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时代第2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1/2537


邓元鋆察言观色,见夏景行似乎犹豫了,便趁热打铁的继续劝解道:“夏总,我不反对搞内部资源整合,不然复兴工业产业基金的投资意义何在?
当产业链初步梳理出来以后,自然得在薄弱环节加强。
不然订单都没有,企业怎么做大,技术怎么进步?难道依靠咱们一直输血?这既不健康也不科学。
但注意了,我说的是内部资源整合。”
邓元鋆注视着夏景行,“都是拿了复兴工业投资的自己人,凡事好商量,也不会弄得大张旗鼓。
当咱们内部理顺了,再考虑把这种成功经验向外部,向全中国输出。
而且我觉得光内部企业就够了!
复兴工业产业基金投资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前两名选手,加起来足足好几百家企业。
光投资、处理、协调这些公司,就够我们忙活好几年了。
十鸟在林,
不如一鸟在手。
咱们好好的做好复兴半导体,做好产业基金,培育好自己能控制和影响的产业链,就已经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了。”
邓元鋆努了努嘴皮,还有话没说出口:祖宗,别再给自己,也给我再增加难度了。
夏景行摇了摇头,“半导体产业协会还是要做。”
邓元鋆瞬间感觉失去了全身力气,得了,白说这么多了。
“但你说的对,名字和职能应该改一下,不要聚焦产业化这一环,产业化咱们私底下自己内部搞,这样阻力小一些,也相对隐蔽一些。
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别处,做一些别人不愿意或者暂时没能力做的事情。”
邓元鋆目露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
“咱们搞教育怎么样?聚焦半导体研究和从业人员培养!”
说到此处,夏景行摆出了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这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领域!
整天喊芯片强国,可国内目前严重缺乏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人才。
复兴半导体为了挖人,锄头都挥到美国和欧洲去了。
另外,为了留住这些人才,复兴工业又是送房,又是建配套的私立学校,等复兴汽车研发推出以后还要送车。
可以说,夏景行把这群理工男当作宝贝在呵护。
这要是还不为夏家世代赴汤蹈火,有点说不过去了。
“清华作为我们国家理工科最高学府,竟然没有设立集成电路学院,只有一个微纳电子系,还是五年前刚刚成立的。
连半导体的半壁江山清华都混成这样子,更别提其他大学了。
缺师资力量和经费,缺校企共建环境,缺乏学术环境和对人才尊重,这是压在中国半导体专业教育头顶的三座大山。
现在复兴半导体拥有的人才,乃至其他公司的顶级人才,大部分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
我听说很多微电子专业的名校学生竟然转型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不得不说,这实在太可惜了,也很不正常。”
邓元鋆摇头失笑:“谁让互联网发展更好呢?当代年轻人压力也大,想在一线大城市立足,不成为半导体行业的高级人才,几乎很难实现。
而想要成为高级人才,就得去国外留学,同时去国外大厂混几年,这就筛掉了很多人。
国内半导体企业目前规模普遍都很小,处于艰难创业阶段,连养活自身都成问题,哪有余钱搞什么校企共建专业。”
针对人才缺乏困境,夏景行去年就提出过要搞校企共建专业,目前正准备展开这一计划。
但他此刻改主意了,准备搞得再大一点,除清华之外,再多合作一些学校。
“我准备拿出50亿人民币,跟清华合作创办一所集成电路学院。
同时,再拿出50亿人民币,选五到十所学校进行合作。”
邓元鋆对于夏景行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掏出100亿人民币,没有太感到惊讶,因为已经习惯了。
“你掏这么多钱,应该没有哪所大学会拒绝合作。
但是,真正困难的是环境,学术环境需要改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1/25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