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8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1/1622


比如利玛窦在北京做官多年,只对着皇帝宝座跪拜过。他从来没见过万历皇帝,因为万历根本不上朝,也基本不私下接见大臣。
不得不说,万历是真够坑的,大明吏治就是在此人手里彻底败坏。
别扯什么万历三大征,自他怠政之后,很多国家部门都开始停摆,大明朝廷遭到系统性破坏。
事实上,万历如果只是怠政,大明都不至于迅速衰落。
这货是在跟文官怄气,故意不配合文官的工作,甚至官员病死或退休之后,他都不签字任命新的官员上任。导致中央的部级官员大量缺额,做事的司级官员都找不到几个,有些部门干脆一个官都没有,连这个部门的官印都弄丢了。
万历皇帝摆烂,文官跟着摆烂。
他怠政那么多年,还能掌控朝堂,没有出现权臣,那不是因为万历的政治手段高明,而是大明朝廷烂到出现权臣的环境都没有了。权臣想干啥,是要勾结秉笔太监的,没有太监签字和皇帝大印,权臣也无法做成任何事情。
而且,权臣能指挥谁?
内阁首辅放眼望去,尼玛,内阁咋就我一个,六部尚书缺了一半?咦,真正办事的左右侍郎和各部郎中,怎缺了那么多人啊?
万历末年的中枢大臣,甚至连礼仪都不遵守。就连大祀天地,这种最高级别的祭祀活动,官员非但不斋戒沐浴,而且祭祀那天还喝酒,甚至是直接玩起了失踪。祭祀天地,往往变成郊游活动,还能带上家奴小厮和糕点。
祭祀天地敢这么玩,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反正皇帝也不管,反正都察院都是半停摆状态,反正科道言官的奏章没人看。那就随便贪污呗,捞到银子才是自己的。就算干出政绩,皇帝也不给升官。
甚至连阁臣和尚书,因为常年无事可做,都出现辞职归乡的情况。
更扯淡的是,就连大臣的辞职奏章,万历皇帝都懒得看。于是,有人辞职好几年,却一直得不到批复。
就拿李廷机来说,入阁之后他发现,中央部门的官员,空缺岗位达到43%,这还不包括末流小官和文吏。李廷机无法做正事,还要被东林党弹劾,虽然弹劾奏章皇帝不看,但李廷机还是忍不下去。
李廷机写奏章辞职,万历皇帝根本不批。他干脆把房子送给穷人,自己跑去庙里住,以显示自己的决心。
这位老兄住了整整五年破庙,写了123封辞职信,只得到一个“庙祝阁老”的诨号。
李廷机实在扛不住了,直接挂印而走,这可是杀头大罪。让李廷机崩溃的是,他一个内阁大臣玩失踪,万历皇帝居然都懒得管。
直到李廷机贫病交加而死,一直潜水的万历皇帝,终于在大明官方群冒泡,给李廷机追赠少保、追谥“文节”。
赵瀚把《基督教远征中国史》读了大半,里面描述的许多陋习已经改观。利玛窦抨击溺婴现象,如今溺婴已经很少见,至少底层百姓不会因为养不起而这样做。
只有江南少数州县,还有士绅因头胎生女,害怕一直不来男丁,才会把女婴给溺死。
对于这种恶劣风俗,一旦发现,全家流放。策划和参与溺婴者,斩首。只有主动举报者,才能免去流放的处罚,如果在原籍住不下去(举报家人),官府会帮忙把这人移民去北方。
还有中国人轻视医学,这个现象也改观了,不再把医生视为贱役。
半下午,赵瀚把艾儒略叫来:“那位教皇,还没有发来什么命令?”
艾儒略回答:“从中国前往罗马,路途甚远,至少要今年底才能回来。若欲风暴,那就得明年。”
“中国耶稣会是什么想法?”赵瀚又问。
艾儒略叹息:“没有想法,中国耶稣会,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这本书里,利玛窦一直抱怨传教经费不够。也考虑过向信徒收钱,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害怕收钱会把信徒吓跑。
赵瀚大量驱逐传教士之后,留下来的传教士,已经彻底失去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吃饭都成问题,没有当官的,不得不去找兼职。有不少传教士,专门翻译欧洲著作,勉强能够维持生计。
一群穷逼啊!
哪像清朝的传教士,由于欧洲殖民崛起,传教经费充裕到吓人。而在金钱开道之下,满清的汉人基督徒,主体构成居然是地痞流氓,因为正经人不会选择信耶稣。
艾儒略说道:“陛下,耶稣会的传教工作已经停止,各地的教堂也主动关闭了,因为实在付不起租金。有些买地建造的教堂,也被卖了分钱。按照佛家的说法,今后的传教随缘,只向具有慧根的有缘人传教。”
“哈哈哈哈!”这个说法把赵瀚逗乐了。
这些传教士,已经开始躺平摆烂。
艾儒略又说:“臣与几个朋友,决心修正教义,将基督教与儒释道结合,与陛下的大同理论结合。但是,就算是留下来的传教士,也大部分都不赞同这个行为。”
思想分裂,一盘散沙,赵瀚对此颇为满意。
“你们是怎样中西结合的?”赵瀚忍不住发问。
艾儒略阐述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皆为天道演化。神之救赎,是令世人觉醒顿悟,令世人明白原君、原臣、原民之论。君王和臣民,只要信奉耶稣,就必须履行君、臣、民之本分。只有履行君、臣、民之本分,才可获得神灵眷顾,此亦天人感应也,此亦天命所归也。神之救赎,就是天下大同!没有实现大同之前,人人都有罪。赎罪的方式,就是去努力实现天下大同。”
赵瀚强忍着笑意,点头说:“很好,你们把教义完善之后,可以送到朕这里来。”
这种基督教,它合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1/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