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2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3/3406


董北国鄙夷,“这点小问题……”
“来!齐老师,给大伙儿讲讲,什么叫晕轮效应。”
齐磊差点没笑不出声儿。
如果他没猜错,董大校长对【晕轮效应】的理解仅限于四个字儿——晕轮效应。
这个词儿都是进会议室之前,齐磊临时告诉他的。
而且,董校长装过了,晕轮效应是心理学理论,不是传播学。
幸好
“咳咳。”清了清嗓子,整理了一下思路。
“简单来说吧,【晕轮效应】是人类社会大多数偏见的来源!”
“也可以说,是对普通人,以及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一条理论,同时也是最实用的一条理论!”
说通俗一点,晕轮效应诠释的就是“偏见”。
晕轮是什么?是太阳、月亮在特殊天气行程的光环,北方叫“风圈”
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就像太阳、月亮的光辉,在晕轮之中被无限放大。
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小到对一人一事的认知和评价,大到对一国、一文化的认知和臆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直到最近两年,新冠爆发。我们才算彻底认清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才算看到了大米利坚原来不过如此。
那些曾经崇洋媚外的国民,有一部分才算清醒过来。
那么问题来了,西方是直到这两年才这样的吗?
不是,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
只不过,以往那些不堪、丑陋、弊端都隐藏在日晕之下,我们看不到而己。
那看不到的原因是因为以前隐藏的好?还是没人爆料出来?
也不是,是对西方先进社会的偏见,使这些丑与恶的部分被我们自动过滤掉了。
这就是某一方面的优秀特征掩盖了其它特征。
所谓“一白遮百丑”,也是同样的道理。
从来都不缺少披露西方问题的新闻,也从来不缺少清醒,敢言的人。
可是,因为偏见,也就是晕轮效应,使这些声音形不成舆论。
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其实也经常陷入晕轮效应。
一个漂亮女孩儿,可以让你不清醒的认为她所有的地方都是优点,都是是你喜欢的。
一个长相讨厌的人的,可能给你带来厌恶,从而经常用不好的揣测评估这个人。
这种隐藏在晕轮之下的行为,会让大多数人,在遇到大多数需要判断力的社交与处事之中,陷入不理智。
尤其是养成习惯,全凭好恶来判断事非。
这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说新冠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正面影响,那应该就是让相当一部分陷入晕轮效应的国民因而清醒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西方文化、西方社会使我们陷入晕轮,使一些人对西方抱有幻想,演变成“崇洋媚外”。精美、精日、精韩,甚至精印,甚至变成恨国党的根源在哪儿呢?
也就是:“因为一个特征,而掩盖其它特征的那个特征是什么呢?”
相对于普通民众,其实就是:
好莱坞电影。
日漫、韩剧。
麦当劳、肯德基。
一车传三代的丰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3/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