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66

  杨庆说道。
  “是,但是……”
  解学龙还想辩解。
  “解尚书,法律只有是或者不是,没有但是,您既然是刑部尚书,就请不要跟我说什么其情可原之类,法律之所以是法律,就在于它是不可违反的铁律,犯了罪就必须依法处置。若法律皆讲什么其情可原,那这法律意义何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藩王宗室犯了法也一样要依照大明律处置,这是太祖皇帝制定的,谁也无权违反,王永吉也没资格例外!他既然犯了罪,而且还是犯了大逆之罪,那么他就必须得依照大明律来处置,而大明律明确规定了,大逆之罪株连九族,那么就得株连九族,你说无以显示陛下仁慈,那请问是陛下的仁慈重要还是太祖的大明律重要?”
  杨庆说道。
  “呃?!”
  解学龙无言以对。
  倒不是说他们辩不过杨庆,关键是他们没有为王永吉辩护的理论依据,无论是不是王永吉主谋劫持圣驾,他在山海关上而且还是矫诏的内阁首辅这是确凿的,那矫诏的圣旨是铁证如山。
  那么他就是大逆罪。
  同样他也就得诛九族。
  “陛下,北京之事不过权宜之计,闯逆犯阙使皇后罹难,此仇可谓不共戴天,王永吉虽做错了,但他所尽者依然臣子之责,若借兵剿寇之计真得成功,大明未必尽失北方,以此论之王永吉无罪,其身死已属可悯,若再株连其家人就可哀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高倬说道。
  “那你的意思就是陛下错了?”
  杨庆说道。
  “陛下当然无错,但此一时彼一时,当时陛下身陷险境,不得不与闯逆虚与委蛇,此时……”
  高倬说道。
  “此时又如何?我需要提醒诸位,李自成是主动归降陛下,李自成是当着北京数十万军民的面主动向陛下请降,他的秦王乃陛下所赐,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还是大明的秦王,陛下委以北方之任,留其辅佐太子镇守北京抵御建奴南侵。王永吉吴三桂等逆党为一己私利,煽诱吏民离间陛下与秦王,将陛下南幸之举,污称为陛下为秦王所逐,以此引建奴入关。我大明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成祖扫北使鞑虏授首,而王吴逆党欲引建奴入关使华夏之地重染腥膻,若其成功则置太祖成祖于何地?此时诸位反而为其辩护,鄙人很费解啊!难道诸位就不怕孝陵震怒吗?”
  杨庆说道。
  “呃?”
  高倬也闭嘴了。
第八十三章
铁拳无敌杨爵爷
  这个话题谁也不敢接啊!
  李自成必须是大明秦王。
  他必须是主动归顺大明,当着北京数十万军民,自己叩拜在崇祯面前接受崇祯册封的秦王,谁也不能再揭他以前的身份,否则崇祯就变成被人赶出来的丧家犬了,哪怕大家心知肚明也不能说。不说那就依然是皇帝陛下幸南京,大明南北二京,他爱在哪个京城住是他的自由,不存在被强迫的问题,同样李自成也不能再是打进北京逼死皇后的流寇。
  谁说他是打进北京的?
  他明明是进京输诚的,只是被那些误国奸臣阻挠而已。
  于是他不得不带着十几万大军辗转千里去北京,就为了告诉皇上他对大明忠心耿耿,最终感动了皇上接受他的归顺,然后封他为秦王,既然他是大明秦王那吴三桂和王永吉借兵剿寇就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变成了单纯的叛乱,同样也就死有余辜了。
  也没有什么其情可原。
  大明立国的基础就是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你们再把鞑虏引进来置太祖于何地?
  哪怕是借兵剿寇也不行啊!
  太祖顺天应人起兵血战灭胡元扫清华夏之地腥膻,你们这些后世大臣再去把鞑虏请回来置孝陵于何地?哪怕就是借兵剿寇也不行,这种大明的内事还需要依靠鞑虏,你们让太祖颜面何存?太祖当年驱逐鞑虏岂不是成了笑话?
  这是政治正确!
  再纠缠王永吉的问题就是孝陵震怒了!
  同样既然王永吉的罪行确定,那么士民围堵锦衣卫也就错了。
  “王逆非只挟持朕,且欲与吴逆以朕献媚多尔衮,将朕送往沈阳交于建奴,此前朕以其为旧臣,故未曾言明以存其一丝颜面,不想今日诸卿还为其所惑,朕也只好言明。此逆非只引建奴入关这一罪行,且欲卖主求荣叛国投敌,其罪不容诛,至于其家人虽然依律当诛,但朕初至南京不宜杀戮太多,就流放吧!王永吉九族抄家流放琼州昌化,于昌化设监,由锦衣卫派员监押,至于高邮士民围堵锦衣卫之事,史卿立刻劝导使其散开,朕不想再看到这样的误会发生,若再有此事所有参与之士子革除功名!”
