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09


如今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实权未必比部院大臣小,堪称近几十年来最有权势的武臣。
后世有这么一句评价,在大明中期,郭勋是唯一一个能以武臣身份,干涉文官政务的人。
另外,郭勋郭侯爷还组织编写了《大明英烈传》,特别美化突出了他的祖先郭英......
话说回来,虽然别人未必清楚,但秦德威却知道,张瓒去年能当兵部尚书,全靠郭勋疏通了嘉靖皇帝。
其后在王师叔的考察问题上,秦德威又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了兵部与都察院的联动,这里面细思极恐。
又在第一次廷推上,秦德威这样有心人就能注意到,张瓒确实是根据霍韬意图发言。
到此秦德威基本可以确定,兵部张瓒真的在配合霍韬,推断起来必定是武定侯郭勋居中协调指挥。
至于郭勋和霍韬,那当然是有大礼议战友的交情了。
所以桑御史抛出弹劾郭勋的奏疏后,霍韬和张瓒怎么可能在奏疏上联名签字?
如果霍韬当时不主动退出,桑御史可以公开奏疏内容,捅出霍韬、张瓒不敢弹劾郭勋的事实!
然后宣扬他们两个人都受郭勋指挥,不管这是不是事实,说出去就有效果!
郭勋是武定侯,是武勋武臣,先想想这个身份。
再想想如果让文官们知道,一个武勋企图借着霍韬操纵吏部尚书推选,还已经控制了一个兵部尚书,霍韬当场会是什么结果?
在别人眼里,兵部张瓒确实一直在附和霍韬啊,太实锤了!
所以这个奏疏在群情汹汹的廷推上,在最敏感的关键时刻,可以狙击霍韬,让霍韬放弃和退让。
王廷相弄明白这里面弯弯绕绕后,长长的叹了口气。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还是新一代年轻人太阴险了?
你秦德威怎么就能想到,用郭勋这档子没实证“莫须有”的事,去恐吓霍韬和张瓒的?
就一个推选撕逼的事情,被你秦德威整得一环套一环,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懂,别人还能有庙堂游戏体验吗?
秦德威则很想表示,你老王也别说别人阴险,未来飞扬跋扈的郭勋还不是被你们阴死的?
嘉靖朝因为皇帝奇葩,所以导致奇葩人物也特别多,郭勋也算是其中一个。
此人自恃君恩,以武臣身份不停干涉政务,插手文官的事情,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不由得又是一番感慨。
人啊总是贪心不足,在此敬你郭侯爷是条汉子,居然敢与进入巅峰期的文官集团抢饭吃。
难怪五六年后,王廷相疑似坑了一把郭勋,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似的,送了郭勋进天牢。
接着夏首辅不惜触怒嘉靖皇帝,也要在牢里下黑手弄死郭侯爷,然后夏首辅又被严嵩抄了后路......
由此可见,文官们对郭勋是多么厌恶。
秦德威继续解释:“所以呢,并不是与你老人家见外,实在是你身份高,不适合拿着这样奏疏冲在一线。
御史弹劾郭勋那是日常撕逼,你王尚书要弹劾郭勋、威逼霍韬张瓒,那就是大规模党争了!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保我师叔上位,所以就不要节外生枝,再弄什么党争了!
再说了,御史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冲在最前线的炮灰吗!
御史这样一个七品官,丢了也不心疼。您这样的正二品可不一样,不能轻举妄动。
还有,这个事已经过去,就不要外传了,老前辈你自己知道就好。”
===第五百一十四章
翰林该做的事===
每次廷推结果出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因为父亲到京,独眼严监生从国子监请了假,专门在家侍奉父亲。
当日午严监生就守在长安右门外,廷推结果传出来后,便一路策马狂奔回家。
又进了书房,对父亲严嵩叫道:“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严嵩很淡定的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好又能好到哪去,坏又能坏到哪去?”
严世蕃禀报道:“好消息就是,父亲被顺利推举为礼部尚书,这事看来就成了。”
对此严嵩波澜不惊,又问:“那你说的坏消息到底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