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1622


“诸位怎么看?”卢象升问道。
众人看了军报,同样迷糊得很。
王朴问道:“会不会是固关、龙泉关的守军,风闻奏报,胡乱上报鞑奴行迹?”
“也不对啊,”杨国柱说道,“鞑奴已过龙泉关的情报,是山阴知县发来的。如果是真的,说明鞑奴早就到山西了。”
“鞑贼若是早去了山西,那我们这些天追的鞑贼,都是鬼变的?”虎大威反问。
李重镇的判断,跟兵部左侍郎谢文锦一模一样:“可能鞑贼分兵了,一支在前方劫掠,引导我军主力南下。一小股前往固关,以此迷惑我军。西路鞑贼的主力,其实暗中去了山西。”
王朴说道:“鞑贼之前就兵分两路,西路鞑贼哪还能兵分三路?”
对于军情判断的压力,此时完全落在卢象升的身上。
历史上,卢象升收到的军情,经过了陈新甲的加工,再经过杨嗣昌的判断,早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吓得他连忙分出重兵去山西,导致自己孤军被包围。
此刻收到的,只是陈新甲的粗加工信息,卢象升同样被迷惑得不行。
这玩意儿只能靠猜!
一旦猜错,满盘皆输。
卢象升屏退众将,把近一个月的军报,全部翻出来比对时间、地点、路线。
卢象升隐约感觉,满清没有再分兵去山西。
可又不能笃定,因为他手里的其他军报,也极有可能并不准确。
还是得靠猜……
“传令诸将,按原定路线追击,不要回防山西!”卢象升必须赌一把。
===278【煎熬】===
卢象升很累,身心疲惫。
不管是原有历史,还是这一个时空,今年都有是否议和的大争论。
但战和之争,在清军抵达北京时,就实质上已经结束。
兵临城下,还议和个鬼啊?
满朝君臣再怎么智障,也不会幻想满清打到北京还能议和。
历史上,卢象升、杨嗣昌、高起潜的矛盾核心,并非《明史》所写的主战与主和,而是战略方针完全不同!
卢象升属于“主战派”,主动作战,伺机歼敌。
高起潜属于“避战派”,囤积重兵,消极防守。
杨嗣昌属于“稳战派”,分兵守城,切忌浪战。
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指望满清抢完就走。唯一的区别,是高起潜完全不敢打,杨嗣昌在十足把握之下愿意打。
为了阻止卢象升冒进浪战,杨嗣昌甚至故意拖延粮草供给。
“督师,粮草快不够了!”
“再派人回去请粮。”
卢象升不但在跟满清作战,还在跟身边的文官武将作战。
即便杨嗣昌调离北京,情况依旧无法改变。
因为高起潜不愿打野战,卢象升麾下将领也不愿打野战。于是,前者克扣粮草,后者阳奉阴违,以此来逼迫卢象升不要乱跑。
像王朴这种将领,统兵八千,关键时刻很可能不战而退。
对于边镇武将来说,即便整个南直隶被抢光了,只要不被满清打下北京即可。百姓被烧杀抢掠,这事儿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部队。
保住了部队,就算大败而归,皇帝都不敢从重处罚。
失去了部队,就算大获全胜,也有可能莫名其妙丢官下狱。
既如此,为何要主动寻求野战?
远隔两三百里跟着,等满清抢完离开,他们再“收复”失地不好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