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622


官员选任,跟以前一样,只不过要从八九品做起,
吏员选任,必须是童生或举人,而且还得公考才能上岗。文吏、皂吏不分高下,都可以向上晋升,甚至可以做品官。
看似改动不大,其实非常重要。
进士外放官品下降,能让当官更有施政能力,吏员的文凭和考试要求,打破了小吏世家对地方的把控,让主官施政之时更得心应手,也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代价是行政成本的上升!
明代的很多吏员,官府是不给工资的,他们靠贪赃枉法、盘剥百姓为生,而今全都需要政府支付薪水,等于平添了无数公务员的工资支出。
再加上,每个县都有好些小学,基层教育开支也很大,一些穷县纷纷向上级哭穷。
李邦华说道:“县一级的赋税,还应该给地方多留一成特别是商业不兴且多山的穷县,乡村小学和县镇吏员,已出现拖欠体禄的现象。有的地方,已拖欠好几年,每年只发三五固月体禄,这种情况,
还是廉政巡视员汇报的,各级地方官府都末向上奏报。“
赵瀚也看了廉政巡视员的报告,赞同道:“那就再给地方多留一成赋税。"
赵瀚又拿出一封密报,是辽东细作送来的,绕过朝廷直接送到皇帝手里:“多尔衰和代善死了,“
庞春来猛地睁眼:“内讧?
赵瀚笑道:“去年冬天,代善和多尔衮相继病亡,正值伪清太后与代善争斗最激烈之时,这两人突然病死,让满达海惊恐交加,带兵出奔浑河流城割据自立了,当然,满达海没有公然反叛,只对伪清朝廷听调不听宣。“
满清的实控地盘已经很小,现在还一分为二,简直就是秋后的蚂炸,
庞春来说:“陛下,可以在东北用兵了,“
赵瀚说道:“让辽宁各部准备,雨季一过,立即出征。"
如今还是三月份,传令去辽宁需要时间,往辽宁运送军粮也要时间,用半年时间做出征准备刚好,
庞春来又说:“鞑子覆灭之时,请陛下允许老臣致仕,“
赵瀚想了想,点头道:“到时候,我派人护送老师回乡。"
庞春来这两年身体不好,是真想回辽东安享晚年。虽然辽东苦寒,并非一个养老的地方,但阔别家乡多年,做梦都是落叶归根。
李邦华跟着说:“陛下,臣年迈体衰,扫灭子之后,也请求致仕归乡,“
“李先生老当益壮,还请不辞辛劳。"赵瀚象征性挽留。
“多谢陛下器重。“李邦华打算三请三辞。
一来他确实年纪大了,今年已经76岁,二来他知道皇帝的心思,庞春来留下来,是制衡江西籍大员的。庞春来一走。他李邦华最好也跟着走。

琼林宴结束数日,庶吉士的考试便开始了。从二三甲197个进士当中,选拔出15人,先到内阁观政熟悉情况,再做比较低级的中书舍人,也就是内阁的普通文书人员。
今后的中书舍人,全是状元、榜眼、探花和庶吉士,让他们高屋建瓶的熟悉国家事务,然后再外放地方做副县级官员,一步步重新升迁回中央朝廷,
这跟明朝有很大差别,大明的这群顶级进士,直接被扔进翰林院里。一甲三名,就是编书、读史、辅佐内阁或制嫩房政务、给皇帝太子上课讲经之类,然后就等着熬资历升迁,通过詹事府做跳板,升为侍郎、尚书、阁臣,而大明的庶吉士,最厉害的做科道言官,次之在翰林院熬资历进六部,最次的也是外放地方做知州。
张和张居正都对这种现象很厌恶,其中张特别刚,曾把某届庶吉士,大部分都扔到地方去做官,
然后得罪了一大堆人。于是,张披各种黑,甚至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成了反派,
庶吉士考核结束,新科进士们的去路,基本就已经定型了,
为了表现自己,他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皇帝上疏言事儿,提出自己对国家政策的想法。
“这个崔文秀有意思,“赵瀚笑着说,”一个朝鲜籍官员,硬说朝鲜自古为中华疆土,请朕先把鸭绿江以南的三个道收回,说那是大元朝的故土哈哈,倒是忠心得很。“
李香君说:“番邦士子,自要表现激进一些。
赵瀚又拿起另一份奏疏,只看几段,就眉头紧皱,问道:“民间有很多女子缠足吗?
李香君回答:“臣幼时还少见,只听说乡里有贵女缠足。后来慢慢变多了,特别是被卖入青楼,青楼女子多有缠足者。臣被族亲卖出时,已过了缠足的年纪,但还是被妈妈(老鸨)逼着缠了足。"
赵瀚低头瞧去,说道:“看不出来啊,"
李香君说:“并末缠得太狠。”
“你脱鞋来瞧瞧。“赵瀚颜为好奇。
李香君脸红道:“在这里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8/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