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566

  他身旁那男子带着诡异地笑容开始搜身,小丁被他的手搞得惊叫连连恍如爬进蛇蝎,与此同时几个锦衣卫迅速扒了他们的靴子。严武拿过刘楗的靴子捏了几下,立刻就试出了有夹层,紧接着他割开一点口子,从里面拿出了油纸包裹的盟约……
  “丁兄弟,你很不老实吆!”
  他笑眯眯地说道。
  丁启相已经猜到他身份,脸色立刻黯然了许多。
  然而刘楗依旧没猜到。
  “严,严兄,鄙人的确是奉大清摄政王之命,南下与大明皇帝结盟的特使,然此事亦于贵主有利,既然严兄知道了,不如将我二人带往长安交由贵主处置!”
  他说道。
  严武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耳光。
  “狗汉奸,我秦藩之民亦汉家男儿,岂能与建奴为伍!都捆起来,再把他们的嘴堵上,押往凤阳向镇守府检举!”
  他紧接着怒斥道。
  锦衣卫设计坑皇帝的戏码明显有点不太合适,但秦藩的爱国商人出于对汉奸的痛恨之情,在发现有建奴奸细装作他们的同行后,愤而拿下并送交官府……
  这个戏码就可以了。
  倒霉的丁刘二人就这样被捆起来连同两个随从一起,被锦衣卫塞进早就等待在沣湖岸边的船,然后顺流而下直奔正阳关。在正阳关严武派出手下骑马至凤阳,并在凤阳以通讯塔向南京发报,而他则带着犯人乘船沿淮河继续顺流而下。
  第二天。
  “楚公,拿下了,严武报告他们已经拿下了丁启相,正沿着淮河送往凤阳,和丁启相一起的是建奴使者刘楗,前四川巡抚刘汉儒之子,而且他们还在这两人身上搜出了一件特殊东西。”
  徐平带着兴奋的笑容说道。
  “什么好东西,总不至于是陛下和多尔衮结盟的盟约吧?”
  杨庆饶有兴趣地说。
  “楚公真料事如神,他们身上就是带着陛下与多尔衮结盟的盟约,而且上面早已经有了多尔衮的签名和盖章,应该是刘楗带着这东西来的,也就是说之前他们已经联络好。多尔衮先同意了,并起草盟约签字,然后再送到霍邱,而我们的陛下,也同样已经在这份盟约上签名盖章甚至按上了手印。根据他们的盟约以后明清结为兄弟之国,把咱们夺回的半个山东再给建奴,而多尔衮的二十万八旗随时等候陛下命令南下。楚公,这叛国罪是坐实了的,无论怎么算他都跑不了一个叛国的罪名,您下令吧,属下这就去抓捕!”
  徐平说道。
  “他终究还是走了这一步啊!”
  杨庆颇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
  话说还不是他逼的,准确说还有陷害的成分呢!
  “他准备如何对付我?”
  紧接着他问道。
  “那个刘楗骨头很软,严武在船上没怎么动手就问出了,按照他们的计划先由多尔衮向黄河线进攻,制造他们大举南犯的假象。陛下以亲征抵御建奴为名以圣旨召李张桂三家的军队参加,并逼迫咱们放其过来再以之送陛下兵临南京。如果咱们不放就由陛下以圣旨指责您,南京的文臣士子和江浙士绅一起动手,制造混乱逼迫您就范。”
  徐平说道。
  刘楗的确在严武的手段下迅速招供了。
  甚至这份圣旨是怎么签的他都已经招了,但严武很懂事地没有把这部分记录上报,毕竟报上来肯定会让老大头疼,这样就干脆不报了,反正有盟约就足够。至于丁启相倒是还比较硬气,至今还什么都没招,不过船上条件简陋,严武纯粹为邀功并不是真正审问,而狼穴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至于丁魁楚他们的炸死杨庆那个真正的计划,那个就连丁启相都不知道,只有他们这个团伙最核心三个人知道,反正如何行动有那些倭奴,也根本不需要借助别人,就是在地下挖地窖埋火药而已。
  “真是天真无邪啊!”
  杨庆说道。
  这个实际上假的计划的确有些过于天真了,当然,他如果知道这些人还给他准备了一百斤火药,估计就不会这样评价了。
  “楚公?”
  徐平提醒他是不是该抓捕了。
  “不急,给严武下令,让他带着人去凤阳,中途不要再靠岸,这件事继续保密,到临淮关后等待凤阳站的人和他们联络。再给凤阳站传令,让他们接盟约,但人由严武送凤阳镇守府,大张旗鼓地送,就说他们是建奴的细作。再给霍邱那边传令,从今天起许出不许进,任何人不准再进霍邱城,但不要公开阻挡,要在城门范围之外阻挡,但凡试图潜入霍邱,或者以各种名义要求进城的官员士子尤其是迎驾会和大同社那些,统统扣押并移送信阳站。凤阳镇守府接了严武的检举后,将他们二人继续公开大张旗鼓地移送南京,走得慢一些,要让消息传得广一些,但要散出消息说他俩什么都没招,就等到南京移送北衙处置。”
  杨庆说道。
  “楚公这是钓鱼?”
