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66

  好吧,这事情就这样解决了,衍圣公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虽然他全家都被尼山剧盗杨丰所杀,但好在圣上兴亡继绝,又从衢州孔家挑个人亲自做主过继给他,然后继承他的衍圣公爵位。至于新的衍圣公什么时候来曲阜那就得以后再说了,总得先把大成殿修好以后的,更何况这里如此危险,那尼山还有剧盗杨丰没正法,也不适合让新衍圣公过来,无非先留在南京而已。
  南京也不是没有孔庙,在哪儿祭拜还不都一样啊!
  万一新的衍圣公过来再被那尼山剧盗杨丰给杀害了怎么办?
  原本历史上的咱大清衍圣公一家,就这样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当然,他的金银是肯定不会化为尘埃的!
  总计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还有价值十万两白银的珠宝,这些统统都落入了崇祯口袋。
  话说这些装了整整五艘船呢!
  这些船全都是参与行动的锦衣卫守卫,除了杨庆和王承恩以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准上去,对外说法是皇家的一些禁物,至于这些禁物是如何从北京城的皇宫里突然转移到这里的,这个就没必要在意了,反正顺流而下的崇祯最多也就是再有十天就到他自己地盘了。
  而杨庆和参与行动的人员得到了十万两银子的赏赐。
  然后杨庆分了一半给曹友义,王承恩和韩赞周。
  同时崇祯晚上起来撒尿,看见夜露寒风中杨同知依然巡逻甲板上,恪尽职守地保卫着自己安全,于是一时间又想起他之前血战海河保卫自己的场景,然后终于把他纳入了爵臣行列。
  伯爵。
  忠勇伯。
  三等伯,不世袭,封地没有,俸禄一千石。
  不过这也很惊人了。
  毕竟大明除了开国和靖难这两个大封功臣的时间段,其他时候能得到封爵的那都寥寥可数,之前哪怕吴三桂这些人也是崇祯面对李自成兵临城下的危险,为了多拉几根救命稻草,才匆忙之间突击封的,否则这些人一辈子也别指望有这样的好事。即便这样也都得是些真正手握重兵,实力足以影响局势的,像曹友义这样实力不足的都没份,而这里面哪怕最年轻的吴三桂也已经三十多了,独自坐镇宁远多年形同军阀,杨庆不过二十多岁,以一个锦衣卫小旗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平步青云般跃升超品大员……
  这圣眷之隆令人侧目。
  很显然崇祯对杨庆办事如此干净利落也是很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杨庆让他一夜之间暴富,由原本的穷光蛋摇身一变变成了百万富翁,得到孔家财富之后,加上之前韩赞周带来的,王承恩负责掌管的内库拥有了近三百万两的资金,虽然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仍旧不算多,但至少让崇祯有了一点财务上的自主权,不需要完全看南京群臣的脸色行事了。
  经历北京之劫后,这时候的崇祯把银子可是看得无比重要。
  当初在北京跟乞丐一样向群臣借钱而不得的屈辱,时刻盘绕在他的心头,他现在都有点向贪婪发展了。
  所以能给他带来银子的就是栋梁。
  而且还不只这些。
  杨庆还给他解决了衍圣公与李自成同流合污的隐患。
  崇祯当然明白孔家是什么货色。
  他们的千年传承几乎全靠膝盖软换来的,只要跪能解决的问题孔家从来都不会选择其他手段,而从孔胤植这段时间的表现看,这位衍圣公也明显已经和他那些跪女真人跪蒙古人的祖先一样,做好了在需要时候给李自成披上天命所归外衣的准备。
  如果那样的话崇祯就有些尴尬了。
  孔家虽然没什么节操,甚至可以说无耻,但问题是他们这面旗帜很重要。
  这面旗帜绝对不能落在李自成手中,但此时崇祯也不能把他绑了南下,原本他去孔家做客就是想拉住孔胤植,不过效果并不理想,而杨庆的这手斩草除根却彻底绝了后患。现在北宗孔家绝嗣了,崇祯顺理成章地让南宗孔家接过衍圣公这面旗帜就行了,方式并不重要,入继改封都行,重要的是南宗孔家在衢州,在大明朝廷的控制下,他们不可能跪李自成,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这样大明皇帝就可以始终掌握孔家这张牌。
  不得不说杨庆太会办事了!
第七十九章
刘泽清
  衍圣公的悲剧的确令人扼腕……
  实际上也没多少扼腕的,短期内也就曲阜周围的士绅知道,他们因为此獠媚寇之恶行正切齿,对孔胤植的灭门正幸灾乐祸呢!
  话说你也有今天啊!
  然后其死因就被肆意放大了。
  崇祯编的那个故事在曲阜周围士绅的恶意编排下,已迅速经过以纯粹抹黑为目的的添油加醋,然后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广为流传,当龙舟到达鲁桥的时候这里的人们都已经确信真有那么一个尼山剧盗杨丰了。此贼盘踞尼山多年,在曲阜恶名昭彰,因为衍圣公在崇祯巡幸期间施粥糊弄皇上,但走后用米水糊弄百姓,这种守财奴行为终于激起了民愤……
  这的确很容易激起民愤。
  他要是一直用米水也就算了,先让人吃了三天饱饭,然后突然又让人喝米水那不是纯粹刺激吗?正是因为他的吝啬导致了城内发生民变,大量饥民冲向衍圣公府抢粮食,而此时有杨丰的内应出城招此贼,并趁县令弹压饥民的机会打开城门放其入城,裹挟饥民攻入衍圣公府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
  好吧,这真是悲剧!
  但也仅仅如此了,这年头被饥民盗贼灭门的士绅多着呢!整个河南山东哪个县还没有个几例,衍圣公要不是身份特殊一点,根本都没有人会注意这种事。
  但他特殊又如何?
