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1622


由于田里种了粮食,此次分田结果,等粮食收割之后再奏效,坚决打击田产过多的客家首领!
普通客家农民,因此得到实惠,分到更多的土地。虽不说真心拥戴,至少也跟客家首领有了矛盾,今后肯定不愿再听那些首领的话。
然后就是抗旱救灾,河道已经快枯竭了,只能打井碰运气。
三百正兵分出两百,帮助上下游村民打井,在劳动当中慢慢与底层百姓拉近关系。
就在稻谷抽穗结束之时,突然天降暴雨。
无论土客百姓,皆欢呼庆祝。
然而,总兵府那边却警觉起来,从赣南到赣中,各府县持续大暴雨。
旱灾半年之后,很可能来一场大洪水!
对于南昌县这种地方来说,春旱只是稍微歉收,大洪水有可能让稻谷绝收!
而诡异的是,江西中部和南部持续性暴雨,江西北部却依旧在大旱。准确来说,是九江府东部,南康府东北部,饶州府北部,这些地方去年就大旱,今年旱到夏天还是不降雨。
水旱灾害同时到来,这老天爷真不给人留活路。
===221【众志】===
在明末,上犹县和宁都县,是土客矛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
陈茂生亲自坐镇上犹县,又派刘寰去坐镇宁都县。
上犹江并不是,上犹县位于其中游。又加之半年干旱,水位枯浅,因此连日暴雨之后,虽然也淹没许多江边农田,但总体而言没有酿成太大洪灾。
陈茂生一边让赣州知府发布救灾动员令,一边带人在上犹县救灾,他认为这是个缓解土客矛盾的良机。
“掌司,垮山了,小半个石溪村都被埋了!”
“快随我去!”
垮山,就是山体滑坡。
陈茂生带人连夜出发,至第二天上午抵达。这里在鸡笼村更上游,居住的全是客家人,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开垦山坡做耕地,植被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前日里来一场山洪,随即就是山体滑坡,一整片山壁垮下来,直接把半个村给埋了。
这种情况,在明末清初很常见。直到乾隆年间,当地百姓才彻底改变观念,将种粮食的山地大量改种经济类树木。在此之前,不论是明代官府,还是清代官府,怎么劝说都不听,非得灾害频发吃了亏才改正。
目光所及之处,陈茂生只见一片哀嚎,无数客家百姓,正在刨开土堆石块,想要挖出自己的邻居和亲人。
一个本地官员说道:“掌司,这里必须疏通,否则再下暴雨,可能会形成堰塞塘。一旦堰塞塘积水溃堤,整个下游全都得遭水淹!”
陈茂生立即回去,把前段时间争水的百姓叫来,让他们去看上游的情况。
随即又下令,把上游和下游,附近所有土客农民都组织起来。
强行组建的农会组织,这时发挥出巨大作用。农会组织村民,几个村长负责调集物资,四千多人迅速开始干活,完全抛下以前的矛盾和仇怨。
把道理讲明白之后,谁也不敢懈怠,因为关乎所有人的身家性命。
当然,如果没有官方牵头,估计隔壁村落只会袖手旁观。必须有人站出来,而且被双方势力信服,才能将他们糅合在一起。
天空又下起小雨,而且雨势逐渐变大。
“掌司,伞来了。”一个吏员给陈茂生撑伞。
陈茂生把伞扔掉:“此间百姓皆冒雨劳作,我独撑伞像什么话?你快去催吃的,别让人干活半天,到头来连口热食都没有!”
随即,陈茂生又指挥道:“先挖那边,莫要山洪积起来!”
农会旗帜静静插在土堆上,没有迎风飘扬,只是被雨水不断拍打,四周是冒雨挖土凿石的百姓。
“轰!”
突然,又是一片山体垮塌。
附近干活的村民纷纷逃开,但依旧有几人被活埋。
“挖人,快挖人!”
陈茂生大喊。
数十百姓冲过去,没有土客之分,迅速挖土搬石。连续刨出三人,全都已经咽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