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8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1/1622


他派一些女真族山民,前去岫岩城周边打听。才知道满人都进城了,城外只剩包衣和农奴。只在重要的山路地段,有一些八旗兵的哨探,其他八旗兵都在守城。
“随我杀去岫岩城!”杨镇清立即下令。
500大同独立营战士,用俘获的战马驮运粮草,大摇大摆的朝着敌军城池而去。
而岫岩城的八旗兵,加上临时征募的旗丁,兵力至少在1200人以上。
多颇罗很快收到消息,他对麾下将官说:“南蛮大同军有数千之多,这500敌军不遮不掩,径直朝我军闯过来,肯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本都统十五岁就读《三国演义》,对汉人的计谋了若指掌。眼前这500敌军,必是来引诱我军出击的。一旦我八旗勇士追杀,山中必有伏兵出现。敌军计谋已被我看穿,你们谁都不准出城,把岫岩城守住就算立功。盛京那边,我已派人去请援兵了!”
“都统真聪明,汉人的计谋根本没用。”
“汉人惯会耍诡计,但肯定骗不过都统。”
“都统放心,我们保证不出城一步!”
“……”
多颇罗神色自得,似乎真的胸有成竹。
其实他就是怕死而已,觉得守城更稳当,没必要出去冒险。
这货从小就随军打仗,但打的都是些顺风仗。他能立功升迁为副都统,是入关追杀李自成的残兵,带着千余八旗军,莫名其妙招降上万敌人。
当时多颇罗是准备撤离的,实在是对方投降太快了,想不捞取大功都难啊。
在多颇罗的防守命令之下,杨镇清的独立营,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来到岫岩城西南二十里外的村落。
村落四面皆山,三条山中通道在此交汇,形成一处相对平坦的山间谷地。而且还有小河流过,非常适合用于耕种。
可惜耕地面积很小,住在这里的旗丁、包衣和农奴,加起来只有一千人不到。
如今,旗丁全跑了。
几个类似庄园管家的包衣,一边催促农奴干活,一边下意识朝村口眺望。
“汉军来了!”一个包衣惊呼,然后撒腿就跑。
村里的其他包衣,闻讯也跟着逃跑。从主子离开那天,他们就精神紧绷,猜到大同军会杀过来。
但岫岩城面积太小,城里有平民,还有几百驻军,又有许多旗丁带着牲畜撤进城里。哪里还容得下包衣和农奴?就算要带奴才,也只带一两个贴身心腹而已。
“追!”
杨镇清一声令下,几个会骑马的士兵,骑着缴获的战马,朝着那些包衣追去。
往北的河谷,就拿一条道。
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包衣们很快就被追上,纷纷跪地磕头求饶:“军爷饶命,我是汉人,不是鞑子!”
独立营战士搜遍全村,回来禀报说:“营正,这里没有鞑子,连牲畜也没有,值钱的都搬走了,每家只剩很少的粮食。”
“把人都带回女真兄弟的寨子里,先在那里等着,”杨镇清说道,“告诉女真兄弟,借他们些吃的,我回去会给军票。这些军票,能在金州、复州、盖州优先购买粮食和盐巴。”
一共抓住四个包衣,解救400多个汉人农奴。
还有一些农奴,被迫给旗丁搬运钱粮,如今已在岫岩城外。他们无法进城,全部缩在城门口做乞丐。
派出几个士卒,带领这些农奴回去,杨镇清又下令道:“村里的房子全烧了!”
河谷平地越往北越宽,能耕种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因此才会在山里出现一座城池。岫岩城不但地势开阔,而且还两河交汇,土壤相对来说比较肥沃。
一路都能碰到汉人农奴,有些旗丁心狠,根本不留粮食,能吃的全部带走,部分农奴已经饿了两三天。
直到接近岫岩城五里,杨镇清终于停止前进。
倒不是害怕了,而是解救的农奴太多,再继续往前的话,恐怕回去的路上会饿死。
回到女真山民的寨子里清点人数,一共抓住9个包衣,解救汉人农奴1500余。此外没啥收获,一头驴子都没抢到,也没能杀死半个鞑子。
杨镇清派人把农奴送下山,顺便带着女真山民,去金州搬运粮食过来。山里的女真百姓过得很苦,没有那么多粮食供应给独立营,三个月就得补给一次,女真百姓也能趁机下山买粮买盐。
得知大同军撤走,多颇罗非常自满,对左右将官说:“敌军无功而退,徒耗军粮罢了,我军可称不战而胜。”
八旗将官腹诽不已,却又不敢反驳,因为这是费英东的孙子。
只有那些撤进城里的旗丁,把多颇罗恨得牙痒痒。一千多农奴被抢走,那都是会说话的牲口啊,难道今后让旗丁们自己下田耕地?
又过一个多月,已经快要入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1/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