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566

  其二曰南掌。
  南掌者,原老挝宣慰司故地也!
  自成祖永乐元年刀线歹入贡,此后贡献不绝,犹称恭顺,世宗嘉靖年间为缅甸侵略失其符印,万历年间复入贡,其后亦贡献不绝,万历四十年神宗皇帝复赐其符印。然其以建奴做乱朝廷无暇南顾,遂生不臣之心,四十年间再无贡献,至先帝南渡大明中兴,才畏威复贡,然已不复此前之恭顺。女皇仁慈为怀,欲以恩抚之,故封其酋长索林那萨旺以南掌郡王使其镇守老挝,然终不能使其感悟。近日朝廷以缅甸不臣,未免其再次侵扰老挝,故欲于丰沙里设镇,索氏不识女皇好意公然抗旨。
  其三曰勃泥。
  勃泥者,南洋小国也。
  其先最为恭顺,勃泥王墓尚在南都,然其子孙亲近异端,两百余年忘其祖宗,自以远处南洋,朝廷鞭长莫及,虽受大明册封却私通荷兰,公然无视朝廷律法。
  其四曰柔佛。
  其先为满剌加王,自成祖永乐间郑和下西洋,满剌加王称臣纳贡,其后朝廷以倭寇袭扰实施海禁,马六甲王贡献遂绝。其后葡萄牙人入侵,马六甲为其所灭,隆庆开关之后,朝廷以马六甲亡国故不复追究,先帝南渡之后,方知其遗民另于柔佛建国,故女皇陛下复封其王为柔佛王以示大明存亡续绝之恩。然柔佛王阳为恭顺实则心怀异心,私下交结荷兰人,甚至暗中向荷兰称臣背叛大明。
  以上四藩皆须讨伐。
  否则无以威慑诸藩,显示我天朝上国之威!”
  杨庆大义凛然地说。
  话说他此刻也算一副霸权主义嘴脸了。
  人家不就是没给你儿子送百日礼嘛!
  众将无不腹诽。
  不过心里这么想可不能说,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面前这桌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南方各军的将领,也就是一直没有参加北方作战的。刘肇基,郑鸿逵,王之仁,再加上唐王朱聿键和刘文秀,都是些没能到战场上捞一把的,眼看着北方各军在灭建奴和接收北方期间捞足油水。他们也早就已经按捺不住了,而杨庆这一轮对南方的扩张,摆明了就是让他们发财的,无论是讨伐缅甸还是柔佛,甚至就是去揍南掌,那都是捞钱的。
  南掌也有好东西。
  再不济还能抠象牙呢!
  那地方名字的意思就是百万大象。
  而象牙可是奢侈品,更何况那地方其实大量出产铜,另外还有锡,总之出去揍人其实就是朝廷出钱,让将领们出去发财,顺便让士兵们跟着喝点汤。
  但主要是将军们发财。
  如果以前士兵贱命一条,死了也没人管,那么士兵们肯定不乐意,还需要担心一下军心不稳,甚至逃兵溃败之类。可现在士兵们有完善的军饷和抚恤制度,根本没有后顾之忧,相反出去却可以捞一笔,或者建个功出人头地,所以根本也不存在士兵不愿意打仗的问题。其实这时候明军士兵和将军们一样喜欢打仗,大明军队已经到了大秦军队喜战的程度,毕竟对于目前皇庄自耕农来说,打仗是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
  既然如此那还在乎什么,就明军的装备训练水平和士气,出去就是吊打敌人的。
  那闲着在家长毛吗?
  南方各军可都已经闲了很多年。
  “护国公,请下令吧!我大明将士会用大炮和刺刀扬威四海,让那些蛮夷都知道敢不跪伏在女皇脚下的后果!”
  王之仁说道。
  一帮将领们纷纷鼓噪。
  “好,要的就是将士们有这种气概!”
  杨庆满意地说。
  “这一次要兵分三路。
  南洋水师和陆战第一军负责讨伐勃泥和柔佛,但首先进攻柔佛,毕竟勃泥之前也是很恭顺的,说不定会自己想通,而主要就是登陆并占领龙牙门。
  我可以直说。
  柔佛有巨大的锡矿。
  第二路以第十八军为核心,从安南沿李仙江而上直插南掌,辅以第十二,十三军,但以第十八军为主,第十二,十三军负责在安南境内保护后勤并准备增援,包括给柔佛海军的增援。毕竟南掌的气候不同,此前两军都是驻衡阳和赣州,但南掌的气候要比衡阳更加湿热,而且丛林中毒虫遍地,第十八军这些年都在南宁一带驻扎,更适宜这种地域。
  不过以后南掌的贸易三军合伙。
  另外柔佛的锡矿你们也一起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片锡矿就是你们一起分也一样可以保证子孙后代富可敌国。
  第三路由云南向缅甸,目前云南的第十七军,另外调入第十四军,十五军,加四川的第二十四军,目标必须恢复原本的各大土司,尤其是孟养,孟密这两大土司,而前沿必须控制到阿瓦,但最好是从阿瓦继续南下到蒲甘以南甚至兵临东吁。
  怎么打我不管。
  我会确保各军的后勤供应。
  打仗你们自己负责,总之八个军加南洋水师,二十万大军三路讨伐南洋,两年内我要听到胜利的消息。另外设南征军总管于昆明,由唐王担任南征军总管统领各军,并兼缅甸方面军都统,以南宁都统郑鸿逵为柔佛方面军都统,以刘肇基为老挝方面军都统。
  二十万雄兵下南洋,让南洋的天空遍布我们的龙旗!”
