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566

  他们逼迫佃户必须种棉花,不能种粮的后者还得用卖棉花的钱向他们买粮食,最后双重剥削基本上就不会让佃户剩下什么了。这样的好日子是多么快活,现在杨庆要让他们放弃这一切跑到北方开荒……
  这真要把他们逼疯啊!
  所以这场公田法是必然会带来一场大地震的,程度如何不好说,但指望那些地主老财束手就范也是不可能的。总之杨庆依然会面对一场混乱甚至战争,好在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如果这些地主老财真敢反抗,那大不了就玩到底。现在他们是真连个盟友都找不到了,话说从这一点上说,那些地主老财们估计会仰天长啸的。
  接下来的战争没什么悬念。
  高一功在北都血洗十天,杀了多少人不清楚,反正除了变成奴婢的剩下全死了,在这期间郑成功攻克了天津,紧接着明军在北都人民第四次喜迎王师中进入北都,高一功则率领顺军带着满满的收获心满意足地撤往太原……
  绝对满载而归。
  每一个回去的顺军士兵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并且颂扬着护国公的仁义无双。
  而因为进攻保定的失败,再加上明军沿运河而上堵死北逃之路,已经变成孔有德统帅的清军则在邯郸转向西逃。姜瓖虽然反应有些迟钝,但这时候也迅速举起了反正的旗帜试图阻挡清军,结果惨败之后退守潞安,不过已经属于穷寇的清军还是迅速攻破潞安。姜瓖逃跑途中被清军射死,好歹用他的死,换来了女皇陛下对其子孙的赦免,姜家不用像原本历史上一样灭族了。但这时候南线明军已经从天井关进入泽州,孔有德带着清军继续向北逃,却被顺军阻挡在南关,紧接着高一功率领的援军赶到,孔有德不得不退回潞安。
  他和部下十万清军,就这样被彻底封死在了上党盆地。
  他们的结局已经注定。
  逃跑都没地方可逃了。
  南都,参谋总部。
  “护国公,李过派人送信,刘宗敏在迪化病死!”
  张世凤说道。
  “病死?”
  杨庆随即笑了笑:“既然他说病死就是病死吧,刘宗敏的公爵由儿子继承,但降为侯爵。”
  病死是不可能的。
  刘宗敏身体好着呢,应该是不愿意交出地盘,被前去接替的李来亨给杀了,这没什么奇怪的,他在迪化土皇帝当得好好的,怎么可能老老实实交出。他和那些节度使不同,这个征西军元帅手中还有两万精锐军团,再加上河西走廊和河套几个节度使的两万多骑兵,实力不说反攻关中,至少做一个西夏国是足够的。而且他们也都很清楚,因为距离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明军这几年不可能顾得上管他们。
  李自成派李来亨去,恐怕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个结果。
  “给李来亨晋升公爵,其他将领封爵如故,设立迪化都统司,由他担任迪化都统,安远堡以西由他做主。”
  杨庆说道。
  西域的开拓必须依赖河西走廊这个后勤基地,既然这样连河西走廊也划给李来亨好了,本来目前西域的顺军就包括河西走廊几个节度使派出合伙发财的。这样完全可以恢复唐朝在陇右的防御区划,在宁夏设立宁夏都统对应唐朝的朔方节度使,在兰州设兰州都统对应唐朝的陇右节度使,加上李来亨这个相当于北庭和河西的迪化都统。有这三都统就足够了,兰州都统对付顾实汗,宁夏都统从西边对付蒙古各部,李来亨以河西走廊为后勤支撑继续在西域扩张。
  不过这里面顾实汗完全不用在意。
  他之前实际上已经等于是向大明称臣纳贡了,只不过是交给李自成而已,但只要杨庆不主动惦记他的那点地盘,他是会继续这样的。
  至于他的地盘……
  护国公没兴趣。
  对于高原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他们自己过自己的,关起门不要给他们光明,而且要杜绝阳光照耀到那片高原反应的土地。他们只要称臣纳贡接受象征性统治就可以,大明会保佑这片净土,免遭外来阳光照射的,他们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护国公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开化?
  文明?
  这些能比得上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吗?
  要向美国人学习。
  看看人家对印第安人保护区就做得很好嘛!以后那里就是大明的特殊保护区了!黑暗中的生物不一定会喜欢光明,我们要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性!
