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566

  就是赚钱吗?
  不,是维持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靠海外贸易吗?
  咱们的确在不停的从外面吸入金银,海外贸易带来了我们目前的繁荣昌盛。
  但你要明白外面的市场有限。
  全世界目前大概六万万人,其中超过一多半是赤贫的,消费不起任何东西,就像非洲那些黑人,他们连一件衣服都买不起,印度的人口仅仅比我们这里稍少一点,但他们同样是赤贫。真正能够消费我们产品的,只是外面很少一部分人,我们的丝绸在欧洲除了贵族没人穿得起,我们的茶叶也只是有钱人喝的。所以出口不能带动经济持续繁荣,或许它能带动一个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繁荣,但绝对不可能带动一个一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持续繁荣。
  而我们有世界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我们的抽血会让外面的国家越来越穷。今年倭国购买白糖的数量就在减少,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钱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些穷鬼们购买我们越来越多的商品。
  我们不能靠外国人发展经济。
  而经济的增长却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后退就会出大问题的,甚至整个国家的动荡,所以为了维持工业的增长,我们最有效手段就是扩大内部消费。毕竟我们才是最有钱的,大明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且我们还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而扩大内部消费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让老百姓有钱。
  让他们能买得起东西。
  让他们买更多,哪怕其实不必要的东西。
  过去很多女人甚至买不起衣服。
  我们这些年的努力,让所有女人都买得起衣服了,同样这些买的起衣服的女人,带动了我们经济的第一波快速增长。现在她们都有衣服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她们有钱买第二身衣服,而她们有钱买第二身衣服可以保证我们的经济继续增长。然后当她们都有第二身衣服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她们买得起第三身……
  女人会嫌衣服多吗?
  如果有钱她们会不停买衣服,哪怕她买回去只穿一次,甚至连穿都不穿,话说你的很多衣服我记得自从做好就从没穿过吧?昭仁的鞋子多到需要一间屋子来专门盛放,那么你们姐妹俩养活了多少工厂?
  这就是内需。
  如果她们突然没钱买了呢?
  工厂一下子停工。
  工人一下子没工钱买粮食了,农民的余粮一下子没人买了,他们种的棉花一下子没人要了,然后农民也没钱了,然后他们也买不起油盐酱醋各种商品了,然后更多工厂停工,更多工人失业,恶行循环不断蔓延。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就这样一下子崩溃,失业工人闹事,农民不满,资本家纷纷破产,整个国家陷入动荡甚至一不小心变成战乱洗牌重启。我们必须得预防这种事情,但资本家想的只是赚钱,他们不会想这些,他们只会想拼命赚钱,如果有利益他们连绞死自己的绳子都会卖,指望他们考虑这种问题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这种大发展的时候。
  所以我们就要做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他们。”
  杨庆说道。
  “听不懂!”
  女皇陛下摇了摇头说。
  很显然杨庆经济学,对于她的头脑还是有点超前,毕竟这是后世几百年的累积,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懂拉动内需的概念。
  “呃,那你只需要懂我准备用鞭子抽着工厂主们加工资就行。”
  杨庆说道。
  实际上他的经济学也是必须的。
  虽然一说起明朝,无疑都是期待海外贸易,搞工业革命,满世界输出商品赚大钱,但实际上情况是这个时代的世界,靠出口根本养活不了一个大明级别的工业国家。养活英国进入工业时代的确没问题,但别忘了工业革命时候英国就一千万人口,而这一千万人口,已经需要掠夺整个世界来支撑。需要英国海军的战舰去轰开一个个市场,然后向整个世界倾销商品,否则他们就要面对经济危机面对生产过剩。
  而那时候世界人口十亿。
  英国人口只不过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一个工业化的英国人,向九十九个外国人出口商品。
  而大明呢?
  超过一点五亿。
  而全世界才不过六亿。
  一个工业化的大明人,向三个外国人出口商品,这完全不可能,目前的世界能支持的,也就是几百万人口的工业化。目前的大明实际工业人口已经达到了这个数字,之所以还看不到饱和,只是因为蒸汽机刚刚应用还没真正发威。一旦真正全面进入蒸汽机化,那么目前的工业人口,就已经需要大明海军去用舰炮轰开一个个新市场了。
  简单说他的发展超前了。
  超前和落后都是不适宜时代的。
  这个绝大多数都是赤贫的时代消费不了杨庆的蒸汽工厂。
  解决办法只能是拉动内需,搞大规模基础建设,推动军队扩张消耗过剩产能,利用掠夺收获刺激消费,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增加工人收入让他们买更多东西。指望资本家因为赚钱多了,主动给工人加工资,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就像大明的士绅都免税了,也没见他们让佃户们吃饱饭一样。
  唯一的办法就是逼他们。
  但护国公不能逼工厂主们涨工资啊!
  那么就让工人自己动手吧!
  他只需要做那只幕后推动的黑手就可以了,而且不仅仅是这个,接下来江南的公田法,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农业人口回流,最终结果都是逼迫工厂主涨工资。同时也是逼迫他们转向蒸汽机,最终以蒸汽机拉低增加工资的成本问题,至于外部的竞争根本可以无视,连珍妮机都没进化到的英国人如何与蒸汽机竞争?
