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622


却说谢应龙带兵投奔大同军,而且是清一色的火铳兵,还有一些失去火炮的炮兵,刘柱得知情况高兴不已。
大战在即,刘柱派人送信,跟黄河南岸的江良商量,决定暂时保留谢应龙的编制,命令这些火铳兵驻守绛州。
而在陕南,李过带着部队向西安进发,距离西安百余里时,一骑快马飞奔追来。
“汉中府尹张洛,协同王光恩、王光泰造反,已经占了汉中府城!”
李过大惊,不知所措。
他刚刚带兵离开汉中,汉中居然就造反了?
王光恩、王光泰兄弟,原本是张献忠的部将,后来被大明朝廷给招安。历史上,他们还跟李自成打过仗,后来投降了满清。
因为派系矛盾,王光恩被满清杀了,王光泰随即起兵反清,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
这个时空,由于大明朝廷太拉胯,王家兄弟在面对李自成时,没有选择力战,而是带着部队集体投靠大顺。
刘芳亮和李过,都是去潼关会战的,结果两人全部出了乱子。
大顺朝廷,人心散了!
李过的脑袋有些宕机,不知该先去打西安,还是该回汉中那边平叛。
潼关之战,决定山陕两省归属。
但不回汉中,四川的大同军,又会从汉中长驱直入。
那边真有大同军,贵州只剩黄幺,费映珙带兵北上,正在牵制汉中的大顺军。
思来想去,李过决定回汉中。
可他刚回军两日,就再次接到急报:阳平关守军遭到腹背夹击,守关将士集体投降,大同军已经进入汉中。
咋办?咋办?咋办?
李过心烦意乱,急火攻心之下,竟然在军中病倒了。
西安、汉中皆被大同军占领,自家主将又一病不起,全军将士顿时思想混乱。
副将高一功,根本就镇不住。
高一功是高迎祥的儿子,是李自成的堂舅子。其打仗的本事,只能算普普通通,担不起临危受命的重担。
接下来,每天都有逃兵,几天时间过去,李过的部队竟然逃散了八分之一。
傻子都知道,陕西肯定没了,继续打仗离死不远。
如果是鞑子,他们或许还会齐心,但大同朝廷也是汉人,为啥要继续拼命?
见此情形,李过的部将张能,带着军队连夜离营,跑去汉中投奔大同军了,直接带走三分之一的士卒。
消息传出,逃兵更多,转眼就只剩两千人,这一路大顺军也白给了。
===549【福将竟是我自己】===
据关中而取天下,一般会走崤函古道,直奔中原地区而去。又或者,过武关拿下南阳盆地,从南边绕一下两面夹击中原。
但是,崤函古道被大同军堵死了,除了潼关之外,其他几座雄关全在大同军手里。
武关虽然被李自成控制,可富水堡却被赵瀚抢占,等于互相堵死了武关道——明代叫富水堡,清代叫富水关,后来变成富水镇。
李自成还有一种出兵方案,就是从山西大举出兵河南。
可这样做,就会被河南和河北的大同军,从东边、东北、南边、西南夹击,等于独自承受大同军的北方主力。到时候,大同军很可能不管满清,全力把李自成的大军歼灭再说。
于是李自成就下了一招蠢棋,带着精锐主力去河北,跟满清一起攻打大同军的坚城。。也因此,大同军在河北只能被动防守,转而寻求在山陕、辽东打开局面。
此时此刻,大同军已在潼关、河东汇聚三个师的兵力,而大顺的山陕之兵却开始军心崩溃。(西河地区涵盖河东,地理概念比河东更大。)
这是大势所趋,势成即事成。
赵瀚已经得势,因此李自成那边人心不稳,总有文官武将想要趁机跳反。
就像当年,李自成在北方得势,大明文武纷纷选择投降。
转眼到了五月下旬。
李过的部将张能,带兵叛逃之后,诈开斜谷关,打通褒斜道,迎接费映珙的大军进入关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