、国家战略,等等方面,即便想到了齐磊可能存在苦肉计的可能,他们都不会得出趋近真相的结论。
因为,两边寻求的目标根本就不一样!!
鲍尔森不可能想到,在两国关系趋*稳,局部对抗没有形成全面敌意,以及技术落差宛若天渊,而且还是他自己促成这个局面的情况下,齐磊的战略诉求,居然会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
要知道,这是2002年,不是2022年,米国这个时代警惕中国的出发点,仅仅是想在地缘政治中捞点好处,占点便宜,威慑一下你。
他们的战略重心在反恐,在能源!
他们是不可能拥有上帝视角,把中国放在一个对等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最高威胁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
更不可以把一个中国商人的处境,联想到“自爆”以维护国家战略的可能。
齐磊的行为和他们的资本价值观本来就是背道而驰,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资本是不会为了祖国而舍弃自身利益的,况且鲍尔森也好,华盛顿也罢,他们也想不到这一步。
即便鲍尔森发现三石公司的肢解存在一些问题,那他也很可能会归结于,一个商人为求自保,在被全面抵制的情况下,为保住利润点而做出的牺牲。
即便三石公司下的蛋将来眉来眼去,也在他认知理解范围之内。在西方,资本的拆解与合并,是多正常点事儿?
从鲍尔森的视角来看,齐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国舆论带来的压力,导致对三石公司的抵制和仇视,而不是对抗米国。
三石内哄分家,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合理的。
你要说,他凭借这个就想到壮士断腕,目的是干死米国,那不是太高估他的智商,而是杞人忧天,或者说是自寻烦恼了。
所以,这步棋其实并不复杂。
还是齐磊一惯的风格,最脏的战略往往只用最简单的行为推动。
蝴蝶效应最后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让你怀疑都怀疑不到我身上!
而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开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开端。
仅仅只需要在某一个清晨,官方报纸发表一篇并不算正式的评论员文章—一
知行合一,中国企业家面临的诱惑与挑战
文章就中国企业出海寻求国际合作,阐述了一些看法。
认为本着平等自由,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心态,不卑不亢,方是中国企业家应有的面貌。
既不谄媚,也不骄横。
其中提到一个反面例子就是:
近期某家国内知名企业,在寻求海外合作的过程中,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中国企业家应有的形象。
一味迎合米国资本,在全作中失去了尊严和立场,最后用近乎卑微的姿态,勉强达成了协议。
看似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一次胜利,实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险些把企业与国家的利益置于刀俎之下。
是不可取的行为。文章一出,是个人都知道“某家知名企业”到底是谁。
一些对政治敏感的人心头一凛,要变天了,官媒点名批评三石,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柳纪向在家中手捧着报纸,把这篇报道连看了三遍,一个字都不肯落下。
最后,长出口气,有些轻松地放下。
“小屁孩!不听老人言啊!“
他说什么来着?他那条什么自研自产的道路,听上去挺提气,可实际上就是不现实的冲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3/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