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5/1622


李定国说:“所以不要着急,徐徐北上,步步为营。一边行军,一边等辽宁的友军过来汇合。时间拖得久了,山陕友军也能过来。”
“这样行军太慢,敌人跑了怎么办?”张铁牛问。
李定国说:“要跑早就跑了,还会等到现在?喀尔喀的首领,也想着跟咱们打仗呢。”
张铁牛感到非常疑惑:“敌军主帅,抢到那么多东西,为什么留下来不肯走?他真以为能打败我大同军?喀尔喀兵力不占优,军械装备也不占优,还在科尔沁草原立足不稳,天时地利人和啥都不占,他凭什么跟我们打决战?就凭他骑兵更多?”
李定国无法解释,只能说:“我也不知道。”
……
察珲多尔济就是在逞能而已,靠碰瓷大同军提升自己的威望。
蒙古部落聚兵都需要时间,汉人出征更需要时间,特别是还得从燕山以南调运粮草。
在察珲多尔济想来,等汉人调兵运粮充足,月份都已经快下雪了。他完全可以边打边退,拉长汉人的补给线,等到天气寒冷之后,把又累又冻的汉兵寻机消灭。就算汉兵提前撤退,他也可以说自己打赢了,从而在科尔沁草原牢牢站稳脚跟。
“巴林部的军队怎还没来?”
主动北撤的途中,察珲多尔济非常不爽。说好了一起行动,巴林部居然失约了。
巴林部的左右旗,已经迁往锡林郭勒草原边缘。一百年前,这里本就是他们的地盘,被察哈尔打得只能东迁,现在又被察珲多尔济给迁回去。
巴林部失约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遇到了翻越兴安岭绕路南下的科尔沁残部。
洪果尔已经在途中病死,许多士兵也死于大兴安岭。另有大量部落骑兵,没有跟他们一起走,而是选择投靠喀尔喀蒙古。如今,只剩满珠习礼率领6000多骑兵,一路南下来到锡林郭勒草原的边缘地带。
“北边出现科尔沁骑兵!”
“兄长,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逃啊!”
说话的两人,分别是巴林右旗首领色布腾,以及巴林左旗首领满珠习礼。
是的,科尔沁残部首领叫满珠习礼,巴林左旗首领也叫满珠习礼。
兄弟俩说话的时候,一个手持折扇的蒙古王公,突然开口道:“逃是一定要逃的,往哪里逃呢?我认为应该去投靠汉人。”
此人名叫温春,是色布腾和满珠习礼的侄子。
温春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按照继承顺序,本该由他掌管巴林左旗。但他的主动拒绝了,认为自己年幼辈分小,大权应该让给自己的叔叔。
色布腾说:“汉人靠不住。”
温春摇着折扇说:“敢问两位叔父,蒙古人和女真人就靠得住吗?至少汉人还恪守礼节,不敢太过违背承诺。便拿巴达礼来举例,他投靠汉人之后,得到多少兵甲和粮食?我们的草场,跟汉人紧挨着,更应该投靠汉人才对。为了换取汉人皇帝的信任,我可以带着妻儿,前去南京做人质。”
满珠习礼吐槽道:“我看你是想去南京,享受汉人的花花世界。你读汉人的书,把脑子都读傻了!”
温春微笑不语,也不解释什么。
左思右想,色布腾说道:“罢了,立即动身,举族投靠汉人去!”
巴林部所在的位置非常尴尬,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容易通行的地带。不管是科尔沁打出去,还是察哈尔、喀尔喀打进来,又或者蓟镇明军打上去,最方便快捷的途径,都是从巴林部的地盘杀穿过去。
因此近几十年来,巴林部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复蹂躏。
先是跟李成梁开瓢,巴林部的族长死球了。
然后选择投靠努尔哈赤,因暗地里还跟大明抛媚眼,被努尔哈赤派兵一顿胖揍。
再接着,察哈尔也跑来欺负,打得巴林部只能投靠科尔沁。
被科尔沁压迫得太狠,又重新跑去投靠后金鞑子。这回才终于时来运转,由于作战卖力,黄台吉非常高兴,还把干女儿嫁给巴林部的族长。其实就是扶持巴林部,用来制衡科尔沁诸部,巴林部的地盘迅速扩大,远超几百年后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
好日子没过多久,满清又完蛋了,巴林部再次衰落,遭到察哈尔、科尔沁、喀尔喀的轮番进攻,如今地盘已经丢掉了一大半。
当张铁牛、李定国率军北上,堵住大兴安岭南部余脉最便利的通道时,巴林部也终于跑来投靠了。
而且样子颇为凄惨,族中老弱妇孺,被科尔沁突袭杀了大半。如今只剩2000多垃圾骑兵,甲胄和兵器严重不足,战斗力估计跟马匪类似。为数不多的人口和牲畜,还是察珲多尔济分给他们的战利品。
“罪将色布腾(满珠习礼、温春),拜见天朝大将军!”
叔侄三人下马便跪,他们的父亲和爷爷,在各方势力间反复横跳,早就已流传下来见风倒的基因。
谁强就投靠谁,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投靠汉人。
当年李成梁杀了巴林部族长苏巴海,苏巴海的儿子一边高喊为父报仇,一边悄悄的试图投靠大明边军——你杀了我爸爸,你真他妈牛逼。爷爷,我给你当孙子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5/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