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566

  没有人能控制的住寄几!
  哪怕就是贵州山沟里的土财主,这时候都拿马车拉着地窖里埋了恐怕几百年的金银,到贵阳去蹲着,每天不亮就坐在帝国银行贵阳分行门前,等着里面的交易所开门。而且不仅仅是铁路股票在暴涨,所有与之相关的,尤其是煤炭,钢铁,机械,甚至就是开荒种田的企业股票都有,同样也在每天上涨当中。
  开荒种田怎么了?
  铁路如果修到大同去,河套的荒地种上棉花,那一样是财源滚滚。
  就是去辽西种油菜都能发财。
  就算种油菜不赚钱,还有朝廷的补贴可以赚呢!
  只要铁路修通,那么铁路延伸到哪里,财富就能在哪里诞生,说到底要想富先修路,一条国道就已经让沿途一片繁荣,更何况这是铁路,火车的运输量根本就不是马车能比的。哪怕就是延伸进蒙古草原,还能有乳制品的源源不断南下呢,这些年随着技术成熟,奶粉尤其是掺奶粉的糖果糕点,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江浙的家庭。
  甚至出口国外。
  就像大白兔奶糖,这在倭国都是大名一级能够享用,赐给武士一块奶糖后者都能感激涕零。
  但奶源同样越来越紧张。
  原本还有河南的荒地,这片原本的战略缓冲区,之前放养了一大群护国公从欧洲引进的奶牛,甚至和本土黄牛杂交,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种,但现在随着河南的复耕,荒地已经越来越少,能够放牧的面积不断萎缩。
  鲜奶同样不断减少。
  那鲜奶哪儿最多?
  肯定是蒙古草原的牧民那里呗!
  尽管也有头脑冷静地看出这样潜在危险,但问题是全民狂热面前,一个两个清醒的根本没用。再说这些年大明蓬勃发展都清楚,如今几乎可以说天下平定,接下来肯定就是全力搞经济。无论修不修铁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各种物资消耗也必然不断增加,可以说所有生意都会扩大。在这样一个时代几乎就不存在赔钱的行业,而且越早投身越能发大财,当年捕鲸业让所有人都望而生畏,但现在那些大胆投身海洋的一个个全都富可敌国。
  在这种情况下没法理智。
  最终疯狂上涨的股票,就这样只配了那些投资者的大脑,而幕后的黑手则不断抽走海量白银,然后这些白银又继续充实帝国银行那座巨大的银库。成为这家银行发钞的保证金,成为朝廷财政借贷的财源,实际上这时候内阁几个老狐狸已经嗅出异常的气味了。
  但他们依然默契地配合杨庆。
  那些地主老财的银子又不是他们的银子,相反这些银子进入帝国银行却可以变成朝廷的贷款,而朝廷的支付能力充足,对于主管的官员们肯定都是好事。虽然贪污这种低级的揽财手段是杨庆严禁的,可问题是新的更高级的揽财手段,杨庆是默许的,手中有权谁还不会用啊!既然这样那就是地主老财们掏钱,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最终又部分变成朝廷的财政支出便宜各级官员,护国公吃肉大家都啃骨头啊!
  这种好事谁会拒绝?
  说到底这就是收智商税,一个聪明人布局,他收大头,另外一些聪明人借着他的这个局捞小头,倒霉的就是那些真正的傻子了。
  “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那种经济危机的前兆啊!”
  圆圆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道。
  “经济危机根源是产能过剩,那么我们的产能过剩吗?”
  杨庆说道。
  “供不应求!”
  圆圆很坦诚地说。
  的确是供不应求,尤其是北方的土改和关中的贸易放开后,突然增加的一千多万购买力,让南方所有工厂全都恍如狂欢。话说哪怕北方土改后的老百姓,一家配一副铁犁,一套铁制农具,都得让南方那些民营冶铁这两年不用愁。更别说北方百姓还有很多连衣服都不够,一人一身衣服一人一双棉鞋还得让工厂日夜不停,这不是出口,出口是缓慢增长,这是猛然间一下子砸过来的一千多万购买力。
  可以说所有行业几乎都供不应求。
  “那就是了!
  没有生产过剩何来经济危机?
  咱们大明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还有很多财富隐藏在地下没有调动起来,不算在美洲白银流入前的,仅仅这百余年里,从美洲通过贸易流入大明的白银,加起来就不下两万万两。
  这还不算从倭国流入。
  石见银山这些年几乎所有白银最终也都到了大明。
  这样算起来大明的白银存量,肯定已经超过了三万万两,但直到现在为止,帝国银行的白银储备还不足五千万,市面上流通中的,因为有大量纸币替代,也不会超过一万万两。也就是说还有至少一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沉在底下,或者说被各地地主老财们埋在他们的地窖里。
  这很显然不行。
  银子埋在地下对国家没有任何用。
  只有让他们拿出来,用来开工厂开矿买奴隶垦荒,只有让这些银子流通起来,让这些银子分流到更多人手中,才能为国家创造价值,为我们的大明盛世贡献力量。但我们又不能让这些白银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流入市场,那样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这些银子控制在地主老财手中,我们是无法对其进行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把这些银子弄到我们手中,由我们来控制它,让它以不但无害还能促进繁荣的方式流入市场。
  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不是为了钱。
  我们还需要钱吗?
