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1309


夏言抬眼看去,只见得诗云:“斗柄瑶光正向辰,御苑叹游奉北宸。时有微云腾紫气,还因春雨净芳尘。
幽潭碧树迎仙仗,画舸朱栏列近臣。欲识君王同乐意,普天今是太平人。”
夏言大吃一惊,抬头看向秦德威,很有点不可思议。
秦德威这首唱和,一看腔调就是“应制诗”,写给皇帝这种读者看的。
也就是说,秦德威看出了原作是御制诗。
本来夏师傅拿出这首“原作”给秦德威,其实也是一种考验的小心思,没想到被秦德威居然真能看出来。
果然如同冯恩所言,此子的政治嗅觉极其灵敏!
惊叹完毕后,夏言又重新读了一遍秦德威写的这首应制诗,细品之下感觉还真不错。
在“应制诗”这种有固定套路的命题作文里,已经算很好了,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去用。
秦德威在旁边,大着胆子议论说:“进呈御览的应制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
人人都知道,要体现出富丽堂皇、人间富贵的皇家气象,还要有雍容醇雅的华贵感。
但如果用惯常手法,以金玉锦绣等字眼入诗,又显得俗不可耐。
举个例子,宋代晏殊有句云: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穷人家能有这样富贵气象吗?
所以我以为,能于山水园林情景中见气象方为上品。另外还有......”
夏言听着秦德威的讲解,颇有收获,频频点头。
这些拍马屁诗文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文字游戏,无关紧要,但对于夏言来说,意义绝对不同。
毕竟在夏师傅这里,诗文是与皇帝进行精神交流(拍马屁)的工具,是他维持政治生命的重要道具。
论起如何用诗文拍皇帝马屁,后世大清经验丰富、天下无双......
拥有这些经验的秦德威随手又写了一首:“簪裾鹄侍彩云端,酾酒临流圣泽宽。碧玉桥头双斾引,绿杨阴里万人看。
西园击楫过瑶岛,北岸扬舲到激湍。惠霭和风偏此日,还知天意与同欢。”
一边指着一边现场教学:“你看,这头两句,云端是高,临流是低,是不是高低错落......”
这样一直说到深夜,夏言意犹未尽。秦德威见好就收,主动提出告辞。
今天简直完美!两个文明一起抓,诗文这个东西也是很重要的,不比军国大事差啊!
夏言在书房亲手收拾今晚的文稿,然后突然醒悟,找秦德威过来的本意,是为了什么来着?
踏马的,冯恩说的果然没错!如果不留神,就很容易被此子带偏节奏!
===第三百零三章
完美的剧本===
莫道夜归迟,总有更晚的。
半夜三更,秦德威和两个随从提着夏府灯笼,摸黑穿城,回到了东城三吴会馆。
秦德威忍不住对马二说:“我受够了!明天举大事就算了,过了明天一定要搬到西城!”
其实秦德威也挺奇怪的,为什么夏师傅没向他询计问策?冯老爷写供状捧霍韬之后,未来应该怎么办?
但不问就不问吧,也许夏师傅道行高深,根本不用自己事必躬亲的指点,还是不要交浅言深了!
在三吴会馆大堂,秦德威又看见了东厂佥书司旻,不由得想到了上辈子某些跑客户的社畜。
便很同情的问:“你这么晚还在等?又是被上司催着来劝我的?”
司旻有气无力的问道:“你到底从不从?厂公说了,只要你肯合作,还送你一笔巨财!他日你若功名不遂,可到东厂任职!”
“不从。”秦德威很干脆的回答。
“哦。”司旻懒得多说,起身走人。都这么晚了,社畜早没激情加班了,应付完工作就赶紧回去睡觉。
秦德威也没在意,洗洗睡了。
按照计划,明天还要带着冯行可去长安右门外敲登闻鼓,这才是重要的事情。
次日早晨,司旻向厂公毕云禀报情况,只说自己昨日对秦德威百般游说,一直劝到了半夜三更。
只是那秦德威抵死不从,自己也无可奈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