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309


这张试卷不用写履历了,节省了大量空间,全纸面差不多能写五千字。
秦德威不吃不喝,二话不说,继续开始低头水字数。
等到了下午时候,陆陆续续有人开始交卷。到东角门将试卷交给执事官员,遍可以出宫回家了。
不过再次进入忘我状态的秦德威丝毫不关注周边情况,直到他又一次写满了试卷纸面。
此时日头已经西斜,大部分考生都已经交卷走人了。
一直在关注秦德威的桑御史十分骇然,两张试卷都写满的话,加起来已经是八千字了!
什么也不用说了,他真的在见证历史!
等秦德威再次举手时,桑御史不等秦德威说话,又一次给秦德威发了张试卷。
天色渐渐变暗,考生只剩秦德威一人了,依然在奋笔疾书。
所有现场执事官员全都冒着犯禁风险,远远的围了过来,仿佛等着一个奇迹的诞生。
本该在东角门的收卷官站在不远处,忍不住提醒说:“殿试不给火烛,天黑必须交卷出宫!”
秦德威扔下笔,瘫坐在地上,穿越以来最辛苦的一天终于结束了!
众执事官员虽然碍于条例,不敢凑近了细看内容,只能远远的望几眼试卷。
第三张试卷纸面上,差不多写了小一半六开面,两千字左右。
第一张纸写满约摸三千字,第二张纸写满约摸五千字,加上第三张两千字,合计就是万字左右!
大家当年都是这样考过来的,都经历过殿试。
可是用一白天时间,写一万字策文这样的事情,连想象都不敢想象的!
如果不是无脑胡乱填字的话,这踏马的简直就是神迹!
当年罗伦写了六千字,已经被惊为天人,视为天才的极限了,谁能想到还有人能写出万字!
众人神色复杂,望着瘫倒在奉天殿外的少年,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人?
此时累到不能动的天才心里简直日了狗,能不能不要像看猴一样围观,赶紧让官军扶我出宫回家!
大明小学生
===第四百三十六章
但他写了一万字===
当今天最后一份试卷送到弥封官杜启溪杜郎中手里的时候,杜郎中感觉自己的差遣受到了侮辱。
前文说过,他的差事就是把所有试卷上的考生信息封住,让阅卷之人看不到姓名,理论上保证公平。
可别人的试卷都是一张,只有秦德威的试卷是三张,那么把秦德威的个人信息密封住,还有什么意义?
日写万言这样的轰动事情,肯定会从考场流传出去,谁看到了这份试卷,也能确定就是秦德威写的。
杜郎中叹口气,将秦德威试卷第一张前六开面,也就是考生信息部分折叠起来并糊住,再盖上弥封关防。
官场本来就是一个讲究形式主义的地方,欲盖弥彰自欺欺人这种事情不寒碜!
然后又将这份试卷的三张纸面头尾衔接着糊上,连在一起后,看着像是完整的一件东西了。
只是试卷厚度是别人的三倍,依然醒目。
至此所有弥封好的三百二十五份试卷,全部被送到文渊阁,有官军看守。
而所有读卷官们,今晚将宿于礼部,阅卷期间不能回家,明晚还是要在礼部住宿,这也是嘉靖初年定下的规矩。
因为殿试期间,如果大臣白天在文渊阁看试卷,晚上又回家的话,总是会有风言风语,甚至闹得沸沸扬扬。
近些年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嘉靖八年时,前首辅杨一清阅卷期间,晚上就使人传唤小老乡唐顺之来自己家里。
他当然是想问唐顺之试卷所写内容,给已经是会元的唐顺之再弄个状元,但唐顺之脸皮薄不去见杨一清。
又比如正德六年时,前首辅杨廷和还是次辅的时候,白天在文渊阁看试卷,晚上就回家见应试的儿子杨慎,不然一代巨星杨慎的状元怎么来的?
名臣贤相尚且如此,更别说奸臣了。
大明科举制度设计总体上或许是想公平的,但近年来,殿试却经常比会试、乡试不公平。
嘉靖皇帝也烦这种大臣回家后串联的事,几年前就下诏读卷大臣集体在礼部住宿,看卷结束前不许回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