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309


上元县县衙距离江宁县县衙还不到一刻钟路程,可以说是很近很近,但界限清晰,那边根本不是自己的地盘,去了完全没有任何根基。
那书办摇摇头:“谁知道老爷们怎么想的,二老爷发了话,着董捕头你暂停差事,速速移去上元县!”
刚才被董捕头欺辱的秦差役最为震动,自家大侄子好像一直没太把凶名赫赫的董捕头当回事,难道等的就是这个?
又联想起自家大侄子似乎摇身一变,莫名其妙与县丞二老爷走得很近,莫非这就是大侄子所筹划的?
如此说来,自家大侄子可能真的是二老爷的军师
趁着董捕头心乱如麻,秦差役悄悄溜走了,一路往北急行。接下来他不太清楚该怎么办,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把清楚怎么办的那个人请回来!
徐家族学学堂内,徐世安与秦德威坐而论道。
“我这两日在思考一个终极哲理问题。”徐世安迷茫的说:“我为什么要每天到族学上课?”
秦德威诧异地问:“何出此言?”
难不成这位奶兄弟也遇到心障,对学习目的产生了迷思?可这不是比较高段位的哲学问题吗?
徐老三指着不远处的徐二哥:“我又不像他这种败狗,既没有世袭也没有恩荫。我只需静静等到十六岁,然后恩荫百户就可以了啊,还每天到学堂作甚?”
秦德威:“”
徐世安反问:“难道我说的不对?”
秦德威冷冷的说:“如果你不到族学来上课,我这个伴读不就失业了?我还到哪找课堂?”
“这么说来,我是为了你才每天到族学来的?”徐老三图穷匕见:“那你要如何谢我?南市楼街见识过了,但还没去过秦淮旧院”
秦德威义正词严的教导说:“既然来了学堂,就用心读书!即便你将来不靠功名进取,但多读书总没坏处,足可受益终身,堪比一生之财富!
所以理当安心静气,浸润文理,揣摩微言,明晓大义!怎能三心二意,杂念丛生,为纷纷外物所扰?”
曾先生在旁边听到,有意在学堂里树立正面典型,便拍案叫好:“此言大善哉!孺子便能有此见,他日必定有所成就。”
正在此时,族学门口突然传来吵闹声音,随即又有人在外面高声叫道:“威哥儿你在里头么?县衙巨变!”
这话没头没尾的,直叫学堂里众人听得莫名其妙,什么县衙巨变,这跟族学有什么关系?
徐世安也很迷惑,正习惯性要与秦德威议论几句,却听到身边嗖的一声有人影掠过。然后座位上的秦伴读已经消失不见,再看时,只见秦伴读已经窜到了学堂门口。
曾先生大喝道:“你做甚去?”
秦德威头也不回,边走边说:“江宁县衙有事,需要我回去主持大局!曾先生宽恕则个,容我暂且告假几日!”
曾先生脸皮抽抽几下,县衙出了事情,跟你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有何干系?还敢恬不知耻的说主持大局?你以为你是亲民官?
徐世安一边指着秦德威背影,一边询问曾先生:“请先生教我,此乃安心静气、浸润文理乎?还是三心二意,杂念丛生,为纷纷外物所扰乎?”
曾先生咬牙道:“学习不可只会寻章摘句,亦要经世致用也!”
徐世安撇撇嘴,作为一个资深学渣,早就习惯了双标待遇。
却说秦德威出了学堂,与叔父一同急速返回县衙,果然看到县衙吏役无心公事,纷纷嚷嚷交头接耳。
秦德威不管别人,直入县丞厅,又看到冯县丞没在堂上坐着,正要返回后衙。
“你怎的来了?”冯县丞十分意外。
秦德威答道:“听闻县衙巨变,特来”
冯县丞摆了摆手打断秦德威:“什么巨变,不值一提!本官先要去赴个酒宴!”
秦德威一时无语,董捕头被调换对他来说确实是巨变,就像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被搬走了。
但对冯县丞而言,这就是抬抬手的事,还没一次约会重要。
===第六十九章
镇静养气===
秦德威如此匆忙的跑回县衙,当然是为了彻底将董捕头的棺材钉死,正所谓事不宜迟、夜长梦多。
然后更重要的是,把先前送给董捕头的钱都拿回来,还上王美人的债务,重新获得创作自由。
看着秦德威猴急猴急的样子,冯县丞只觉得好笑。
小孩子就是沉不住气啊,哪有他这种士林精英(三甲进士)、久经宦海(长达四年)、见多识广(当使节慰问过王阳明)之人镇定?
这就是修养的差距!故而冯县丞批评小幕席说:“那董捕头只要被调离本土,就已是必死之人,无非是怎么个死法而已。
你既然要做读书人,自当修习镇静养气功夫,上蹿下跳成何体统?”
秦德威说:“兵法有云,骄兵必败!二老爷万万不可疏忽大意!董捕头此人卑贱狡险,须防此辈狗急跳墙之举!”
