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406


只是不知道自己照着稿子背下来的发言会不会被剪掉,无不心中祈祷,忐忑不安。
尽管鄙夷齐磊,但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虽然可能性不大,但终究还是有可能露个脸的。
也就卢小帅和蒋海洋实在,说不看就不看。
啥玩意啊?做秀而己,哥不屑与之为伍。
卢小帅正埋头爆航母,而蒋海洋弄了好几队的叉叉兵,不停地爆着卢小帅的菊花。
……
徐小倩此时也在电视机前,穿着长款睡衣,把腿支进睡衣里,用下巴枕着膝盖发呆。
徐父徐文良就坐在她身边,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听着新闻。
徐母章南则在她右边,戴着眼镜,一边打毛衣,一边享受一家人难得的团聚。
在省台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徐文良就把频道从省台换到了中央台,准备看《焦点访谈》。这是他的习惯。
结果,徐倩无声地抢过遥控器,又给换了回去。
徐文良愣了愣神儿,就见徐小倩盯着电视平静地来了一句,“省台有个报道,其中可能有我。”
“哦?”徐文良不见惊讶,却也皱了眉头。
他没问是因为什么上的省台,自家女儿他还是了解的,很有分寸,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但是,终究还小,有些事还拿捏的不到位。
徐母眼镜架在鼻尖,抬眼看了下父女俩,却是开口道:“什么事上的电视啊?”替徐文良问出了疑问。
也没什么惊讶,像他们家的情况,上电视其实看的很淡,甚至有些刻意回避,深谙藏拙之道。
对此,徐倩也不隐瞒,把事情大概和父母说了一遍。
“哦。”徐母手上不停,“那是人家男孩优秀,你要多学习。”
言下之意,你是借了别人的光了,不能骄傲。而且,居然一句都没问,徐小倩怎么和一个男孩走的那么近。
倒是下意识抬眼看了眼电视,好奇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篇报道。
不问不代表不关心,相反可能非常在意。
自家女儿的哪里不对,她还是看得出来的。
徐文良却依旧端着报纸,依旧没当回事。
一篇作文而己,能掀起多大的波浪?
以他的经验来看,多半就是省台的政治宣传,套好的模板,没啥新鲜的。
终于,新闻开始。
先是《我的祖国》全文朗诵,一下就把徐父徐母震住了。
倒不是对文章的惊叹,而是省电视台八点档之前能空出这么长的时间朗诵一篇作文,这本身就值得玩味。
见闺女目不转睛,眼神中还有一丝异样,章南又道:“这是那个男孩写的?写作水平很高,你要虚心求教。”
接下来,就是新闻“正片”。
是的,将近十五分钟的正片,已经相当于一部小型记录片了。
主持人先是介绍了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出自尚北第二中学齐磊之手。
对文章和齐磊小同学的写作能力加以肯定,并提出了一疑问,到底是怎么的一个孩子,能写出如此磅礴气势的文章呢?
“请看本台记者从尚北发回来的报道。”
画面再转,是李春燕手持话筒,站在熙攘街头的画面。
“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江龙卫视记者李春燕,此时我正身处尚北文化街夜市。”
“很多观众会好奇,明明是采访一篇优秀作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这些都要从近期风靡尚北的一期夏令营活动说起。”
接下来,《志在少年》暑期学生体验摊位的大横幅便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之中。
……
1997年10月,龙江卫视正式上星,成了第二批登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龙江省内观众可以观看到这则新闻,全国20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都可以同步接收龙江卫视新闻时段播报的这则专题报道。
《志在少年》
那是53名东北小镇学生的一次暑期体验行为,更是一次壮举。
在98年,勤工俭学,打暑期工,即便是在大城市的大学生中间,也是相当前卫的时髦行为。
更何况,这53个少男少女并不是简单的体验生活。
“我叫卢小帅,学习不好,但爱祖国,更爱解放军,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叫于洋洋,明年就高考了,这是最后一个轻松的暑假,我不想浪费,要做一件让自己骄傲一辈子的事。”
……
“我叫李玟玟,我爸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我虽然不能上大坝,但我在这里也在拼搏!”
……
“我叫张新宇,我想当兵,和堤坝上的英雄们站在一起。”
“我叫曹小曦…解放军叔叔,加油!”
“我叫蒋海洋”
“我叫唐奕我崇拜你们!”
“我叫吴宁我是千千万万中华少年中的一员,我们与你同在!”
“我叫”
“我叫”
“我叫徐倩,我是你们身后保护着的人”
“我叫齐磊,一个长不大的小屁孩儿”
“然而,正因为你们的守护,像我这样的小屁孩才可以安心不用长大。”
一大段类似电影蒙太奇结构的组合画面最后,齐磊在镜头前,把一个信封亲手交给记者。
“这是二十多天来,我们53个小伙伴卖袜子挣到的19998元,请记者阿姨帮我们转交给抗洪一线的解放军叔叔。”
画面渐渐淡去,最后定格在一张合照,那是53个少男少女溢满笑容的合照。
主持人画外音响起,“志在少年少年有志!”
“谁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谁敢不相信他们是未来的栋梁!?”
“在齐磊同学交给本台记者的信封中,除了19998元,还有一封信”
“那是53个少年写给抗洪英雄们的信。”
“信中只有一句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接下来,新闻还没有结束,省台记者将用齐磊他们捐款买的一线所需的物资,亲自送到解放军面前。
省武警总队的一个上校军官收到物资,看到齐磊的那封信,激动的眼眶泛红,郑重地朝着镜头警了一个军礼。
“请全国人民放心!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一定还在!!”
在上校军官的铮铮誓言之中,整整十五分钟的专题报道终于结束。
“”
“”
徐家除了电视的声响,再无它音。
徐文良报纸就那么擎着却没看一眼,章南目光呆滞,手上的毛衣也打错了。
良久,徐文良感叹:“这是省台的文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4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