  倒是蒙古各部得赶出被他们占据的宣大和陕北,但赶尽杀绝就完全不需要了,杨庆对于蒙古兄弟还是很有感情的。在对付他们的问题上,必须得向咱大清学习,不得不说咱大清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在对付蒙古人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只要把蒙古各部赶回蒙古高原,剩下就可以套用咱大清玩的那些了。
  倒是叶尔羌人是真正需要清洗干净的。
  所以李来亨的扩张很重要。
  而准噶尔人目前仍旧是需要拉拢的盟友,这时候葛二蛋应该已经去学习佛法了,他爹也快死了,他爹死后是对俄国强硬派的僧格继位。只要僧格还像过去一样,向大明称臣纳贡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和过去一样帮助,然后在与李来亨合作清洗叶尔羌人的同时阻挡俄国人的南下。
  就让准噶尔人为杨庆修筑西域的国道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条国道今年就得动工,就从通郑州的国道分出,然后经过南阳走武关道到长安,再从长安向西延伸。而且采取分段修筑,关中和河南甚至陇右同时修筑,争取五年到十年间完成整个工程。
  只要国道修到迪化,那么西域其他所有势力都是渣渣。
  包括准噶尔部。
第四六二章
护国公撩汉
  两个月后。
  长安。
  杨庆站在绵绵春雨中,颇有些哀伤地看着前方。
  被雨水打湿的神道上,一百多人抬着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材,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向大明秦王李自成的享殿……
  这是早就修好的。
  李自成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在前年就已经开始给自己修建坟墓了,而且也是按照一个藩王的规格修建。耗资足有百万,从南方购买了大量材料,虽然活着的时候对奢华生活并不怎么追求,但老李对自己死后还是很注重的。这座修在终南山麓的秦王陵占地近十万平方米,享殿比他的秦王府还高档,至于这口金丝楠木棺材就不用说了,光给他从湖广运过来就耗费巨资。
  “你义父还没给自己也准备好这样一套吗?”
  杨庆伤感地说。
  “不劳护国公操心!”
  李定国面无表情地说道。
  “唉,都是老朋友了,眼看着老朋友们都一个个地走了,就还剩下那么几个,我好歹也还年轻些,我不替他们操心谁操心呢?”
  杨庆说道。
  “义父还有自己的儿子,还无需劳烦护国公!”
  李定国说道。
  “他们也都已经老了,孙可望还能活二十年?我看是很难了!刘文秀也罢,艾能奇也罢,冯双礼也罢,都比你大得多吧?我记得艾能奇都已经有孙子了,你们这些人也就你年龄算起来最小,但你也比我大几岁吧?更别说你们身体和我都没法比,你们就是长命百岁,也一样还得走在我的前面,你看,到最后还是得我操心!”
  杨庆赤裸裸地炫耀着。
  不过事实就这样。
  张献忠本人就不用说了。
  孙可望等人虽然和李定国一样都算张献忠义子,但他们年龄其实比张献忠差不了多少,这个义父义子更多是加强关系,和李定国这种从十岁就由张献忠养大的不一样。以艾能奇为例,儿子这时候都已经二十多早就娶妻生子,原本历史上孙可望等人退入云南后,他儿子艾承业就和沐天波的女儿成婚了。而李定国事实上也比杨庆略大一点,他这时候也已经三十出头了,杨庆事实上还没到三十,如果看面相说自己还是小鲜肉一枚都不算太过分。
  “那就先谢过护国公了!”
  李定国表情复杂地说。
  他也明白这一点,杨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用年龄优势,直接熬死了李自成,这一点上谁也比不了这个家伙。说到底谁活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枭雄们的确都不好对付,可凭着年龄和身体优势,熬到对手老死病死,那也一样是胜利啊!
  从这一点说杨庆就是躺赢的。
  但李定国也不知道张献忠会做何种选择,毕竟张献忠有儿子,虽然张献忠的儿子一样没什么本事。
  可是……
  谁知道呢!
  这种问题谁也不敢问啊!
  “不用客气,都是老朋友了,你们的后事交给我就行!”
  杨庆很无耻地说。
  李定国没有再搭理这个脸上贴着我年轻我嚣张的家伙,默默看着李自成的金丝楠木棺材。
  “老李很会选地方啊!”
  杨庆转头看着身后风光。
  站在这片向阳的山坡上,正好对着眼前辽阔关中平原,对着这片李自成苦心经营七年的土地。在这里放眼望去,以他那不需要望远镜的视力可以看见,洨河在一片绿色中横向流过然后汇入北去的沣河。但交汇处北边一道横亘的百余米拦河坝将河水阻挡住,并形成一个小小的湖面,抬高的河水顺着一条人工挖掘的渠道流向东北。这条看起来细细的渠道两旁一道道更细的水渠分流,来自终南山的清澈河水,就这样流入一块块农田,灌溉着那些正在抽穗的冬小麦。
  这条李自成亲自参与挖掘的渠道一直延伸到长安城,绵延近四十里灌溉三万亩良田。
  这是他七年的成就之一。
  除了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还不可能建成的洛惠渠,原本历史上李仪祉这个德国留学的水利专家主导建设的关中八惠剩余七惠,被李自成这个老土匪带着数以百万计的民夫,以六年的汗水甚至鲜血全部建成。
  洛惠渠其实也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