冯县丞轻蔑道:“他能怎的?难不成还想杀官造反?”
秦德威想了想说:“办法肯定是有办法,我若是那董捕头,必经散尽家财,献与知县大老爷,只求一个庇佑!”
冯县丞摇了摇头:“不至于此吧,天下有几个人能有此大决心?尤其是还没有到绝境时,那董捕头现在并不知道我们所想,哪会铤而走险。”
秦德威也说:“小的就是举个例子,尽量避免夜长梦多而已。二老爷欲借此恶獠刷官声,须得展示雷霆万钧之势,方可震慑人心!”
正说着话时,有个刑房书办来到县丞厅,对冯县丞行个礼道:“方才大老爷那边发下话来,将刑名之事收回自理,不劳烦二老爷辛苦了!”
大明衙门权力格局与前面朝代不同,实行的是正印官专断制度,权力集中在正印官手里,大事小事都是正印官拍板决策。
而佐贰官职责没有一定之规,具体干什么多是靠正印官分配事务。在县衙里,知县正堂是正印官,而东院的冯县丞就是佐贰官。
之前知县懒得自己审案子,将刑名事务分配给了冯县丞,所以冯县丞才会放告审案,署名也是理刑县丞,但判书仍然要拿到签押房去盖知县大印。
可如果知县将刑名事务收回,冯县丞就暂时无事可做,更没有权力再执法司法一把抓了。
被闲置又不能打黑除恶,那已经预定好的官声从哪来?还怎么去图谋当御史?
所以知县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收回刑名大权,明摆着就是故意设置障碍,跟他冯二老爷过不去!
想到这里,冯县丞一个闪现从公座台基上跳了下来,撸了撸袖子就往外走。
秦德威死死拉住冯县丞腰间玉带:“二老爷你要作甚去?”
冯县丞怒不可遏道:“你放手!吾欲找堂尊理论去!”
菜鸡新手就是沉不住气啊,秦德威暗暗感慨,连忙劝道:“二老爷你也是读书人,自当养气镇静,上蹿下跳成何体统?
即便二老爷要去理论,也得先弄明白县尊的意图,不然去了又有何用处!”
冯县丞依然怒气冲冲:“还不是看你我想出了调虎离山之计策,便从树上跳下来摘桃儿!如今那董捕头就是一只死狗,谁都可以打得,谁都可以换来官声!”
“未必见得啊,二老爷你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秦德威又劝道:“也许县尊是觉得捕快调换后,初期可能会有个磨合。
而磨合期最容易出问题,二老爷你又经验短浅,故而暂且将刑名事务收回,此乃老成稳重之举也。”
不劝还好,被这么劝冯县丞反而更生气了,瞪着秦德威喝道:“你到底是站在哪边说话?你是不是怕得罪了那县尊,明年县试不能过关?”
卧了个槽!秦德威还能说什么,无可奈何的松开了手:“二老爷您请便!”
望着冯县丞那高大强壮的背影,秦德威又赶紧补充了一句:“有话好好说,千万别动手!”
冯县丞气咻咻得出了县丞厅,又出了东院,直奔正堂后衙而去。
这江宁知县姓吴,五十多岁数,此时正在公房内写字,得到门子禀报说县丞来访,挥挥手就传令放进来。
正堂官有正堂官的体面,换成一般访客,就让师爷出面打发了。但冯县丞位份上属于县衙同僚,总得亲自见见。
冯县丞进了房,对着吴知县拱拱手然后说明来意:“方才闻得刑房传话,道是堂尊意欲自理刑名之事,下官不解,莫非是下官有了什么过错?”
吴知县放下笔,充满关爱的说:“无须大惊小怪,只是与上元县调换了捕快,交接期间最容易出疏漏。
本堂担心你年轻历练少,有想不周到之处,万一出现差错,于你考核也不美。故而暂时将刑名之事收回,等待各方稳妥无事后,再重新让你理刑。”
老前辈拳拳回护之心真真是溢于言表,冯县丞感觉自己简直就像是被按着头强迫感动。
不过他又愕然发现,吴知县的话与秦德威刚才所言相比较,词句或许有所不同,但意思却是一模一样!
只凭胸中一口气前来讨说法的冯县丞卡壳了,因为他完全没有预案,不知该如何回应。
难道拍着胸脯吹牛皮说自己没问题吗?那是秦德威这种小屁孩才会干的事儿!
老前辈继续展示对年轻人的关爱:“听说你对刑名条文尚不是很熟悉,正好趁着这段时间仔细研读律例,努力充实自己,准备再承担重任!”
冯县丞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拱拱手又出来了,兜兜转转才半刻钟时间,又回到县丞厅。
只见堂中空空荡荡,冯县丞又抓了门子问:“秦德威人呢?”
门子壮着胆子回复说:“秦小哥儿原话说,忽然想到三国田丰故事,怕二老爷回来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要发作他,所以去大门那里避一避,免得彼此见面尴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