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第10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3/1272


封君们逐渐放下了戒备,同时,也接纳了萧延这么一位国相,毕竟,萧延跟他们如今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反而是在某些方面,萧延还能帮助他们,比如大汉的资助,一些封君之间的矛盾等等。在正式确定了自己的地位之后,萧延这才提出想派人去滇国之外看看的想法。
封君们自然也不会反对,国相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难道还要让他失望吗?
不知不觉之中萧延取代了原先的滇王的位詈,而且还是所有封君们最期待的那种,什么也不管,偶尔提出一两个不过分的要求,没有权力欲望,不会谋害他们,这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大王啊,若不是他是大汉派来的,真应该扶持他登上王位!!!
宣室殿内,刘长看着西南所传来的奏表,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随后又拿给赵昧去看,赵昧看了许久,不由得赞叹道:“陛下识人之明,当世无双啊!”
“您所派去的三个人,果然都没有辜负您的信任,都做出了不少的事情。”
刘长咧嘴笑了起来,“你知道我阿父当初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吗?就是因为会用人!蜀郡的官吏们奸恶,也就需要陈买这样的人去治理,巴郡的情况没有蜀郡那么严重,只是蛮夷众多,官吏多有不合,那些骑兵能帮着灌阿镇住他们,而灌阿本身宽厚,能将这些人都聚集在自己的身边.....至于滇国嘛,封君诸多,寡人又懒得一个一个去杀....萧延前往,最能让他们心安,能让他们继续为大汉当如意"刘长得意洋洋的说着自己的理由,赵昧心服口服。
随即他又问道:“那陛下看来,我该担任什么官职呢?”
刘长不假思索的说道:“其实你来担任苍梧郡守是最合适的.....不过,你迟早是要继承南越王之位的,这些都不必考虑。”
听到这句话,赵昧略微沉思了一下,想想大父那健壮的身体,自己要继承王位.......嗯,还是去苍梧当郡守更靠谱一些啊。
说起大父,赵昧想起了他给自己的书信,即刻说道:“陛下....南越王此刻已经赶到了淮南......
在刘长登基之后,这个老头顿时就不装了,不再是从前那个就快病逝的模样,急忙派人来告诉刘长,说自己要去长安见新天子。
“呵,这老头跑的倒是很快,他不是说自己命不久矣吗?怎么还这么快?”
赵昧笑着回答道:“大父说自己命不久矣,其实跟陛下说唐国贫苦是一个道理。”
“可唐国本就贫苦啊...你不知道....朕每每想起唐国百姓,心如刀割!”
刘长悲痛的说着,忽然又抬起头来,问道:“不知南越王可能慷慨解囊?拯救一番唐国百姓?”
“陛下登基,南越王肯定不会空手而来....”
“那就好,那就好,老人家一路奔波,也是幸苦了,朕会吩咐沿路的官吏们,照顾好他从厚德殿出来的时候,刘长险些撞上了狂奔而来的刘启。
刘启的脸上满是惊喜,他瞪大了双眼,手里还拿著书信,他一把抓住刘长的衣袖,“仲父?!阿父给我说的是真的吗?我真的要去西域当王了吗?!”
刘长不屑的看着这个没出息的犹子,“不过万户的土地,看你激动的样子!”
刘启摇着头,认真的说道:“仲父,我井非是因为封土为王而激动,我只是因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激动......仲父,请您现在就封我为王,让我去西域吧,我绝对不会让您后悔的,我一定用稽粥的脑袋来祭拜“啪...
刘启的话还没有说完,刘长就朝着他的脑袋上来了一下。
“再敢说祭拜朕,朕就先把你给祭了!”
刘启不敢说话了,只是热切的看着刘长,刘长从来没有看到这傻孩子这么激动的样子。
“启啊......朕给你说,西域那里,跟你所想的不同,那里很遥远,你一旦过去了,只怕跟你阿父,十年都未必能相见一次....何况,那里的言语风俗与这里不同,我也不能给你多少士卒,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来办,那些蛮夷肯定不会对你完全服从刘长认真的解说起了那里的艰难,说实话,封到西域,任何人都难以接受,这不是奖励,这是惩罚啊,也就刘启这个傻小子,才会如此的激动,想着自己能一展才华,而刘长很理解他,在刘启的年纪,刘长也是这般,想着自己能很轻易的就治理好唐国。
可刘长的这些话,在刘启这里就仿佛是一道道他乐意去突破的挑战,他听的更加激动了。
“就这,就这,我要去的地方就是这里!”
“仲父!!我愿意为您镇守在西北,任何人想要挺进长安,就先杀了我,然后再杀了祥,才能来到长安!”
===第362章
差点老年早逝===
吴国,广陵。
吴王面色肃穆,跪坐在上位,在他的面前,摆放着诸多的奏表,这些不只是来自吴国,甚至还来自楚,长沙,南越等...作为吴王,却可以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这并非是吴王僭越,这是刘长所给与他的权力。
南国远不如北,对于如何治理南国这个问题上,能省事绝不费力的某位厉王,选择让自己的仲父在名义上监察,让自己的兄长来总领其事,吴王大概是除却原先的唐王之外,大汉权势最大的诸侯王了。
若是在刘盈时期,拥有如此权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有喝酒的风险。.
可是在刘长时期,就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别说刘长有足够的威望能镇压住南部就是南国全部联合起来谋反,也不够唐国打的,南方诸国这些年里在南越的山里抓猴子的时候,北方诸国可是在跟匈奴死战,什么燕,赵,齐,河西,梁乃至南北军都是刘长的死忠,双方土卒的战斗力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更别说那些因为战事而崛起的一个又-一个彻侯们。
除非他们都躲进南越山里当猴子,否则就别想谋反这类的问题了。
就是在南方,楚王,吴王,长沙王,南越王,都与刘长的关系非常的亲近,这些诸侯王们都还算靠谱,不会做出喝多了带着几十个人不带弩甲就谋反的事情来。
刘恒也没有辜负刘长的信任,他在吴国治理政务,亲自选拔了一大群的人才,应高,田禄伯,周丘等等...他确实继承了其阿父的识人之明,在正式接手南国大事之后,他先后联合各国,一同做出了诸多的改变,例如一同修建道路,水渠,讨伐贼寇。
而刘恒所做的诸事,出发点都是在民生之.上,他力图改变南国的情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让南国拥有更多的基础建设...他的政策从各方面出发,成果显著,他以身作则,开勤俭之风,重用贤臣,明察是非,勤勉治政,处置南国大小事务,有错即刻改正,发现问题绝不隐瞒。
这种勤勉,这种节俭,这种认真,简直跟高皇帝...完全不一样。
就刘恒一天要操办的事情,可能比得上某位厉王一年的工作量,刘恒常常因为政务而熬到深夜,甚至为了节省烛火,坐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借着月光来观看奏表,吴人无不惊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3/127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