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0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309


但秦德威却对各种实际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管不了的也爱指手画脚,不然首辅夏言也不会忍不了!
其实严嵩也能理解,这都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作祟,每个时代都有人当这样的傻子。
不过谁爱当就去当,反正他严嵩不会当,就算以后能做首辅也不会当傻子。
事功再大,能大得过九十年前的于谦吗?
儿子说得很对,多做多错,热衷于事功反而可能就是秦德威最大的破绽!
想到这里时,严嵩反而安心了,秦德威终究与他是不同的。
靠事功来争夺权力的大臣,与纯粹靠无底线谄媚迎合来获取权力的大臣相比较,在皇帝心目中能一样吗?皇帝最放心哪个?
更别说边务堪称第一大坑,搞得好了是理所应该,搞不好了就是杀头灭门的大罪!
到了次日,严嵩早早就起身,从西安门进入西苑,唯恐错过皇帝的召见。
走到迎和门前时,严阁老却看见秦德威正站在门外。这踏马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像严阁老这样的聪明人不用去问,大概也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姓秦之人,肯定是腆着脸跑过来求见皇上的!
严嵩暗骂秦德威是腆着脸,其实也是有根据的。
如今成熟期的大明朝廷运转,其实是以公流转为主要手段,连传统意义上的朝会都成为礼仪形式了。
臣民有事要说的话,上疏奏闻等待批答就可以了,没有动辄跑过来求见皇帝的习惯。
今日不同古代,官僚体系已经很庞大,如果人人都想面君说事,那早乱套了。
如果想获得随便求见皇帝的特权,最方便办法就是割了小弟弟进宫,再混成太监级别差不多就能行。
不想割小弟弟的话,那先在官僚体系中混到内阁大学士,成为“辅政”大臣。
在官场观念里,成为阁老也就具备了随时求见皇帝的资格,只是没有太监那么方便而已。
为什么近几十年内阁的阁权能渐渐压过六部的部权,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发展起来的。
而秦德威啥也不是,充其量半步入阁的地位,就敢主动跑过来求见皇帝,不是腆着脸又是什么?
严嵩也是暗自得意,你秦德威脸皮再厚,只能在迎和门外干等着,而他严嵩则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去!
别看你秦德威势力扩张很勐,但他严嵩距离皇帝更近!而且官场也要比拼耐性,笑到最后才是笑!
当严嵩走到无逸殿时,突然又意识到,秦德威站在这里求见的时机很微妙!
如果皇帝已经召见大臣开始议事,秦德威再跑过来求见的话,就像是闻着味来的,硬凑上来的感觉十足。
但如果秦德威提前在迎和门请求面君,恰好皇上接下来又要召见诸大臣议事,那不就“巧”了吗,正好一起进来说说。
===第七百一十章
高难度技术活===
严嵩还没进入自己直庐,恰好夏言在无逸殿前晨练,严嵩就对夏言说了句:“秦德威正在迎和门外请求面君。”
夏首辅皱了皱眉头,要吃肉的狼又又又来了?
如果是普通大臣没事跑到宫门外求见皇帝,结局多半是被代替皇帝传话的太监训斥一顿,然后被舆情嘲笑为普信男。
但并不普通而自信的秦德威就被召进去了,此时君臣都在无逸殿前殿。
嘉靖皇帝还是一身道袍,在高台上面南而坐,宛如庙宇里的神像俯视众生。
夏言、严嵩两位阁老在东边,成国公朱希忠、武定侯郭勋两位武勋在西边。
除了还没完成入阁流程的第三位阁老,以及请假回家的皇亲京山侯崔元,在嘉靖皇帝身边日常侍奉的武大臣基本也就这阵容了。
不速之客秦德威拜过皇帝后,就自动站到了东边,位置也自动在严嵩后面。
嘉靖皇帝兴致不高的开口说:“为求长生计,有高士建议朕深居静修,少与凡人接。
朕反复思量,若闭关修炼一二年,期间令太子监国,如何?”
首辅夏言、大学士严嵩、国公朱希忠:“......”
为什么说伺候嘉靖皇帝是难度极高的技术活?这就是原因了。
嘉靖皇帝会经常抛出些匪夷所思、模棱两不可、怎么回答都不对的问题,让人难以接下来。
只有靠推荐“高人”而卷土重来的郭勋,以及“全知”的秦德威并不意外,还有心情互相看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5/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