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第1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622


得知莫敬宇兵败身死,刘新宇对丁家盛说:“就在这里分兵,你去海阳,我去升龙府。拿下这两城之后,立即南下跟李定国会师。“
"好!"
升龙府是安南国都,军功自然不一样。
丁家盛也懒得争,他读书人出身,目光很长远,不跟矿工出身的刘新宇一般见识。
至于莫家军,此时还未消灭干净。
莫敬宇的儿子莫敬瑞,正在带兵攻打山西。
不要吐槽地名,太原、山西、河南、西宁…这些都是安南国内的地名,赵瀚今后肯定要改的,否则听起来实在太别扭了。
******
===649【急行追击】===
兴安府。
李定国正带兵朝这里赶来,郑枇派出的哨探,也远远探知到大同军的动静。
郑枇把出去征粮的士卒,紧急召回兴安府城,对儿子说:“最多还有半个月,台风天就要来了。就算不刮台风,也酷热多雨,这些汉兵扛不住的。坚守兴安城,等下雨之后再打,到时候汉兵的火器也没了用处。。“
郑柞疑惑道:“我军的粮草不够,就算征粮也撑不了几时。难道不应该速战速决吗?”
“我已经下令全军减餐,支撑两三個月没有问题,”郑说道,“汉兵都是精锐,我们却大多是乡勇,城外浪战很吃亏的,守城才对我们更有利。只要拖延时间,到时候又热又湿,北边来的汉兵肯定会生病。”
越南疆域属于长条形,跨越纬度挺多,因此气候非常复杂。
像眼下交战的红河三角洲,四季比较分明,但常年都比较热。到了夏天,又多台风,降雨量也明显增加,又热又湿很容易生病。
真正意义上的雨季,其实是在阮氏地盘上,而且是在阮氏地盘的南部。那里半年千旱,半年持续降雨。
若在义安、清化、河静等地区作战,夏天就算没有台风,也特别让人难受,因为会刮“老挝风”。其实就是一种焚风效应,重庆之所以被称为火炉,就是因为夏天总刮焚风。
一句话,如果时间继续往下拖,中国军队肯定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郑柞点头道:“儿臣明白。”
郑枇又说:“我军坚守兴安城,汉兵若是久攻不下,很可能北上攻打太平府。太平城里的守军不够,
你带一万人过去,就算死在城里,也要把太平给守住,决不能任由汉兵跨过太平去升龙府!“
郑柞立即去清点兵马,打算带兵去太平府驻守。
红河有一条支流叫太平江,两河就在兴安城附近交汇,顺着太平江就能抵达太平府城。
当年大明征讨安南,安南君臣舍弃国都之后,就是顺着红河逃到兴安城,再走太平江一直逃去海上。
期间,明军还追上来打了一仗,水陆大战灭数万安南军队。
郑还没带兵离开兴安,就有十余人狼狈逃来报信。
“你怎来了?”郑问道。
来人却是郑枇的管家,趴伏在地嚎啕大哭:“王爷,升龙府怕是没了!莫氏狗贼兴兵数万攻打京城,
城中勋贵官员连夜出逃,却被那狗贼中途埋伏。小人…小人跳进河里逃生,才饶幸活得一条狗命,
跑了数十里总算见到王爷啊!“
这个消息,把郑惊得浑身冰冷,随即无能狂怒道:“姓莫的哪来几万大军?他撑死了能有几千!“
召集军队出征需要时间,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就算太原城守军只剩五百,也完全能挡住莫氏大军两三个月。谁能想到,太原就跟筛子一样,守军被调走的当天,就有人跑去通知莫敬宇。
而莫敬宇不等自己部队聚齐,便一边下令召集大军,一边带两千人攻打城镇。
郑柞在军营也得到消息,连忙跑回来:“父亲,儿臣还要去守太平吗?
“还守个屁!”郑气得想吐血。
他们的南边是李定国大军,北边是被莫氏攻占的升龙府,如果继续坚守下去,就会遭受两面夹击。
可如果不坚守,又能逃去哪儿?
坐船顺着太平江去海上吗?就快到台风天了,此时逃到海上,很可能全家翻船喂鱼。即便遇不到台风,也可能遇到大同海军!
他们的选择只剩一个,郑柞问道:“去哀牢山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