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时代第10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6/2537


其实那会儿他们就只想教教数学,没想过做多大规模。去年他们改名为好未来,开始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
最后,我觉得他们挺有原则的,没有采用按学生报名数量请老师的传统做法,而是有多少老师,就招多少学生,绝不多招。
前两年由于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他们还果断关闭了两个教学点。
干这一行,口碑很重要,两个创始人目光长远,不贪图短利,不做杀鸡取卵的事。
我觉得他们这种品质,应该能做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值得我们投资。”
夏景行问道:“两名创业者叫什么名字,你接触过他们没有,他们对于资本是什么态度?”
“张邦金和曹云东,都很年轻,一个26岁,一个27岁。
两个人都是很实诚的年轻人,我跟他们见过一面,聊过关于投资的话题。
他们俩,对于资本……”
饶磊顿了顿说道:“有几分抵触,他们就想做个小而美的培训机构。
而且培训机构盈利模式很清晰,他们财务上没有任何压力,也不需要融资。”
“新东方不是上市了吗?你拿这件事再找他们俩聊聊。”夏景行淡淡道。
饶磊点点头,“好的,那我明天再找他们聊一次。”
说完,他还不忘补一句,“这么多风投机构即将入场,我们得早做打算啊!”
夏景行笑说:“好,我知道了,由你来牵头,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教培行业投资小组。”
饶磊大喜,忙不迭地点头。
===765、四十年不动摇===
“目前,我们和北极光创投共同投资了两家公司,都是半导体领域的企业,分别是研发储存器芯片的兆易创新和研发手机芯片的展讯通信。”
看着夏景行,付绩勋汇报道:“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和邓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清华出身,美国留学,硅谷从业,回国进军半导体领域。
我最初还以为是偶然现象,认真研究过后,发现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1956年,中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发展重点。
次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创办了半导体教研组。
1980年,清华大学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又组建了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在中国,没有哪所高校在半导体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底蕴比得上清华。
展讯的创始人陈大同和武平,都是清华电子系最早毕业的一批博士,两人分别为77级、79级。
然而,他们博士毕业时,中国工业技术还很落后,没有资金和设备,微电子专业几乎无从着力。
在“学了些东西但用不上”的茫然中,他们都随大流出国了。
在斯坦福读完博士后的陈大同,1995年加入豪威科技,成为创始人。
陈大同形容当时的团队,“80%都是华人,华人里面80%都是留学生,留学生里又有80%是清华毕业生”。
在美国的创业土壤中,清华班底的豪威成为第一个把CMOS图像传感器变成产品的公司,并于2000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
1999年,国家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业内称之为“18号文件”,大力鼓励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武平、陈大同、朱一明他们都回来创业了。
他们本身大学就学的这个专业,在硅谷也都是在半导体公司上班,回国了还有清华的校友圈做支持。
所以,说清华的学生撑起中国半导体半片天也没说错,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夏景行笑着点点头,“你的看法没错,不仅是半导体,硅谷的互联网,很多员工也来自清华。”
前世有学者说硅谷有2万多清华学生,数据一点不假,因为真有这么多。
“是的,如果我们要大力投资布局半导体领域,一要抓住人才,二要改善就业环境,三是资金。
人才,首先我们要留住,其次争取还要做到回流,甚至还要去挖一些非中国籍工程师。
就业环境必须要进行改善,要让他们觉得有用武之地,要提供不比国外差太多的薪水待遇,包括住房、过户、孩子教育等等一堆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6/25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