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7/1622


“管他呢,反正我命不久矣。”张溥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虚弱。
听到这话,钱谦益很想翻白眼。
张溥突然开始说正事:“明史不能再出错了,上次校稿的时候,有吴江人献上吴江志,咱们编那段错得离谱。幸好没有呈交陛下审阅,否则你我都要丢尽脸面。”
沉万三想出钱修城墙,被朱元章流放而死的故事,在明末已经流传甚广,甚至被记录在多部野史当中。
钱谦益和张溥编撰明史,却遇到有人进献吴江志。
吴江志的作者莫旦,跟沉万三的后人是儿女亲家,书中有关于沉万三的详细记载。钱谦益害怕出错,又派人去吴江打听,把沉家的族谱也弄来核实。
实际情况是,朱元章登基的时候,沉万三已经死了12年。如果不死,沉万三也有80多岁了。因为沉万三的儿子沉荣,当时就已经62岁,孙子沉森都已经39岁。而明军平定云南的时候,沉万三已经快100岁,就算还活着,把百岁老人流放去云南吗?
依据大明律,年过九十的老人,不满七岁的孩童,除了造反忤逆等大罪,就算杀人也不会判死刑,流放同样不适合老人和孩子。
明史的编修工作,被钱谦益分为四个编辑组,分别负责本纪、志、表、列传。
四大编辑组之下,还有许多小编辑组,比如地理志是一组,食货志又是一组。
钱谦益本人是不亲自动手的,只负责安排人手和审阅稿件,即便如此也常常审得天昏地暗。各组的编撰活动,工作量极大,除了大明的官方史料之外,只要有地方志能寻到,还得先把地方志给看完。
两人一边看热闹吐槽官场,一边埋头编撰史书,完全置身政治旋涡之外。
民始十一年九月,工部尚书李日宣,三请三辞,被皇帝批准辞官归乡。离京之前,加官太子太傅,算是朝廷对他的工作肯定。
朝廷大臣,没人再敢争什么,都埋头苦干本职工作,生怕被清查地方的行动给牵扯进去。
甚至就连费如鹤离京北上,除了费纯等老朋友之外,都没有哪个官员敢来送行。
朱元章大开杀戒的故事,有谁还不知道啊?
在许多大臣的眼里,赵皇帝越看越像是朱元章。
===785【草原烽火】===
大明崇祯九年,蒙古24部49名贵族,跟后金武在沉阳会盟,共推黄台吉为“博克达彻辰汗”天聪汗。
此后,嫩科尔沁部形成哲里木盟,奠定了两翼十旗的格局。
这个时空,满清早早完蛋,嫩科尔沁部经过多年内斗,以前的十旗互相兼并只剩下六部。
分别为:洪果尔部,满珠习礼部,巴达礼部,喇嘛什希部,固穆部,布木巴部。
其中,洪果尔是豪格的老丈人,满珠习礼是大玉儿的兄弟。巴达礼临阵倒戈,是最先率部投靠大同军的科尔沁首领。
面对喀尔喀蒙古的入侵,面对大同军的威逼,嫩科尔沁各部,聚集于后世的通辽会盟。
巴达礼没有来,他被排斥了。
如果不是大同军暗中帮忙,巴达礼的地盘已经被瓜分,谁让他临阵倒戈当叛徒呢?
洪果尔的实力最为强大,而且他的年龄也最大,当之无愧成为召集人,坐在土台上说道:“北有喀尔喀入侵,南有汉人威逼压迫,我们科尔沁人不能再内斗了。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就是要在此重新会盟。选一个盟主出来,今后一致对外,不许任何人背盟!”
科尔沁各部的情况很尴尬,他们原本都属于哲里木盟。可会盟的地点哲里木山,却在巴达礼的地盘上,而巴达礼又做了大同军的狗腿子。
“我支持立誓会盟!”满珠习礼站起来响应。
洪果尔和满珠习礼,这几年靠着兼并扩张,已经成为科尔沁双雄。一旦会盟成功,他们都有希望做盟主。
“我也支持会盟。”喇嘛什希无奈表态。
喇嘛什希的地盘,在兴安盟、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看似地盘很大,却过于北方寒冷,距离汉地又远,很难购买铁器、茶叶和粮食。而且,直面喀尔喀蒙古的入侵,自己根本扛不住,必须拉上其他科尔沁一起打仗。
最后只剩固穆和布木巴,两人同属郭尔罗斯蒙古,都是科尔沁部的附属势力。他们能够生存下来,纯属位置边缘,科尔沁部忙着内斗。
洪果尔非常满意:“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选一个盟主吧。”
满珠习礼说:“对,该选盟主。谁做盟主,各部就推举他为大汗。”
剩下三人,左右看看,都不敢表态。
满珠习礼又说:“不如比试骑射,谁赢了谁做大汗!”
一把年纪的洪果尔说:“大汗要有威望,要有智慧,武勇反而是其次。”
喇嘛什希生怕他们打起来,万一会盟失败,他将独自面对喀尔喀蒙古的军队。此时连忙说道:“不如由你们两位,一并做大汗。”
洪果尔却说:“大汗和副汗,也是要分主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