  帝国银行的印钞机印出来的都是钱。
  我们要的是控制权。
  白银的控制权,金融的控制权,经济的控制权。
  但他们有损失吗?
  他们并没有任何损失,因为这些银子变成铁路股票,而铁路股票在未来肯定会带来源源不断财富,他们获得的是未来,只是这个未来时间长一点而已,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没有骗他们的本质。”
  杨庆说道。
  “我头一次见把坑人说的如此清新脱俗的!”
  女皇陛下鄙视地说。
  “陛下,你该给我儿子喂奶了,这种费脑子的问题,你就不要在这里掺和了!”
  杨庆露出他的奸臣本色不满地说道。
  “哼!”
  女皇陛下白了他一眼。
  不过这时候太子殿下也的确有点饿了,一直坚持母乳喂养的女皇陛下赶紧抱过杨庆的儿子,然后用她的龙乳给这位姓杨名朱的大明未来皇帝喂奶。
  “这样做的确有些副作用,比如会有投机者跟着捞钱,部分工厂主和商人加入炒股,但我们抽空的仍旧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地主老财的。工厂主和商人手中的白银通常都在流转中,他们不可能把这些白银拿出来投入到股市中去,说到底这是投机,而他们在工商业上已经是稳赢的。只有那些土财主们,他们是真正有闲钱的,尤其是那些这几年通过桑棉跟着获得巨额利润,而没有转入工业,依旧和过去一样靠土地控制权坐收渔利的。他们才是真正有闲钱,也有足够精力来股市上投机的。
  抽空他们的钱袋,不会造成经济上的动荡。
  最多奢侈品消费受影响。
  另外他们倒是的确有可能带着上吊绳来承天门外控诉我,这一点我倒是不怀疑,所以明天我准备把御街两边的煤气街灯改造一下。”
  杨庆说道。
  女皇和圆圆全都茫然地看着他。
  “我觉得应该在那些街灯柱子上再伸出一个分支,这样每一盏街灯就可以变成两盏,如果他们愿意吊也方便些,知道我最喜欢什么场面吗?就是所有路灯上都挂满士绅,话说几百上千人一起吊路灯的场面,那简直是何其壮观啊!”
  护国公满脸憧憬地说道。
第五零二章
万国来朝
  护国公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就开始改造御街的煤气街灯……
  “这不是新装的吗?”
  唐王疑惑地说。
  “据说是女皇陛下认为晚上这里仍然不够明亮,以至于夏天里百姓都跑到四民大会堂的广场,没多少人来御街纳凉,故此把街灯翻倍,以便吸引百姓。”
  他身旁随行的夏完淳笑着说。
  这时候作为第一批主动报考军校的毕业生,夏完淳已经毕业,并且被分到了参谋总部。至于唐王是奉诏进京的,他在迎驾结束之后养了一个来月就康复,仍旧被杨庆扔到云南去当昆明都统。不过不再是光杆司令,陆军一个山地军调到云南,毕竟这时候大明军力过剩,尤其是解决桂藩后又增加了两个新编的山地军。护国公终于想起云南这个一直以民兵军镇守的省份了,当然,主要原因是接下来该对南方扩张了。尤其是至今依然没有称臣的缅甸,这已经必须得教训一下让他们知道天朝上国的威严……
  当然,最主要是抹谷的宝井必须得抢回来控制在手。
  “这也太浪费了!”
  唐王看着那些正在拆除旧路灯同时安装新路灯的工人说道。
  很显然他的头脑还太陈旧。
  他哪知道市政建设一遍遍换路灯玩这是必需的,深谙现代套路的护国公头脑中从没有浪费的概念,更何况这路灯还是有特殊用途的。
  原本的煤气街灯都是一根立柱顶个小亭子,四周玻璃镶嵌,很显然不符合护国公的需要,而新的街灯都向外伸出一个长臂,生铁铸成里面都是空的,用于输送城外炼焦厂通过来的焦炉气。如今随着炼焦厂规模的不断扩大,煤气照明在城内同样也愈来愈普及,而且净化装置的投入使用也解决了之前的一些小问题。甚至就连专门用于煤气照明的小型干馏釜也已经投产,虽然这东西仍旧不可能用于家庭照明,但一些小城市和大型工厂的照明却足够了。毕竟不是所有小县城旁边都有一个巨大的炼焦厂,而这些小县城同样需要夜间照明,这种小型干馏釜就可以解决,接下来护国公将强制所有靠近水运或者煤矿的县城都装路灯。
  可不要小看这个。
  “其实也不能说浪费,这些煤气街灯惠及全城百姓,如果匡衡生在大明,他就不用凿壁偷光了。”
  夏完淳笑着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