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9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1622


在东北打仗,
必须关注天气。
明军在萨尔浒之战大败,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顾天时。
说是四路大军围剿,
但居然在农历二月出兵,一些地方还是冰天雪地,
甚至接连下了几场雪。大雪封山之下,鞑子又在山中设置障碍,导致明军的四路大军,
有的行军速度快,
有的行军速度慢,
被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大明的前线将帅,
当然知道这样不行,可耐不住文官一直催促啊。
方从哲、黄嘉善、赵兴邦等官员,
一直催一直催,说再不出兵,粮饷就撑不住了——战争状态的军饷更高,
早点打完仗能省很多军费。
无奈之下,杨镐硬着头皮出兵,
这种糊涂仗不败才怪,成就努尔哈赤以少胜多的威名。
雪天被努尔哈赤利用过,
雨季也被努尔哈赤利用过。
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偷袭开原,
后金贵族全部表示反对,因为雨季已经来临了,根本就没办法行军。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学曹操不带辎重,只带一些楯车,冒雨杀到开原,大明军队散在城外各处,
根本就来不及回城集结。
于是,开原陷落,铁岭陷落。
多尔衮提出的作战方针,就是在雨季跟大同军打仗。
虽然淋雨之后,
八旗兵的弓弦会变软,箭羽遇水收缩影响命中率。但弓箭还是能射出去的,大同军的火炮却打不响,大同军的火铳也打不响。
当初的盖州攻防战,满清损失太多火炮。再加上大同朝廷严禁火药北运,满清无法入关购买火药,满清的火器部队已经大大缩减。
多尔衮想打胜仗,只能在雨季打,这是他一直耗时间的原因。
现在威宁营失陷,多尔衮就算撤军,也得等雨季再撤。到时候,把辎重运进耀州城,满清主力轻装撤走,顺便诱使大同军在雨天作战。
……
李正看着粗糙的沙盘,将大同军的旗帜,插在威宁营的位置,说道:“迟则一月,早则半月,辽东雨季就快到了。这个多尔衮,耗粮肯定耗不过咱们,却一直跟咱们耗着。我看啦,他就是在等雨季来临!”
“正好,真刀真枪打一仗!”胡定贵说。
大同军缩在营寨里不打仗,多尔衮同样缩在营寨里不打仗。特别是代善率军离开之后,多尔衮的兵力更少,就更是一直加固防守营寨。
萧宗显说:“幸好早有准备,去年运来了许多长枪。足足八千杆制式长枪,本来是要扩编武装农兵的,现在全部给火铳兵换上。火铳就算装了刺刀,也肯定不如长枪好使。”
大同军的燧发枪,阴雨天或许还能用,大雨天多半无法击发。
李正笑道:“将长枪从盖州运来,都发下去操练操练。自拿上火铳之后,火铳兵只练刺刀,长枪手艺怕是都生疏了。”
今年的雨季,来得有点晚,半个月过去只零星下雨。
八千杆长枪运到耀州城外大营,只够两个师的火铳兵换装。
火铳兵们轮换着列阵操练,他们大部分属于农兵出身。而农兵训练的就是枪阵,如今再拿起长枪,立即回想起以前的岁月。
至六月中旬,雨天越来越多,但还没迎来特大暴雨。
多尔衮开始向耀州城转运物资,把雨季带不走的辎重,全部运进耀州城储存。这也是他拖时间的原因,一旦进入雨季,耀州城基本就安全了,大同军是打不进去的。
而李正这边,也开始渡河扎营,跟满清主力贴得更近。
双方都是一样的打算,等着大雨天开战。火炮、火铳、弓箭都不能用,彼此用冷兵器厮杀,他们都觉得自己肯定会赢。
更何况,大同军还有秘密武器,那就是给燧发枪加装的皮套子,准确的说更像是皮盒子。
用皮盒子将关键部位给包住,避免被雨水直接淋倒。枪管和枪身的缝隙,再涂抹一层蜂蜡,避免雨水从缝隙流进药池。(欧美近代也有这种装备,叫做“bsp;Knee”。)
有这玩意儿,能在大雨天开一枪,重新填弹肯定被淋湿。
关键时候,一枪足矣!
“轰隆隆!”
暴雨天终于来临,由于下得实在太大,并没有因此爆发战斗。
翌日,变成小雨。
多尔衮下令全军出营,只要大同军不动,他就立即趁机冒雨撤退。骑兵是没法追赶的,因为道路泥泞难行,只能牵着马儿走路。
“火铳兵,全部填好弹药!”
包括龙骑兵在内,都在营帐里填装弹药,用蜂蜡仔细涂抹缝隙,再用皮套子小心包裹住。
火药是妥善保存的,并没有受潮。但填进药池后,最好还是快点击发,这雨季的空气比较潮湿。
八千杆长枪,暂由近战兵帮忙拿着,等他们开完一枪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