第四九零章
又倒下一个
  女皇陛下很显然没兴趣理解自己皇夫的阴险心思……
  事实上女皇还得奶孩子呢!
  她哪有空关心这些破事,如今的大明已经是铁桶江山,随便杨庆折腾吧,谁也翻不了天,连大玉儿娘俩都已经被装笼子送到了南都……
  入城时候很平静。
  南都百姓对于这对母子并没什么特别的关注,毕竟看多了孝陵前的凌迟之后,对建奴什么的早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之前那批俘虏的建奴凌迟时候就已经没多少观众了。可怜的大玉儿姐姐和福临,在初秋的绵绵细雨中进入江南的花花世界,遗憾的是这花花世界与她们隔着一个笼子。然后他们就被送到锦衣卫大牢,女皇都没兴趣见她们,只有护国公过去看了一眼又索然无味地走了。总之目前她们娘俩就在锦衣卫大牢,具体如何处理暂时还没确定,倒是颇有几个军方将领尤其是辽东回来的,就像黄蜚这样的经常去审问一下,至于他们审问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离开的时候,可以看得出都是很心满意足的。
  总之此时大明已是江山一统。
  既然这样,护国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就算折腾出事来他也有本事解决,女皇陛下才没兴趣管其他的呢!
  杨庆半月后才启程南下。
  这时候广州的情况不断传来,就连广州百姓的请愿书,都由锦衣卫送到了南都,不过这份请愿书并没什么用,至少内阁的阁员们,并不认为这能改变广州工人此举的性质。唯一的用处是让女皇对桂王的处置更加名正言顺,而后者亲自督促着桂藩护卫连续攻打了三天广州内城,死伤近五千结果依然毫无用处。面对背后登陆的陆战队第一军,和浩浩荡荡压到虎门的南洋水师,进退失据的桂王只能接受了撤藩的圣旨。
  至于广东的乡贤们……
  他们还能怎样?
  接受这个结果,至少他们的产业还能保住,不接受这个结果,无非就是南洋水师强行让他们接受,那样他们连家业也保不住。
  随后陆战第一军接管广州外围。
  但广州内城依旧封锁,城内工人禁止出城,只是派人向他们通知了等候护国公到达的命令,外面的人也禁止入城,桂藩护卫被赶回鹿步大营等候处置,其他各地驻军都停留原地等候处置。总之广州的战斗迅速被陆战第一军制止,只有桂王及那些被贬的属臣,主要是陈邦彦和陈子壮不得不先被送往香港岛,其他各方全部等候护国公到达。至于桂王的北上开荒,那个并不是要他立刻就去,这时候广宁一个活人都没有,他去了恐怕得勇斗东北虎……
  那里真有东北虎。
  进驻锦州的明军一支巡逻队还在广宁城里射死一只呢!
  所以桂王得做些准备工作。
  杨庆把他扔东北开荒,可不是说没有目的的,这个混蛋其实惦记上了桂王有钱,哪怕作为一个虚君,桂王这些年依然赚了不少。广东很多工厂他都有股份,海运的船队,真腊公司的殖民地开发,他统统都有份的,而且广东境内官田都控制在他手中,总之此时的桂王,根据锦衣卫的情报家产不下五百万两。
  广东乡贤们的确大发横财。
  但作为广东事实上的君主,他们也不可能不带着桂王一起发财,而无论广州事件如何处置,桂王家族的财产是不会动的。
  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
  让桂王掏钱买奴隶,让他带着一支拓荒团北上广宁,而且他的护卫中还有部分欧洲雇佣兵和倭奴,这些人就算他的私军,也让他带着一起去广宁当监工,剩下就是在那一带大规模开荒种田。广宁绝对是好地方,无论种什么都行,再说他在广东的那些产业还是他的,也就是说他每年该得到的分红并不会少。同样他和广东这边的关系网还在,再加上二陈在广东的族人,最后肯定会带动广东这边向辽东的贸易,这样可以加快接下来东北的发展。
  总之杨庆觉得这就对得起他在南明的坚持到底了。
  福州,马尾。
  “护国公!”
  郑芝龙登上杨庆乘坐的巡洋舰拱手行礼说道。
  他已经辞去了海军总长。
  虽然他年龄其实不算大,这时候还不到五十岁,但他儿子已经是北都留守,侄子是南洋水师统制,而弟弟郑鸿逵是南宁都统,一家三个方镇大员,他还继续霸着海军总长,无论军方还是文官都不满。他这个人其实不能算一个真正的枭雄,从原本历史上的表现看,他这个人其实已经被富贵泡软了。他并没有什么太大野心,至少相比起做一个高官显贵来说,让他再干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事,哪怕有更大的好处,他也绝对不会去冒险的。
  既然这样还不如聪明点。
  他从女皇登基后,就已经称病回福州老家,然后顶着一个侯爵和福建巡阅使的虚职算养老了。
  新的海军总长是张名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