  崇祯说道。
  “臣遵旨!”
  史可法说道。
  “史阁部,请!”
  杨庆趾高气扬地说道。
  很显然崇祯的决定让他心情颇为愉快,这样就可以开石碌铁矿了,尤其是这铁矿还归锦衣卫,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只有他说昌化有铁矿。
  石碌铁矿,台湾硫磺。
  近代军工这是必不可少的。
  但硝石还是没着落,这时候从智利采购肯定是不行的,那个得十九世纪才开发,所以只能继续依赖传统方式,可传统方式的主要来源是硝洞,而硝洞绝大多数都在四川,那里已经归张献忠,崇祯的控制区硝洞有限。当然,这个问题用不着他操心,毕竟他是锦衣卫又不是工部尚书,他只要控制石碌铁矿能炼出优质熟铁可以造枪管就行,硫磺矿可以拿来向郑家示好,那里本来就是他家的地盘。
  而硝的制造就只能依靠工部的那些文官们了。
  再说这只是未来布局。
  他现在还顾不上考虑这些,现在的他抄家才是第一位的,话说他的五百抄家团和超过二十万两银子的各种财物还被堵在蝶园呢!另外还有四个被他祸祸了的美婢也被困在里面。
  虽然公主还没到手。
  但是……
  古代还有一种叫通房丫鬟的生物啊!
  为了避免王家那四个年轻美丽的小丫鬟落得官卖为奴的下场,他也就只好勉为其难地一边和喝鹿血一边拯救她们了,话说他憋了这几个月也的确憋得很辛苦了,既然通房丫鬟并不妨碍他攻略公主的大业,那就完全没必要再忍着了。
  然而……
  史可法出面也不好使啊。
  “诸位,诸位,王永吉勾结建奴挟持圣驾证据确凿,锦衣卫抄没王家乃是圣旨,诸位都散开吧!”
  蝶园门前史可法高喊着。
  “史阁部何出此言?铁山先生为国借兵剿寇何罪之有?阁部为浮丘公弟子,难道坐视忠臣遗属罹难?陛下与闯逆休战不过权宜之计,那贼寇终究是贼寇,铁山先生不过失计错以吴三桂为忠义受其所累,朝廷纵不能以忠义褒奖,亦当还其清白,又何故牵连其家人,岂以淮扬无忠义耶?”
  一名青虫义正言辞地质问。
  “诸位,王永吉终究是欲引建奴入关的,太祖驱逐鞑虏遂有我大明三百年江山,其欲使华夏重染腥膻,无论其本意如何都是错的。”
  史可法说道。
  “借兵剿寇自古有之,郭子仪借兵回纥再造唐室,铁山先生无非效先贤故事而已何错之有?”
  另一名青虫立刻说道。
  “诸君欲置孝陵于何地?”
  史可法说道。
  “阁部欲置十二陵于何地?”
  一青虫质问。
  “若借兵剿寇有失孝陵颜面,难道十二陵皆入贼寇之手,就可保朝廷之颜面了?铁山先生之计若成,则大明社稷重光,孰轻孰重?”
  他紧接着说道。
  “若建奴欲染指中原,岂非开门揖盗?”
  史可法虚弱地争执着。
  “难道如今中原就是大明的?结果无非一样,若建奴欲染指中原,正好使其与闯逆两败俱伤,我大明坐收渔利,岂非强于如今闯逆独霸中原狼顾江南?”
  一青虫说道。
  ……
  杨庆坐在后面太师椅上,手中端着茶杯,后面两个刚刚被他滋润过的小美婢俏脸粉粉地给他捶着背,然后他就那么看着史可法被围攻,很显然史阁部有点招架不住了,毕竟青虫们嘴炮的战斗力强悍,而且史可法本身也根子也软。话说作为东林系一员他本身也想挽救王永吉一家,但问题是崇祯的圣旨已经很明确,他又不得不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虎作伥。这样面对青虫们义正言辞的指责,他真得很难放开手,要知道原本历史上得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消息后,他和江南士绅可是兴奋地给老吴晋升公爵,真心想着老吴能借兵剿寇的。
  “唉,史阁部也难啊!”
  杨庆看着史可法瘦削地背影感慨道。
  然后他对着奎楼举起茶杯。
  那里上次的文士再次出现,实际上这个人一直在,他就像个指挥作战的将军般,在这座据说宋朝修建的楼上关注着蝶园前的战局,看到杨庆举杯的动作,他放下望远镜,同样举起了一旁的茶杯。
  杨庆笑眯眯地一饮而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