  护国公恍如誓师的小胡子般挥舞着手臂高喊。
  “让龙旗插遍南洋!”
  唐王等人跟着高喊。
第五零四章
帝国雄心
  喊口号归喊口号,其实大家都清楚是去做什么的……
  护国公可是爽快人。
  没听见他都把这些地方有什么好东西说得明明白白了吗?
  锡矿啊!
  锡代表什么?
  大明所有铸炮的青铜,所有军用罐头的包装,所有印刷厂的活字,全都得大量使用锡,尤其是罐头,铁皮镀锡的罐头包装支撑大明八十万大军的野战口粮。就连士兵随身带着喝水的水壶吃饭的餐盒都是锡,甚至小孩的玩具都是锡,可以说这种金属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铜。
  一座巨大的锡矿。
  打下后这些将领们和子孙后代就可以坐享财富了。
  怎么玩很简单。
  护国公以权力授予某个新成立的矿业公司勘探采矿权,而这家公司他占一部分股,剩下股份其他有资格参与的,其实就是负责打仗的将领按地位和功劳分。至于如何开采这些人不需要管,这家矿业公司会有一个经理人,这个经理人会招募工匠购买奴隶去找到并开采,参股的这些只需要等着分钱就行。这种模式在军方都已经运行多年,护国公宝剑所向,将领们带着士兵去征服,紧接着合股的公司拿下采矿权或者垄断贸易权,赚了钱分给这些股东。军费是国家出,打下的地盘最优质资产归参战将领另外分一大块给杨庆,剩下那些骨头们留给随后涌入的民间商人。
  后者同样收获不菲。
  他们可以凭借商业特权和治外法权在这些地方尽情搞商业掠夺,与上层酋长们勾结,收购粮食和土特产并倾销工业品。再穷的部落也一样能榨出利润,哪怕什么都没有的,也还有人口可以出售,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可是紧俏货。
  不需要抓捕。
  那些酋长自己就会想办法。
  就跟非洲的酋长们,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卖自己同胞一样,事实上任何地方的酋长,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明商品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抓几个自己族里的少女,把她们送到大明有钱人的后宅,送到那些越来越缺人的娱乐场所。
  哪怕只是用来换一盒子糖果。
  但无论谁都得交税。
  这个税是交给总税务司的。
  而这些税转入国家财政,用于新一轮扩张的军费,这些军费则分流到国内主要是文官和他们所代表地区士绅们的工厂。
  于是这种征服就皆大欢喜了。
  所有人都受益。
  国家税收大幅增加,军队将领发大财,军需采购给了新兴资本家,民间小商人也有骨头啃,哪怕这里面真正需要流血牺牲的士兵们,也可以建功立业出人头地,最差也能在征服过程中抢一波,不说金银珠宝,就是抓个俘虏还能卖给奴隶贩子呢!
  这年头明军打仗兼贩奴都已经成了一种标准配置。
  虽然不会宣传。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每一个旅的后勤处,其实都有一个名义上不是干这个的后勤官员,在默默地收购士兵抓捕的俘虏,根据男女老幼身体状况和长相,支付给士兵们相应报酬。而这些俘虏转手又卖给了追随在军队后面的奴隶贩子,赚的差价就落进了那些将领的口袋,同样奴隶贩子带着自己雇佣的保镖们把货物运回国,在那些奴隶市场上公然叫卖。一边是工业文明的烟囱,一边是农业文明的犁地耕牛,中间还夹着最古老的罪恶奴隶市场,就像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三种跨度几千年的画面,在大明的土地上越来越随处可见。
  但这就是动力。
  扩张是为了什么?杨庆可以为了他的大帝国,为了他儿子的江山,但这关其他人屁事,那是他儿子的江山又不是别人的,不贩奴不掠夺谁吃饱了撑的,跑到那些穷山恶水去拼命?
  真以为喊几句口号就热血了?
  口号不能让人热血,贪婪的欲望才能让他们义无反顾。
  “不过动手时间得选好。”
  郑鸿逵说道。
  “南洋不是这边,无论柔佛还是缅甸南掌,打仗都没什么危险,缅甸是最能打的,但真要在战场上摆开阵势,也未必能打过咱们一个军。他们最倚重的就是象兵,但这东西一顿开花弹和火箭就轰垮。真正危险的是各种疫病,这个防无可防,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开雨季,把整个作战过程放在他们的冬季也就是旱季。不过虽然说是冬季,其实也就和咱们的晚春差不多,无论南掌还是缅甸,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样的气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疫病,但一到雨季无论输赢咱们都必须得撤出,否则不用打仗也得死一半。
  不过柔佛又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