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1622


“岑二哥,你家妹子今年能嫁不?”后面的侬昆问道。
岑勉笑着回头:“今年喜庆,是该成亲了,你家准备好没?”
侬昆高兴道:“都准备好了,两只鸡,十捆柴,一百斤苞谷,一头大肥猪。风光吧?没有亏待妹子吧?”
“没有亏待,好得很,好得很,”岑勉乐得合不拢嘴,“妹子出嫁的时候,让她带着一只羊过去。母羊,能生崽,过几年给你家生好多。”
侬昆笑道:“顶好,顶好!”
岑勉又告诫道:“打起仗来,你要当心些。莫让我妹子还没出嫁,就做了望门的寡妇。”
侬昆笑道:“大同军打仗厉害,不怕的。等这次回去,我就报名当农兵,说不定过几年也能做大同军。到时候立下军功,还能赏赐土地,田土多得种苞谷都种不过来。”
广西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除了政策优渥之外,也是因为连年天灾和战乱,导致大量人口损失。
只要干翻了土司,每个百姓都能分足田产。
而且,广西是最早引种玉米和红薯的省份之一。早在万历年间,玉米、红薯就大量种植,大同军来了以后,只是加速了农作物的推广。
这么说吧,广西收获的夏粮,60%以上属于玉米。
就连此次出征的军粮,玉米都占了一半。
还有就是,组建百姓兴建引水渠。以村为单位,村民自带干粮、自备工具,分段修建引水渠灌溉庄稼。
只要有人组织,水利设施再艰难都能建好。
历史上,南明将领杨义,跑到防城港自立为王,这都没忘了兴修水利。他组织百姓开凿运河,全长24里,清军杀来时,只剩最后一里没凿通……从此一直没凿通,留下被人呼为“皇帝沟”的遗迹。
岑勉、侬昆随着大军前进,两天之后,抵达郁江的分叉口。
主流叫做右江,支流叫做左江。他们这次要走左江,前去攻打新宁州(扶绥)。右江岸边的那龙寨,早已被大同军攻下,留了五百士卒驻守,防止隆安县的敌军杀来。
沿着左江只前进半日,先头部队就回来禀报。
一匹快马沿江奔来,行至丁家盛面前:“将军,得知我军大举出征,新宁州敌军弃城而逃,全部钻进了西面大山当中。”
敌军弃城的消息,并未让丁家盛高兴,反而让他头疼不已。
城市多好攻打啊,最烦的就是钻山沟,广西这边到处是山,进山征讨又得旷日持久。
几年时间,大同军只拿下三分之二个广西,就是因为敌人动辄进山打游击!
丁家盛当即下令:“大军移驻新宁州城,分兵三千、农兵三千、民夫五千,把新宁州东边的迁隆寨拿下。”
迁隆寨,也在山沟里。
广西这边打得热闹,却基本没再打大仗,一年四季都在进山围剿。
兵部那些文官,也不知道自己来看地形。一天到晚,只知道催催催,还说今年拿下广西全境。这他娘的,剩下的地盘全是山路,能在今年搞定才算见鬼了。
===481【奇葩的猛将】===
兜来转去,四川、广西的四个师,又搞回了藤甲兵那一套。
每个师各练3000藤甲兵,配备石砫白杆兵的武器。当然,只是借鉴白杆枪的样式,具体材质肯定优于白杆枪。
秦良玉的石砫土司很穷,想要大规模装备士卒,只能采用最廉价的武器材质。
如今,四川、广西的大同军山地营,一杆长枪的造价,大概相当于六杆白杆枪。从木料到铁料都是更优质的,但保留了白杆枪首尾的铁钩设计。
派几十个矫健士卒攀登,枪头枪尾相勾连,绳子都不需要,就能一路抓着长枪往上爬。
另外,藤甲水火不侵,过河时可以浮起来。
如此武器和防具结合,翻山涉水,如履平地,非常适合在西南地区作战。
广西不但山多,山洞也多。
特别是那些溶洞,冬暖夏凉,水源充足,极易藏兵。只要提前准备好粮食,能在山里龟缩一年,别说进山征讨,就连找都找不到。
新宁州城西面的山中,岑察就带兵躲在溶洞里。
士卒的情绪不是很高,一个个都愁眉苦脸。他们不想再给垌主卖命,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大同军不会滥杀无辜,而且还会给普通百姓分田。
不拘壮族和瑶族,都可以分田!
一个俍兵探子跑进溶洞,走到岑察面前,低声说道:“山下传来消息,汉军几天前攻下迁隆寨。新宁州城,也有大股汉军,但是还没向这边山里出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