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1622


但红颜薄命,权贤妃入宫一年半就病逝,朝鲜那边记载是被毒死的。只在明史留下八个字评价:姿质秾粹,善吹玉箫。
只看朱棣一个皇帝,就有那么多朝鲜嫔妃朝鲜宫女数量也多,便能理解朝鲜国王,为啥疯狂给赵瀚进献美女了。
那是人家的传统,如果不收下,朝鲜国王反而会害怕:中国皇帝爸爸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第三封奏章:龙虎山张家,请求恢复200亩祭田。
内阁批复为:不予。
赵瀚的朱批加了一行字:不予。若有相关奏章,通通不予,不准再呈内阁,不准再呈君前。朕再看到此类奏章,相关官员严加查办!
这才几年时间啊,什么妖魔鬼怪都往外跳,纯粹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皇帝的工作内容就是这样枯燥无聊,一整个上午,都在批阅奏章当中度过。期间也就站起来,在屋里散步一圈,然后继续坐下批奏章。
难怪会诞生秉笔太监,啥事儿都扔给太监处理,做皇帝的得多么清闲享受啊。
阁臣们也累,内阁的批复,有时会长篇大论。甚至几个阁臣争论不休,最后由首辅来拍板,拟票之后送到皇帝面前定夺。
看到首辅拍板,就知道赵瀚的内阁,采用了明中期的制度。
明代内阁,名字不变,但权力结构变过好几次。
初期的内阁,说白了属于秘书机构,真正的权利在皇帝和尚书那里。于谦都懒得入阁,以尚书的身份,就可以随便使唤内阁。
内阁掌控大权,起于三杨时代。
至嘉靖皇帝时,达到一个权力顶峰,终于可以碾压六部尚书了。至张居正秉政时,达到又一个顶峰,那才叫做真正的权臣。
顶峰之后,就是低谷。
内阁还是内阁,首辅还是首辅,但首辅不能拍板了。嘿嘿,阁臣拥有投票权,哪边票数多就听谁的。
于是党争来了!
既然首辅无法拍板,那咱们就拉帮结派。谁站位子的人多,谁的票数就多,就能够左右内阁,甚至是绕过首辅办事儿。
一旦投票,一旦党争,就是你死我活。
你赞成的,我坚决反对。你想干正事儿,我就给你拆台。
弄倒你一个阁臣,我就可能会多一个。只要多一个,就能多一票,就能左右内阁意见。
这种内阁投票制度,直到崇祯时期才实质终结表面依旧沿用。
对于崇祯而言,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朕说了才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赵瀚不敢让阁臣投票决议,你们内部商量可以,首辅组织投票也行,但最后还是要首辅来拍板。
对于非常复杂的事情,内阁的拟票必须详细,列出各种决策的优劣。汇总之后,给出一个决策,再把所有决策送过来,看皇帝听不听从你们的意见。
过于重大和复杂的事情,皇帝也无法判断,就会把各部尚书也叫来议事。
今天的工作还算轻松,下午四点左右,奏章就全部批完了。
赵瀚头昏脑涨,问道:“今晚在哪个院子?”
负责起居的女官说:“回陛下,今日当幸柳庄妃。”
“走吧。”赵瀚伸着懒腰出去。
那两位负责起居注的官员,今天就写了一句话,全程都在自己看书,这工作倒也舒服得很。
两人阔步来到街上,也不喊舆轿,他们坐了一天,想要散步舒展筋骨。
韩越叹息道:“唉,不知何时能外放啊,这种日子真是无聊透顶。”
丁世经却笑道:“有何不好?既能随侍陛下左右,做一个实打实的天子近臣。又清闲得很,每日都可以读书。我倒想一辈子都写起居注。”
韩越说道:“国朝初立,百废待兴,何处不能施展才学?”忽然,韩越笑道,“我打算考满之后,申请外放为知县。就算做不成知县,做一个县丞也可。最好能去北方当官,可做之事很多,必可一展抱负!”
“我不去,要去你去。”丁世经不喜欢折腾。
大同朝廷的官,虽然已经产生派系,但整体活力依旧很高。只要你有能耐,敢打敢拼敢做事,一般都能有晋升的机会,都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这是创业初期应有的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