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0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309


一道旨意让大同巡抚、总兵都革职并押解进京容易,但是靠谁来执行?
总督秦德威作为被弹劾对象,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大同镇除了总督、巡抚、总兵之外,就没有够分量的官员了。
钦差郭勋犯罪嫌疑同样很大,更不合适,看来看去,似乎只有陆炳可以负责执行了。
------题外话------
感谢两位新盟主,加十块钱牛肉、小白说骄阳似我。这章是为了感谢大家今天的鼓励,不算盟主加更,我会另抽时间尽力为盟主加更。
另外,虽然其他打赏没有直接点名感谢,但我一个一个都看过的,虽然记不住那么多名字,但至少会看过,在这里也一起感谢了。
还有,秦德威的封赏,我一直没有想好,大家一起来参考参考啊。
===第七百二十六章
捷报传来之后===
在这个凉爽而清朗的早晨,京城里鸡飞狗跳,几家欢乐几家愁。
先是凌晨四更将尽,五更未到的时候,刑部尚书毛伯温从自己床上,被人叫了起来。
半睡半醒之间,一份诏书被塞进了手里。
他被紧急加了兵部尚书衔,顶替被革职的秦德威总督宣大军务,立刻出发。
对这个诏书,毛伯温是有点心里准备的。
早先听说秦德威被大同镇巡抚总兵一起弹劾了,那肯定要另选人去代替。
只是先前皇上并没把秦德威革职,这次却又明确革职,说明事情起了变化。
但涉及嘉靖男儿的秦德威的事情,不是毛伯温一个尚书所能插手的,上面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然后早上毛伯温就去了兵部,总督出镇外地肯定要从兵部走手续,不来不行。
坐堂管部的兵部尚书王廷相看着来办手续的加兵部尚书衔毛伯温,心情有点复杂,又有点闹心。
怎么说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好,夏首辅的心思是昭然若揭的。
让首辅亲信毛伯温总督宣大,并按惯例加了兵部尚书虚衔,等完事回来后,是不是就顺理成章的把虚衔兵部尚书变实职?
就像上一任兵部尚书张瓒,也是从宣大总督任上回来当了兵部尚书的。
到了那时,他王廷相这个坐堂管部的实职兵部尚书,又何去何从?难道要被迫给毛伯温让位置?
毛伯温对王廷相并没有恶感,但还是忍不住得瑟,就说了句:“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啊,将来若有得罪之处,浚川勿怪也。”
王廷相叹了口气,答道:“宦海起伏,本为寻常事,无所谓了。”
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也怪不了毛伯温,归根结底就是秦德威“败了”而已。
既然靠山败了,自身位置当然就不稳了,这是最基本的官场逻辑。
毛伯温又带了点指教语气说:“早知今日,你们就该拼命阻拦秦德威去大同。
边务兵事最为复杂,要的是老成知兵,不是会写点诗词,又能言善辩就可以轻易把控的。”
王廷相挺不爽的,但也无话可说,这就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谁又能想到,官场罕有败绩的秦德威会在大同莫名其妙的栽个跟头。
以皇帝对秦德威的恩宠,都愤怒的下旨革职了,那事情肯定就无法挽回了。
这些年来,他渐渐疏远夏言,靠向秦德威,得到了兵部尚书。但在未来,却又可能因为秦德威而失去,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两人坐在兵部后堂扯澹,并等着办手续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个兵部吏员跑了过来。
又在堂外站住了,对着王廷相禀报道:“刚收到从大同一路传递过来的露布捷报!
宣大总督秦德威出塞大捷!斩首三千二百,俘获酋首俺答长子!”
卧槽!大堂里两人齐齐虎躯一震。无论是谁,乍听到这个消息后,没人能第一时间接受,都会下意识以为听错了。
纵然是两个官场老人,也觉得事情诡异难测,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空前大胜的秦德威,会先被弹劾后被革职?
又为什么被弹劾和革职后,大胜的消息立刻就传来了?这是巧合吗?
等回过神来,王廷相就挺直了腰板,率先叹道:“早知今日,你们当初就应该拼命阻止秦德威去宣大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4/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