  他再特殊能特殊过那些凤子龙孙的藩王?大明到现在光被灭门的藩王都多少了,远的不说,曲阜旁边兖州府城里鲁王一家也都跑光了呢!当初清军攻破兖州时候,他哥哥朱以派和鲁藩多少宗室被杀得人头滚滚?说到底衍圣公的悲剧并不是他一个人一个家族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里,凤子龙孙们都被杀得像狗一样何况只是一个区区衍圣公。孔家再惨还能比全家都被赶进长江淹死的楚王一家更惨?连皇后都能被迫自杀在皇宫,他那条命难道比皇后还尊贵?
  然后真相就这样消失在各种各样的流言当中。
  至于李自成那边……
  高一功在杨庆和那些饥民后面,把孔家剩下的东西全抢了,据说甚至把孔胤植的几个儿媳妇和小妾之类都弄到自己的床上了,美其名曰保护衍圣公家眷不被乱民所害,就好像他把人家压在床上不算害人家一样,话说杨庆吃肉他总要喝口汤才行,面对孔家那几个被搬空的银库,老土匪可是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他只晚到一个时辰啊!
  这一个时辰就让他与无数金银财宝失之交臂。
  他要早来一步就算不能全抢到,至少可以逼着杨庆别独吞啊!为泄愤他把孔家一些雕像上的金漆都刮下来,把孔家的铜器都熔了,既然自己大舅哥都这样干了,李自成肯定也就不好宣扬真相了,再说他就算宣扬也没人信,他有个屁的发言权,依然流寇而已,还有士绅造谣说杨丰是他指使,然后他又贼喊捉贼呢!
  总之真凶就这样在各种混乱的流言中心情愉快地继续南下。
  下一站徐州。
  这时候南方的情况也逐渐明朗。
  原本驻徐州的是高杰,这个给李自成带了绿帽子,在潼关卖了孙传庭的老土匪原本被李自成逼到泽州,后来一看李自成奔北京了,他也干脆弃泽州沿黄河南下,并且一路搜罗溃兵实力迅速扩充到自己说三万。
  之前北京消息没传到,马士英让他暂时驻扎徐州。
  原本历史上他拥立福王南下,史可法让他驻瓜洲,但守着扬州这桌子大鱼大肉,却让他在瓜洲啃窝窝头,那这未免有些让老土匪难以忍受,于是这家伙强行要求进驻扬州,结果扬州士绅齐心协力死守扬州不让他进。这些在清军进攻时候就顶了几天的废物们,居然和高杰在扬州血战一个多月,知道自己攻不下扬州的高杰,在史可法劝说,当然,主要是黄得功的威慑下,最终不得不接受调解北归驻军归德。
  顺便在临走前偷袭了黄得功一下泄愤。
  最终他在归德被许定国弄死,而他的部下在李本深带领下降清。
  不过这些因为北方局势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在马士英和卢九德的威逼利诱下,他和所部始终驻扎徐州。
  直到崇祯南下。
  得到盱眙总兵的任命后,高杰自知留在徐州做军阀也顶不住高一功,毕竟都是知根知底的老兄弟,他很清楚自己在高一功的老营精锐面前就是渣,所以他把徐州洗劫一空然后南下赴任。
  崇祯在徐州也没敢下船。
  那些被高杰祸害过的士绅们趴在运河岸边向着他哭丧呢!自知无言以对的崇祯依靠关宁军的护卫径直通过徐州,而在他身后高一功率领顺军进驻徐州,到这里顺军就不再继续向前了。他们的驻军线东起海州,沿着邳州徐州宿州亳州颖州一直向西到唐邓最终连接秦岭线,基本上相当于当年的宋金线,明军驻军线沿淮然后连枣阳至襄阳郧阳汉中,但双方关隘不禁商旅自由通行,至于收税什么的肯定必不可少,不过双方都不能阻止商旅的过境。
  双方军队过境肯定不行。
  大明朝廷也无权任命分界线以北的官员,这条线以北全都归北京留守司和北京六部负责。
  当然,理论上北边还是大明。
  在大明的官方解释中,北方只是一个特殊的军管区,服务于专职抵御建奴入侵的北京留守,就像一个超大号的军镇,或者说类似唐朝的节度使,而以后大明朝廷打着后勤供应的旗号,每年向北京留守司运输一百万石军粮,给北京的太子等人质交保护费。
  宿迁。
  “刘泽清何在?”
  崇祯面无表情地问路振飞。
  后者其实是巡抚漕运,相当于后来咱大清的漕运总督,衙门驻地就是淮安,在崇祯新一批的任命中他的职位暂时没有变化,崇祯的新一批任命主要是拉拢江南士绅,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南方官,而他是北方人。不过这个原本杨庆提议当首辅的是这时候南方官员中比较有才能的,他原本历史上很快就因为母忧去职,估计也是弘光确立后南方官员的排挤。不仅仅是他,多数北方官员都被挤开,然后大量启用原本赋闲的南方官,比如水太凉之类,后期南京沦陷后路振飞做过几年南明的官,但最终还是忧愤而亡。
  “回陛下,东平伯以所部军情不稳故称不敢离淮安。”
  路振飞小心翼翼地说。
  “军情不稳,他何来军情不稳?”
  崇祯问道。
  “东平伯称所部皆山东人,闻陛下南幸,山东皆入李自成之手,心念亲人故多有怨言,他只能尽力弹压,但仍旧不敢保万无一失,故此他还请臣转奏陛下,为保证陛下安全最好不要进城,就算进城也不要让护驾各军进城,免得各军杂处生变。”
  路振飞说道。
  “呃,他不用这么心虚吧?”
  杨庆在一旁很口无遮拦地说。
  “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