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界第一因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565


听到这声音,茶馆掌柜也坐不住了,忙起来拱手作揖,一脸紧张的示意说书人赶紧回话。
“回刘公子,我……”
那说书人脸色不是很好看,正要拒绝,就见得一道黄影坠在面前,发出‘啪嗒’声响。
“金子…”
有人喉头滚动,眼神发热:“少说也有五两!”
大明物价波动并不大。
一枚铜钱,在盛年可以买两张烧饼,寻常年景,也就两枚铜钱买一张。
五两金子,换做铜钱就是五万枚!
但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金子可比铜钱珍贵的多了,在场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见过金子长啥样。
不少人伸长了脖子去看。
“……不敢当公子赏。”
说书人愣了好一会,才咬牙捡起了金子,却没揣到兜里,而是放在长桌上,不敢收下。
他虽然是外来的,可也听说过‘三尺刘’的名号。
哪里敢收他儿子的钱?
“既然公子喜欢,那就再说一段。”
说书先生认栽,醒木一拍,先念了一段开场诗,才缓缓说道。
“长留山大败传遍天下,皇帝老子脸上怎么挂得住?老皇帝大怒,责令聂文洞必须将其擒拿,送往京城。”
“……那长留山绵延不知多少里,其间山高林密更有瘴气,凶人,聂文洞几次围剿,不但无功,反而损失不小……
直到老皇帝龙御归天,方才又告一段落。”
……
“可谁知,当今继位数年后,不知从哪里也听到此事,听闻聂文洞居然还没将冀龙山擒拿归案,登时大怒,险些将其斩首。
好在群臣劝解,这位聂大州主,才保住了小命。但也知道,自己若不能杀得冀龙山,只怕前途无望不说,小命迟早要完……”
“……又一次无功而返,聂文洞再也无计可施,只得上书朝廷,本想请辞,却请来了另一位名动天下的大人物!
据说,这位还是他当年读书之时的一位同窗!”
……
说到此处,说书先生话音一停。
按照往常的习惯就想下场讨赏钱,但没等小厮反应,楼上声音又响了起来:
“名动天下?是个人,就能名动天下?果然是个说书的……”
“呃…”
说书人硬生生将讨赏钱的话吞了回去。
杨狱看的摇头,被人逼迫果然水平下降,后面这段,说书先生明显没有之前上心。
有种尽快结束的急迫。
“公子却是说的差了,这位大人物,想必各位也都听过名头才对。”
说书先生明显不悦,却也不敢发作,只能软软的顶了一句:
“这位就是人称一叶青天,又号刚峰的徐文纪……”
===第十五章
云州徐文纪===
“徐文纪?”
楼上传来一声诧异惊呼,楼下一众人,也都哗然。
说书往往夸大,说书人口中的名动天下,一众看客原本也没谁在意,只当是个噱头而已。
此时听得‘徐文纪’三个字,一众人这才震惊起来。
杨狱心头也是一震。
人的名,树的影。
徐文纪之名,或许在其余地方未见得有多么了不得,可在青、云二州,却是大大的有名。
甚至少有与其相比者。
徐文纪,本名徐冲,云州,谢良府生人,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穷秀才,不善于营生,家中虽非赤贫,可也并不富裕。
可至其三四岁时,其父亡故,家中田亩尽被族人霸占。
其母以死相逼,方才没有被夺走住所,靠帮人纺纱、洗衣维生,带大了徐文纪。
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徐文纪,不喜读书,好任侠之风,整日厮混在街上。
直至某日,其母身染重病,将其叫至床前,垂泪道:
“儿啊,待为娘死去,你万不可让为娘入土为安与你父合葬,只点一把火,将为娘烧了,洒在山里吧!”
徐文纪大惊,忙询问为什么。
其母老泪纵横,只道:“你父死后,为娘首节十年将你带大,不指望你光耀门楣,可你如此厮混,朝不保夕,或有哪日,徐家就将绝后。”
“为娘如何有脸下去见你父亲?”
徐文纪幡然悔悟,自此刻苦读书。
可其荒废了多年,悟性也只中人之资,哪怕之后刻苦自律到老师先生都敬佩的地步。
二十六岁,也只堪堪得了个秀才罢了。
与其有过一面之缘的聂文洞,在这一年,年仅十六的聂文洞,已然连中三甲,闻名青云二州。
经此一事,徐文纪明白自己不能在科举上蹉跎一生,亦然弃笔,回到云州老家,从底层做起。
用了三十年,从云州小县的捕头,一步步走到了京都之中。
而那时,比其小了二十岁的聂文洞,已是青州州主,封疆大吏。
然而,随其进京,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才开启了其传奇一生。
其斗贪官,正风气,整顿吏治,肃清京都不正之风,甚至于扳倒了权倾朝野的首辅‘王清临’。
无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可其终归是做到了。
而他的人生,还远不止如此。
因其在朝堂树敌众多,终被贬斥幽州任一府府主,幽州地处边疆,常年有金帐王庭的骑兵扰边。
可他只用了七年,就将其所在之府打成铁板一块,更辐射至整个幽州。
仅以其可用之兵,就击败了让朝堂衮衮诸公畏之如虎的金帐王庭左汗王‘那由都’。
经此一站,他彻底名动天下,官至兵部尚书,先皇口称其‘国之柱石’。
如此人物,居然被调来了青州平叛?
难道青州已然糜烂至此?
亦或者,新皇并不喜这位两朝元老,国之柱石?
“如何会是徐文纪?”
二楼雅间的门被推开,一着蓝衫的贵公子在几个下人的拥簇之下走了出来,手中折扇一指那说书先生:
“徐文纪要来青州,这般大事,本公子怎的不知道?”
“这……”
说书人苦笑一声,拱手作揖:“京都至青州路途何其之遥远?想来消息尚未传至青州吧……”
说到后来,他的脸色有些僵硬。
说书,说书,本就是三分真来七分假,还有两分要夸大,往日里,却又有哪个看客会这般较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5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