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1309


直到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会试开始,张学士还是如梦如幻。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当一次主考官,收上三百来个进士门生。
虽然不明真相,但是张学士凭直觉也能感到,自己能当主考官,绝对与秦德威有关系。
感觉认识了秦德威后,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了,这秦德威是不是有旺师命?
做人要知恩图报,所以应该投桃报李啊。
说起这会试的考试过程,与乡试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乡试是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场,会试则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场。
据说大明开国后制定科举制度时,制定完乡试程序,然后直接复制了一遍就是会试程序。
细微的区分有一些,但也是无关紧要的差别。
比如会试入场搜检,会更温柔体面一些,毕竟能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老爷了,不是酸秀才。
而且大部分举人,也不会冒着丢掉宝贵举人功名的风险去夹带舞弊。
又比如,会试同考官比乡试多一倍左右。南直隶乡试同考官是九个,但嘉靖十四年会试同考官则是十七个。
以后同考官还会膨胀到十八个甚至二十来个,形成一个人文名词叫“十八房”。
十七个同考官,与乡试一样是以五经分房,其中最多的还是诗经易经,最少的依然是春秋经和礼经。
乡试春秋经是一房,会试春秋经则是两房。
其实只说人数,这次会试考生四千多,比起南直隶乡试考生三千一百人,也就多了一千来人。
具体到春秋经举子,多了六七十个而已,总数二百五左右。
这就意味着,假如某主考官想去春秋经房搜卷,负担不会增加太多......
如果想去诗经或者易经房搜卷,那可能就要在一千多份试卷里搜索。
这次主考官张学士还是没等来自己想要的试卷,只能叹口气,然后去春秋经房搜卷,但却遇到了障碍!
前文介绍过,主考官跑到各房去搜卷,是对同考官很不礼貌的行为。
乡试时还好,各房同考官都是各地学校教官,谁敢阻拦翰林张学士?
而会试各房同考官,有十来个也是小点的翰林,其余都是六部、科道京官。
这些同考官虽然不如主考官,但地位也并不差,都是有脸面的清流,张学士如果跑过去搜卷,就会让对方很难堪。
比如春秋经房的同考官叫做费懋贤,嘉靖五年的进士,然后馆选为庶吉士,现在已经是翰林院修撰了。
而且他爹叫费宏,科举神童之一,大明最年轻的状元,嘉靖初年的前首辅,现在还活着!
面对跑到自己这里搜卷的主考官,人到中年的官二代费懋贤也很不爽,拒绝说:“张前辈但在正堂安坐,在下自然会挑选佳卷呈送!”
张潮也不废话,“搜卷补遗,也是主考官的职责所在,费大人不要阻挡!”
费懋贤的官二代脾气上来了,顶撞说:“我若坚拒不从又如何?”
张学士也不含糊,直接威胁说:“尔若不从,你们这房试卷,我全部不收!”
费懋贤真惊了,质问道:“前辈你胆敢如此!不怕大坏典制,被弹劾追责吗!”
张学士不以为然:“此生能主持一次会试,已经是侥天之幸了,还有什么其它奢望?
大不了罢官去职,回乡闲住去,我是无所谓的。就是你这房一个不中,你又如何向上下交待?
会试结束后就是一锤定音,除非舞弊实证,没有可能再更改结果!”
费懋贤:“......”
真是疯了疯了!这是想同归于尽吗?张潮怎么突然跟换了个人似的,简直有点玩世不恭般的无赖之极!
费二代最终还是惹不起耍光棍的,放了张主考在房中搜阅试卷,然后张主考挑了三四份拿走了。
会试还是要注意点掩人耳目,所以张主考没有单独拿一份,混了几份一起。
会试阅卷时间是很紧张的,二月十五日才考完第三场,等所有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完毕,基本就是二十日左右了。
然后按照规定,二月二十七日填榜。填好正榜后,便张挂在礼部,这会试榜也叫做甲榜,去年乡试那个叫乙榜。
会试考完后,秦德威还是继续在家当乌龟,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总是小心无大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