  徐平说道。
  “对,有这么好的鱼饵,为何不钓几条鱼呢!”
  杨庆说道。
  他当然要钓鱼,对他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盟约,这个东西就足够,这两个人并不重要,盟约上朱慈烺的名字和手印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但那些皇帝的同盟不可能知道还居然有这个东西,像瞿式耜,张国维这些文臣不可能允许皇帝这么干,但丁启相和刘楗意味着什么他们是知道的。
  看到这两人在一起,而且还是从霍邱出来的,这些人立刻就猜到皇帝做了什么,而这两个人大张旗鼓地押来南京……
  这些人会做什么呢。
  是给皇帝通风报信?还是趁他们没招供弄死?亦或聪明地跳出来与皇帝划清界线?
  很值得期待啊!
  然后封闭霍邱城,只准出城不准进,在外围布置伏兵守株待兔,来一个抓一个,皇帝在里面什么都不可能知道,继续以为丁刘二人正顺利北上去把盟约送给多尔衮,这样玩上半个月怎么还不得收获一波。甚至可以让两人在北衙撑得久一些,再继续撑上半个月,一个月就足够把能上钩的鱼都钓出来了,那时候再拿出盟约直接向四民大会检举玩大义灭亲。
  那之前一个月怎么了?
  那可是俺大舅哥啊,俺一直就在痛苦地挣扎中,俺在公与私,大义与个人感情中痛苦地挣扎啊!俺的心都碎了啊!
第三八六章
大戏开场
  临淮关。
  “陛下病了?”
  顾锡畴疑惑地看着朱之瑜。
  “据说是有些水土不服,而且不知为何,吕庄生也触怒陛下被关押起来,我去见陛下的时候,看陛下的情绪有些燥怒。”
  朱之瑜说道。
  他是刚刚从霍邱赶来的。
  实际上就是在丁启相那些人离开霍邱之后,不过他走的是公路,乘坐马车有驿站换马,反而比在淮河上曲折顺流直下的严武更快。除了运量和成本之外,这时候随着新式公路的建设,四轮马车速度反而超过水运,比如从凤阳到浦口,在驿站换马接力的客运只需要二十四小时。
  当然,得是天气好的时候。
  不过新式国道和驿站加四轮马车的客运系统,的确极大加快了人员的运输速度。
  未来还会更快。
  因为这时候的马绝大多数还都是蒙古马,随着更多大型马匹,尤其是夏尔马这种巨型挽马的引入推广,就是欧洲那二十四小时超过三百公里的极限速度也完全可以,毕竟这时候大明的国道是超越欧洲的。
  “燥怒是必不可免!”
  顾锡畴望着眼前滔滔东流的淮河叹息道。
  不燥怒才怪呢!
  都被人当汉献帝养着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还能情绪稳定那就真见鬼了,但燥怒归燥怒,只要能忍住就行,哪怕忍不住也得忍。像这种事情只能等待时机,只要皇帝不犯错误,杨庆找不到借口,哪怕为了自己的形象,他也不会做得太过分,至少表面上还会维持对皇帝的礼貌。
  就怕皇帝会一时冲动。
  “有时候晚生也在想,像目前这样若能长久下去,倒也未必算坏事!”
  朱之瑜说道。
  在这里极目远望正是一片秋收中的田野,尽管这一带已经和江南没法比,但依靠皇庄化的组织优势,挖掘和疏浚的灌溉系统依然保证了这里的丰收。尤其是玉米大量种植,鸟粪肥的使用,正让这片土地迎来丰收,至少相对于过去来说,这里已经完全可以用丰收来形容。水稻,玉米,地瓜全都开始收获,甚至就连那些贫瘠的沙土中,都有高粱在贡献着宝贵的粮食。这一块块颜色不同的农田中间淮河东流,临淮浮桥横亘河面,码头千帆聚集,不断有马车疾驰在新修的公路上。
  而这条石子铺就的公路,恍如灰色的带子,在他们脚下延伸,两旁的小松树依然保持着青色。
  它就这样一直向前。
  跨过淮河,在北岸的田野中仿佛无尽的延伸,实际上它将一直延伸到郑州,只不过还得两年才能完工,但仅仅已经完工的这段,就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威力。水陆交通枢纽的中都借助这条国道,真正成为了四方商旅汇聚之地,繁华远胜往昔鼎盛之时,而仅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战火破坏的废墟,就连中都的皇陵都被张献忠一把火焚烧。
  是杨庆带来了眼前的一切。
  所有一切都是他带来的,人工育种的玉米,鸟粪肥,国道,甚至国道上奔驰的四轮马车,统统都是他带来的。
  那么为什么非得和他斗下去呢?
  尤其是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我老了,人臣之责已尽,可无愧先帝矣!”
  顾锡畴说道。
  他实际上早不掺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