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7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1622


“当然听说过,”松平信纲奉承道,“将军大人的文治武功,早已超越前人,也早已传播到中国和朝鲜。”
德川家光对此半信半疑,但难免心中得意,脸上也露出畅快笑容。
松平信纲趁机说:“中国大同皇帝,想重新恢复与日本的邦交。日本与大明的恩怨,跟大同皇帝无关。将军大人,大同皇帝很快就要统一中国,幕府如果与其交好,对幕府也是极为有利的。今后一旦南蛮生事,幕府与中国可以联手对付南蛮。”
德川家光沉默不语,心中思考着此事利弊。
松平信纲又说:“大名与平民造反,有人喊出尊王口号。可请中国皇帝赐下日本国王大印,再赐下幕府大将军印。这样一来,幕府的统治也更加名正言顺。”
德川家光冷笑:“难道要让我向那个大同皇帝称臣吗?”
松平信纲说道:“中国历来就是宗主,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也不会影响将军的威名。中国有十个日本那么大,人口也有十个日本那么多。与中国交好,只会让幕府更加稳固。可先派遣使者,去中国与大同皇帝接触。作为示好,可以先开放几个港口给中国商人。”
这个建议,代表很多人的利益。
亲幕府的大名、幕府的官员、日本儒学者,还有那些中国海商。他们互相串联,一起谋划多时,无非忽悠赵瀚和德川家光扩大贸易。
至于日本神道教,此时还比较弱小,需要跟日本儒学者一起融合发展。
正是这几年的教乱,导致日本佛教势力衰落。
特别是沿海地区,耶教徒烧毁大量寺庙——神道教的神社,因为没啥香火,也没啥影响力,连造反的耶教徒都懒得去烧。
德川家光仔细思索之后,说道:“先派遣使者去南京吧。”
===461【日本使团】===
德川幕府,是真打算对九州进行直辖,就像闭关之后又确实大量开放港口。
但想做是一回事儿,能做是一回事儿,做到又是一回事儿。
第一步自然就是削藩,比如唐津藩等小藩主就被消了。萨摩藩属于反叛幕府的主力,且大量岛津家男子战死,也面临着被削藩的危险。
岛津家正在到处游说,甚至请来荷兰帮忙,疯狂砸钱想要保住领地。
德川家光最终放弃直辖九州,除了地方阻力太大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宽永大饥馑”开始了。
天草四郎造反,能够拉来大量农民,正是因为日本发生饥荒。
而就在今年,更大的饥荒爆发,并且还要持续好几年,这便是日本的宽永大饥馑。面对饥荒,一向崇尚独裁的德川家光,只能被迫放松对地方的控制,收归幕府直辖的唐津藩也重新分出去。
小冰河时代,谁也好不了。
大明有饥荒,欧洲有饥荒,日本也有饥荒。
德川幕府,甚至已经决定,在明年正月颁布法令:禁止全国的土地买卖,禁止不足十人的农民分家,以此来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
新年正月,还没过完春节,林罗山率团访问中国。
林罗山是日本的“帝师”,连续教育了两位幕府将军,而且已经在教育第三代、第四代。
整个江户时代,林罗山构建的思想体系,都是日本社会的主体思想,一直到明治维新才被抛弃。
此人是朱熹的疯狂拥护者,一边批评陆王心学,一边吸纳心学思想。他将心学与理学融合,又将理学与神道融合,重新定义了日本的神道教。并主张排斥佛教、驱逐耶教,使得神道教成为日本官方宗教。
这次德川幕府设置官学,整套计划方案,都出自林罗山之手!
按照传统,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团,领团正使必须是一个神僧。但林罗山非常讨厌和尚,不但使节成员多为儒者,而且一个僧人都不带来。
从江户出发至长崎,又从长崎坐船到琉球,林罗山辗转来到福州。
望着福州巨城,目睹繁华港口,林罗山不仅感叹:“此真天朝上国也!”
在福州休息三日,林罗山又坐船前往宁波。途中遇到福州水师巡逻,林罗山又说:“巨舰不输南蛮(荷兰),切不可力敌之。”
一路辗转来到上海,终于有地方官员接待,并派船将他们送去南京。
当林罗山在南京下船的时候,已经被沿途的震撼所麻木。他被安排至外使宾馆,下榻之后难以心境,问身边侍卫:“你看到了什么?”
侍卫叫做柳生十兵卫,其父柳生宗矩,是幕府将军的情报头子。
柳生十兵卫年仅十三岁,就已做了德川家光的侍从。成年之后,又被派往各地,监视打听地方大名的言行,属于德川家光的绝对心腹。
“先生,我看到了富庶。”柳生十兵卫回答。
林罗山微笑道:“中国能如此富庶,皆因以儒学治国。只要日本也以儒治国,又兼神道而辅之,迟早一天也能类似中国。”
柳生十兵卫说道:“先生高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